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園林藝術的異同

  園林藝術是對環境加以藝術處理的理論與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園林藝術也是有異同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園林藝術是整體性的藝術,它把植物、建築、山水和各種自然的、物質的材料按照園林的藝術原則和使用要求進行創造,將這些有機體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藝術。通過園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遊賞者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園林不單純是一種藝術形象,還是一種物質環境,園林藝術是對環境加以藝術處理的理論與技巧,它是與功能相結合的藝術,是有生命的藝術,是與科學相結合的藝術,是融匯多種藝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

  園林是自然的一個空間境域,與文學、繪畫有相異之處。園林意境寄情於自然物及其綜合關係之中,情生於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餘味或遐想餘地。當客觀的自然境域與人的主觀情意相統一、相激發時,才產生園林意境。中國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築、詩、畫、楹聯、雕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園林意境產生於園林境域的綜合藝術效果,給予遊賞者以情意方面的資訊,喚起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產生物外情、景外意。不是所有園林都具備意境,更不是隨時隨地都具備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尋味,引興成趣和深刻懷念。所以意境是中國千餘年來園林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

  園林佈局要因地制宜,佈局前對建園單位或園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對建園基地的情況作詳細調查,不僅瞭解基地自身情況,還要了解四周外圍的環境。佈局要順應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適當的改造,才能構圖得體合宜。園林佈局要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要不斷推陳出新。園林是一種多維空間供遊人身臨其境進行遊賞。組織景區、分隔空間務使全域性既有分隔又有聯絡,各個景區互相呼應襯托。佈局要突出主體,分別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築、道路等分隔空間,有開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變,小中見大,使全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使遊人感覺有不窮之景,不盡之意。各國園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風格,式樣上有自然式、規則式、混合式等。佈局時採取何種藝術形式,要隨建園意圖和基地環境而定。一般說來,一個園的藝術形式應該統一和諧,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過渡銜接上要處理得順理成章。有時可用“園中園”手法或集錦式方法,把不同的形式風格佈置在一個整體園林中。

  二

  中西方園林藝術的不同之處,首先體現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國造園家所要表達的情感之一。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這兩派都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要順從於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尤其是老莊思想主張“道法自然”,認為“自然為萬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追求一種平靜舒適的生活。這些思想就很自然的反映到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以親近、和諧的態度對待自然,力圖再現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的氣韻,“師法自然”,取法自然而又高於自然,這是中國古園林的一大顯著特點,追求精神的解脫和昇華。而在西方園林藝術中,因為西方哲學與自然較多地處在對立面,故而更多的是駕馭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物大多都被改造、加工、重組,直到符合他們的眼光為止。

  在對園林美的表現上,中西兩方的園林藝術也有很大的不同。雖然都有對藝術意境的追求,但其內涵卻有所不同。西方的古典園林藝術受西方哲學和美學的影響,重視人的理性,寓理於情,表現出來的情意理性色彩很濃。正如西方美學所提倡的理想美一樣。園林藝術更偏重於附和數和比例觀念的形式美的體現,使其詩情畫意都理性化了。而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則強調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概念,詩畫與園林相通。園林的設計,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點,含蓄而保守,不如西方那般直接。許多園林在***處都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擋住遊客的視線,絕不讓你對園中的風景一覽無餘,還用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把全園分成若干個小園或景區,達到小中見大,大中見小,變化多致地美學追求。整個園林的設計,就如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富有層次、虛實相生,一層一層地把畫卷開啟讓你欣賞,使人回味無窮,不覺得單調乏味富有新意,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了無限的景象。在西方園林藝術中,更多地是重視建築,大多以建築為主體,山水只是陪襯,噴泉、雕塑、樹木等都要服從於建築整體。所有的設計都有統一的規劃,然後進行對照,按號入座,條塊鮮明,明朗開闊。

  三

  中西方園林藝術的差異性反映了中西文化傳統以及哲學美學思想的不同,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造園家會自己或請別人寫詩詞,或是請人來遊玩,並發表看法,留下名家墨筆,將其嵌在園內,以增添其藝術色彩和文學形象。在中國古園林中,常可見到主人的詩、詞、畫,以及寫的對聯,刻的碑刻,和給園內景物題的名字,這些都是文學在藝術中的表現,也是一種無形的文學藝術美,能加強園內景物的美感和調解遊人的心情,不會因全是自然景觀沒有人文景觀而感到乏味。造園家們都在園林藝術創造中抒發出自己的情感,他們不僅將文人的志趣、氣質、情操反映在園林中,而且把詩情畫意賦予了園林,使中國的園林藝術具有別具一格的藝術境界,表現著豐富的自然情感。以有形表現無形,以物質表現精神,以有限表現無限,以實境表現虛境,小中見大,大中見小,最大限度地引發人們的共鳴和聯想,使實境與虛境融為一體,虛實相生。西方則表現著理性的美學,處處體現著一個理字,用以區別於人治。

  四

  由於中西園林藝術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在藝術形態上有著很大的差別。中國園林的象徵手法,無論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過花木的選擇培植,總是存在,且總是有意識的,而這一方式,在西方並不普遍。相反,中國園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別是缺少規則、對稱的規劃佈置人工操縱水源組成噴泉,以及對草坪的大量使用。

  1.中西園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於靈囿和園圃;後者的源頭是聖林、園圃和樂園。園囿是各自私家園林的原型。靈囿和聖林則用於“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與早期宗教活動有一定關係,也分別是各自遊樂園的先聲。中西園林不僅有著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園林型別也是相似的。這突出地表現在園林的實用功能和觀賞休閒的演變關係上。

  2.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造園活動都經歷了古代的功能園藝——觀賞園藝——合宜園藝三個不同的時期。中西園林藝術的物質同一性:中西園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頭、山水和花草樹木等物質要素。4.中西園林藝術的社會同一性:這主要表現在園林藝術的服務物件上,它主要服務於特權階級。成為一種奢侈品。

  總結出以上論述後,我感慨頗深,雖然很多學者都著重論述中西園林的差異性,但中西園林竟有著這種種的相似性,雖然它們存在於相距甚遠的時空中,但存在著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園林藝術儘管由於各自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兩大不同體系,但他們同屬世界園林的一部分,同是我們人類偉大的文化遺產,是智慧和勇氣的結晶。園林藝術是民族的、階級的、時代的、個體的差異性與園林藝術的同一性是對立同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