幼兒園情感教育探討論文

  幼兒園情感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重要作用。它是指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過程,思考幼兒情感發展的階段,根據幼兒發展的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情感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情感教育構建探討》

  摘要:幼兒園情感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重要作用。它是指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過程,思考幼兒情感發展的階段,根據幼兒發展的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情感教育。根據幼兒的特點,對其進行引導、幫助,為幼兒健康的情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師;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3-0279-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愈來愈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可是,由於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很多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錯誤觀點。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負責任的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兒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發展幼兒的情感,培養他們的社會行為,對於提高其社會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義以後,要改變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現的這種種現狀,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1.教師的摯愛和真誠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因此,可以說,無論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論多深的幼兒教師,都不可能離開這一個"愛"字而孤身試教。由於他們年齡小,認知有限,對成人的依賴更加強烈,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幼兒園時,內心都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表現為恐懼、哭鬧等排斥現象。這時,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幼兒最起碼的心理需求。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他們對幼兒園的情感體驗。因此,熱愛幼兒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引導孩子的情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然後才能要求他們學會去關愛別人。

  2.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剛邁出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自由、寬鬆的家庭生活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環境,要適應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些對於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對幼兒進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須首先讓幼兒明辨是非,培養孩子善良的意識,知道如何做是對的?如何做是錯的?為什麼?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時要讓幼兒懂得這樣做的好處,即對於幼兒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評價, 而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則要及時地批評糾正。以求通過這樣的正負強化,讓幼兒逐漸形成是非標準,增強戰勝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促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轉化為行動,逐漸學會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情別人,最終形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3.利用各種生活資源隨機向幼兒滲透情感教育

  作為幼兒學習的引領者,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需要,切實根據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選取活動資源,從生活中創編教育活動,引導孩子的情感積極、健康的發展。具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一方面,在情感目標思想指導下,舉辦一些以情感教育為目的的日常常規性活動,進行有計劃的培養。例如:舉辦幼兒自願報名、主動參與的歌唱表演活動,以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和自我肯定意識;定時開啟共同探索的"小問號"信箱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等等。另一方面可結合偶發事件,加強情感的隨機培養。例如:剛入園時大部分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比較差,但其中有個別能力強一點的幼兒主動幫助了能力弱的幼兒穿脫衣服,扣鈕釦、繫鞋帶;遊戲時有幼兒將玩具主動讓給了別人;有的幼兒偶爾說出了一些禮貌的話語等等,抓住這些事例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便是最好的隨機培養。而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動輒打罵的孩子則隨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以使幼兒養成明辨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孩子的心靈。另外,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讓幼兒通過繪畫、歌曲、遊戲等活動,送上祝福來表達幼兒熱愛和感恩的情感;還可以鼓勵幼兒幫助父母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收拾玩具、擺放碗筷、掃地、等,培養幼兒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關心他人的情感。

  4.家園一致是鞏固幼兒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環節

  幼兒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如何使幼兒的情感認識變為行為進而成為道德習慣,就需要通過鞏固這個重要的環節。幼兒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家庭環境和家人的態度對幼兒道德認識的鞏固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開展主題活動時,邀請家長一同前來進行親子活動,將我們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滲透到家庭,為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地培養和鞏固幼兒的情感做好鋪墊。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園聯絡欄"等,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情感形成的重要性,並有選擇地介紹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識,從而使得大部分家長能主動地與教師相互配合,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優勢,使情感教育真正獲得成效。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通過教師與家長的直接溝通將我們的情感教育理念滲透給家長,使家長有機會充分的實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瞭解爸爸媽媽工作辛苦的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熱愛勞動者及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情感。只要我們用愛作為紐帶連線我們和幼兒、家長的關係,多溝通、多協調,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標指引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肯定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幼兒品德形成的過程中,情感是動力,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由於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單純接受情感教育比較抽象,不易理解,而單純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又比較枯燥,不易引起幼兒興趣.如果將情感教育與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機結合,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