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

  近幾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成長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這些就成為高校共同關注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目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闡明瞭高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隨著社會生活、工作節奏的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而在校的大學生,對心理這塊時代的“溫度計”非常敏感。近幾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成長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這些就成為高校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家長的羽翼保護下,成長在優越的環境中。同時,由於他們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缺乏經受挫折的經驗,致使他們的心理普遍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傷害,遇到無論學業、生活感情各方面的挫折時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展現出較脆弱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和生活環境的不適應。從發展趨勢看,大學生們不再是過去被人們譽為的“天之驕子”。同時高等教育與初等、中等教育的差異性使大學生學習方法、生活方式難以適應,各種適應性調節還難以儘快完成,一旦有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挫折,他們不免產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常產生情緒波動而助長抑鬱心理。因此,很多人情緒低落,往往集中在很多方面,如:考試焦慮、成績波動過大、專業不滿意、學習負擔過重等。

  ***二***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標,感到生活壓抑,從而導致鬱悶、迷茫的情緒出現,是部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鬆懈散漫,對學習感到厭倦,對學校和班集體活動不感興趣,沒有遠大理想和人生目標,也沒有良好的興趣愛好和事業追求,整天混日子,隨波逐流。在彷徨和無聊中打發日子,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時的心理調節和自我控制,可能導致意志消沉,失去進取意識和奮鬥目標。

  ***三***人際交往出現障礙。有很多學生人際關係緊張,出現問題沒有傾訴的物件,不良情緒無法宣洩。當問及“你怎樣發洩你的不良情緒”時,有相當多的人都選擇遇到不良情緒時選擇“悶在心裡”。有人說:“我覺得社會很複雜,所以也不太相信別人,遇到什麼事情我想還是自己解決得好。”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情緒不好的話,一味“悶在心裡”自己又不能及時進行調適,那麼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四***對未來就業的擔憂。隨著國家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普通大學生希望在學校裡能儲備更多的知識,給將來的就業增加砝碼。因此,在學有餘力的同時他們頻頻給自己充電、積累能量,或者從一入學就開始為自己的考研夢而努力,以至於一些學生在超負荷的學習運轉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沒法及時排解、釋放這些無名的壓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問題。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於剛剛起步,在經驗上不夠豐富,在認識上不夠深入,同樣存在著種種不足。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構和管理機制。高校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構和管理機制,負責全校的心理素質教育、教學、心理諮詢和科研工作,從制度上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諮詢中心,成立心理諮詢專門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檔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評價工作,建立心理問題篩查、干預、跟蹤和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做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和有效控制。

  ***二***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到高校整個教育體系中,並能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構築形式多樣、點面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機制;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和體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根據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分別提出各個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側重點。

  ***三***不斷創新和加強心理諮詢工作。當前,各高校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適合解決發生的實際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著力構建包括健康人格、自信心、壓力管理、人際關係、學習策略,應對方式等內容的團體心理輔導訓練體系。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的新理念,主動研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各種因素,積極構建主動教育和服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立足高起點、嚴要求,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的主要目的。

  ***四***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營建和諧健康的心理氛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在教育活動中產生、形成和發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態,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隱性作用。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氣氛,起到滲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結束語

  21世紀社會發展要求未來人才不僅學識淵博、智力發達,而且必須具有適應社會發展的良好心理素質為基礎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係到高校能否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適應社會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關係到全民族素質提高。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對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永春,劉明波,高山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05, ***2***.

  [2]鄭玉蓮,陳立廷.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7,***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