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為題材而寫的,時間雖已較遠,但內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義深刻。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

  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開直,光線和空氣都有了。

  碰著大風大雨,或者北風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裡就黑的地洞裡似的。

  於是鄉下人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陣雨來了時,孩子們頂喜歡在雨裡跑跳,仰著臉看閃電,然而大人們偏就不許,“到屋裡來呀!"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裡了;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裡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片;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麼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銳利起來!

  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也許你還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灘,你偷偷地從帳子裡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雲,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雲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的宇宙的祕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件!

  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教材分析

  課文敘述的是一個小孩子藉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世界,並由此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表達了他渴望接觸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強烈願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動、愛玩的特點,利用豐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寫得活靈活現。全文結構清楚,充滿童真童趣,可以說,小小的天窗是那麼神奇,它不僅給鄉下的房子帶來了光明,還放飛了鄉下孩子的心靈。全文分三個部分。1~2段,寫天窗的來歷。3~6段,寫小小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7~8段寫從天窗的神奇,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本文,要注意通過情景創設來增加學生的感悟,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時藉助語言訓練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學習文中想象的方法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教師可抓住文章的難點:為什麼說“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在解決難點時,教師先讓學生充分質疑,然後引導學生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麼,想象到什麼”的句子,再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互相啟發,幫助解疑。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體會“天窗”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認識由抽象變為具體,使難點化難為易。特別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建議本課教學用1課時。

  解讀與提示

  課題:在初讀課文後可結合課題質疑:什麼是天窗?為什麼說“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為什麼說天窗是神奇的?

  第1~2段:主要寫了天窗的來歷。“於是”在段中起到過渡作用。

  第3~6段:寫小小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可以先讓學生勾畫出自己從天窗中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語句,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3段中,“慰藉”在字典裡就是安慰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絡下文理解。

  第4段:“卜落卜落”中“落”讀輕聲,寫出了雨腳的聲,更表現了孩子天真的心。“掃蕩”一詞帶有作者濃厚的臆想色彩,也是理解整句話的關鍵點,通過這個詞語,既將透過天窗所感受到的自然變化與從中所獲的慰藉有機聯絡起來,又為以後的內容作了鋪墊。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好好品味。

  第5段:“休息”加上引號,表示是不情願,被逼迫。

  第6段:注意最後一句與整段的關係。

  第7段:注意抓住“神奇”這一重點詞,引導學生逐層理解。

  第8段: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難點。可引導學生質疑:如:①“天窗”、“有”、“無”、“虛”、“實”為什麼要加引號? ②為什麼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 然後聯絡課文,討論交流。

↓↓點選下一頁檢視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