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後,趁著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榜、豈、霹、靂、洩、酥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記述了武松在陽谷縣地面的一家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敢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2、教學重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準備】

  磁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匯入

  1、簡介《水滸傳》:

  《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這部書寫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被迫在梁山泊聚義反抗的故事。武松是這部書中的農民英雄人物之一。本文是根據《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主要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畫出武松勇敢、機智、無所畏懼的英雄性格。

  2、板書課題,齊讀。

  3、播放課文錄音。

  二、課文初探

  1、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思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做了一件什麼事?本文的寫作重點是什麼?通過這件事表現了他的什麼性格?

  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列出簡要提綱。

  2、交流自己在課前收集的有關《水滸傳》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的瞭解情況。放投影片。

  三、合作學習

  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地方不懂?

  1、結合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瞭解:

  思考:店家為什麼只給武松篩了三碗酒?

  武松為什麼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結果怎麼樣?

  2、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想想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武松打虎的?

  小組討論自學,找出每次老虎是怎樣行動的,而武松又是怎樣對付的?

  交流自學情況。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多種朗讀練習。

  先讓學生說說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然後學生自讀,聽課文錄音,再進行讀書比賽。

  7、齊讀第四段:

  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

  四、課堂練習

  播放課件,讓學生體會武松的個性和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這篇課文中你弄懂了什麼,對你的啟發是什麼?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欣賞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也感受到了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使我們對武松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六、作業設定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0、景陽岡

  喝酒:一飲而盡十八碗豪放、倔強

  打虎:三閃、撲、掀、剪

  棒劈:掄、劈、機智、勇敢

  拳打:揪、按、踢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在理解內容的工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3、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重、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主要寫宋代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景陽岡》是根據這一古典名著第二十三回改寫的。

  二、運用工具書通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幾個過程?

  2、分段。

  四、講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前要求:這一段人物的心理描寫十分細緻。武松的心理活動寫了三次,請你邊讀邊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作者寫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有什麼作用,和同學們交流。

  3、理清文章的因果關係。

  4、從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麼樣的人?

  提示:要從一段段的故事中分析出來。

  五、概括中心思想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喜歡這部分的內容

  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知識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反思

  作為一名與新課改同成長,與校本研修共進步的教師,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進步得太慢太慢,遠不及其他教師。而為了不使自己落後,我也在努力,努力嘗試著用新的方法進行授課。今天教學《景陽岡》一課,我就試著用新方法進行教學,這種嘗試來源於課間我的發現。課前,我一如既往早早來到教室,這時我看到同學們都在竊竊私語,於是我走上前傾聽,這時我發現學生都在津津有味地講述武松是怎樣打死老虎的。於是,我突發奇想:既然學生對“打虎”一部分內容興趣這麼濃厚,教師何必死守“陣地”,而忽視學生的興趣所在呢?何不改變一下原有的教學程式,按學生的喜好進行教學再設計?是否有必要先學武松打虎,再學習其他內容?想到此我覺得有必要也必須去嘗試一下。於時我按照心中的想法、遵循學生的意願進行授課。課堂果不出我所料,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效果也可想而知。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案例

  1、課堂引入:

  師:同學們,《景陽岡》一課寫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生:武松在酒店喝酒,喝醉後上景陽岡,亦手空拳打死老慮的故事。

  師:誰能把‘胖’句子說‘瘦’些?如:誰幹什麼?

  生***笑***:武松喝完酒上岡打虎。

  師:大家喜歡喝酒的武松,上岡的武松,還是打虎的武松?

  生***紛紛舉手***:我們喜歡打虎的武松。

  師:那好,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打虎”這一段,好嗎?

  生:***異口同聲***好!

  ***接著開始學習武松“打虎”內容。***

  2、瞭解文章前兩段內容安排用意:

  ***學完打虎內容後。***

  師:同學們,既然這一課寫的是武松打虎,那為什麼前面還寫了上岡、喝酒兩部分內容呢?直接寫“打虎”一段,不就可以嗎?

  ***生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師:那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前兩段,想一想:這兩部分內容主要抓住武松的哪些方面來寫?突出了他什麼性格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生自學後。***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明白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了嗎?

  生:文中第一段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詳寫,詳寫武松喝酒,突出了他性格倔強,正因為他倔強,所以他在酒店中對店二說過的話就不能收回,才只得上岡,也才有了後面遇虎和打虎成功,這是為寫武松打虎作鋪墊的。

  生:文中第二段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詳寫,寫出武松要面子,正因為他要面子,所以他看了榜文真的知道岡上有虎後怕店家笑話,也覺得不能再回去,所以才只得繼續走上岡,也才有了後面打虎和打虎成功,這也是為寫武松打虎作鋪墊的。

  二、反思

  學生的理解如此到位,完全出乎事先我的預想。而後細想,學生之所以理解得這麼好,興趣如此濃厚,可能是因為我將課堂程式作了小小改動的原因吧!課堂上讓學生先學習武松打虎,不僅是應和學生口吻,更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直入中心的方法直接接觸人物,瞭解人物的英雄形象,進而佩服他、敬重他。而後讓學生自學前兩部分內容,使學生進而明白英雄雖為英雄,可他畢竟不是“神”,他是凡人,也有凡人的性格特點,如倔強、愛面子等。但正是這白璧微瑕,卻使我們覺得這位打虎英雄分外可親、可敬。在這樣顛倒順序的學習中,使學生不僅真正自主領悟了英雄形象,還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文章內容,同時,還學到了一些寫文章的方法,可謂一舉多得。

  三、感悟

  是的,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同的兩顆沙粒;教海無邊,找不到適用於每一節課的途徑和方法。這也就決定了我們教師的勞動應有創造性,不能一味地循規蹈矩;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不能設計符合只服務自己的“教”案;應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思想,不能想當然的眼高手低;應做一個具有廣泛愛好、博學多識的“通才”,不斷地奮鬥和追求,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完美自己的教學藝術。這令學生耳目一新的反常教學法只是我在校本研修這棵參天大樹上擷取的一片綠葉。我們要想成為學生喜歡的有個性的教師,要上令學生喜愛的有特色的課,必須立足於課標與文字,關注學生所需、所愛,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真正讓課堂成為師生愉悅的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