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插圖,就像文海中的顆顆珍珠,閃爍著耀眼而智慧的光芒。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應該在講授、學習過程中加以重視,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初中語文教材運用插圖組織教學

  插圖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可感性的特點,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超過課文,教材中的插圖用途廣泛,我們教師切莫讓插圖“寂寞開無主”,要做有心人,善於挖掘,充分利用。讓課文插圖走近學生,讓課堂教學因插圖而煥發出生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插圖進行教學。

  1.運用插圖匯入新課

  如果一開課,教師就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將會給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往往對具體可感的彩圖興致勃勃。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在授課時圖文並茂,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燃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又可以使他們獲得課文的相關資訊,從而激發靈感、啟用思維,為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如,教《祝福》***人教版高中第二冊***時,可讓學生先欣賞文中祥林嫂的一幅插圖,並適時提問學生畫中人物的身份***乞丐***和年齡***看似六七十歲,實則四十多歲***,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對祥林嫂的興趣,然後教師可提問:是什麼原因使一個正值壯年的女子看似一個六七十歲、朽木似的老太太。這樣匯入新課,能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去挖掘主題。

  2.運用插圖理解課文

  插圖以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再現課文內容,並且可以表達那些用文字難以言狀的空間和具體的細節。這些特點使插圖可以從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兩個方面影響學生,調動學習者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整體記憶、想象和理解,從而對學生閱讀理解產生積極的效應。有的課文內容比較複雜,學生受生活實踐所限,單憑文字敘述,很難有切身、直觀的感受。而一幅插圖的出現,就可讓學生一目瞭然,理清文章脈絡和作者思路。同時,又可以把插圖與文字進行比較,切實感受作者簡練而生動的文字功力,從而達到感性和理性的雙重審美愉悅。

  例如,《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這篇課文寫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主持修築了京張鐵路。其中最令人讚歎的是他設計的“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火車爬坡難的問題。文中寫到:“北上的列車到了南面,就用兩個火車頭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儘管這段話寫得很清楚,可是學生沒有見過“人”字形鐵路,只讀過這段話,要弄清“人”字形鐵路是如何在山間修築的,也是有困難的。因此,課文中加了一幅真實、美麗的插圖,在崇山峻嶺之間有一條“人”字形鐵路,一列火車的兩個車頭正冒著白煙,從“人”字形鐵路折向西北前進。教學時教師藉助插圖,稍加指點,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能體會出詹天佑的“傑出”。

  初中語文教材怎麼運用插圖教學

  1.運用插圖把握人物形象

  課本中的插圖有不少是表現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如果插圖與人物相關,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插圖,使學生產生了解人物具體情況的願望,激發其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通過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感知人物的內心,以插圖的直觀形象促進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故鄉》***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有幅中年閏土的插圖:臉色灰黃,皺紋很深;穿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又粗又笨的手裡提著一個菸袋和一隻長煙管,對“我”恭敬有加。學生一般可以總結出此時的閏土:面黃肌瘦,雙眼紅腫,手腳皴裂,神情木然。再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一個活潑可愛的閏土會變成這番模樣呢?學生可以歸納出這是辛亥革命後農村經濟凋敝,苛捐雜稅,階級壓迫的結果。在肯定學生的總結後再反問:這樣的現實難道不應該改變嗎?這樣的社會難道不應該改造嗎?最後明確指出:這就是作者塑造閏土形象的目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圖文對照的探討過程中接受了新知。

  2.運用插圖理解詩詞意境

  我國一直都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宋代著名文學家張舜民也說過:“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古人作詩,講究詩畫統一,圖文相生,圖文並茂。如,《飲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詩中的圖畫展示出的背景:遠方,聳立著高山,其輪廓隱約可見;近處,一株彎曲的松柏旁,埋著一行籬笆,五柳先生手擎小花,頭頂蓑笠,微微前傾的身姿給人一種隱士的風度。目睹畫面,便會有超凡脫俗之氣韻。作者那種棄絕官場,迴歸自然的心境明白如鏡。這種情景、心境“欲辯已忘言”,即使到今天,也很難說出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之妙處。

  初中語文教材巧用插圖訓練寫作

  中小學生由於生活單調枯燥和缺少閱歷,其作文的致命弱點是缺乏寫作素材,因而文章顯得內容空洞,華而不實。運用插圖進行作文訓練,學生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的源泉,再不是無米之炊了。學生經過閱讀教學,容易展開聯想、想象、創造性思維;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也可以信手拈來,在筆下生輝,運用到語言的實踐中去。運用插圖進行作文教學,其形式可以寫隻言片語、日記,也可以寫完整的文章;可以記敘,也可以說明、議論。運用插圖,從教學環節上看,預習、上課、練習、辯論、課外活動、作文、寫日記時都可以安排,我們要珍惜和利用好這一豐富的“資源”。  

    1.巧用插圖,設計擬題練習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題目自擬”。可見如何擬一個好題目,也是作文考查的一個能力點。有不少的插圖,僅交代課文出處,沒有標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悉課文、仔細觀察插圖的前提下,擬一個恰當的題目。這種擬題訓練,可從課本中選句選詞擬題,也可以根據畫面內容自行擬題。課文中的大部分插圖沒有標題,根據學生平時作文多不善擬題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帶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畫面的前提下,為課文插圖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例如,學習《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中第二冊***後,教師可以佈置學生在原詩中各選出兩句詩為文中的一幅插圖擬題。學生根據插圖,有的選出的詩句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也有的選出“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這類題目或能抓住畫面的主要內容,或能透過畫面體會內涵,都是不錯的題目。諸如此類的擬題練習,可在教學中隨時隨地進行,既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擬題能力。

  2.運用插圖看圖作文

  ***1***插圖擴寫

  培養和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每一幅插圖,都是很好的寫作材料。利用它訓練學生寫作,學生會“言之有物”,加上老師指點會“言之有序”。在學句學文的基礎上,從同一個角度去擴寫下面的句子、短文,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2***插圖改寫

  訓練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我們要讓學生研究某一事物時,既能從一個角度看到問題,又能在必要時,改變角度或者從幾個角度看到問題。”由此,在學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插圖,改換一個或幾個角度,指導學生聯想,讓學生改寫插圖。如改換觀察順序,改換表達方式,甚至改換敘述內容。這樣,利用插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創造能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