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西方電影看中西思維方式的異同
摘
要:中西方在思維上有著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如果我們不去了解,就會形成文化上的衝突、誤解、隔閡,以至於在跨文化交際上出現問題,讓我們不能很好的和西方人進行溝通。所以我們要對中西方思維方式的異同進行一個研究。那麼造成中西方思維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具體的差異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本文通過對中西方電影的內容,表現形式等方面的對比,具體來展示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
?關鍵詞:中西方思維;差異;電影
?眾所周知,中西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多的差異,導致中西方的人們在生活習慣,風俗,信仰,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差異和不同,中西方的人們用不同的方法和視野觀察著這個世界,對這個客觀的世界作出分析和評價,所以他們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這是由於我們長期觀察這個世界所形成的現實認識和凝聚的經驗不同,所以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通過文化的一種,即語言,表現了出來。所以我們今天可以自由的探討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形成了跨文化交際,以便消除中西方之間的隔閡,誤會和衝突。首先,先了解一下中西方思維差異產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文學和哲學是密不可分的。民族文化和哲學給思維形式以其深刻的影響。哲學就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具體反映。比如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就是人類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唯物主義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說“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而唯心主義則認為,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有的人信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起源,而有的人信奉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才是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這就體現了人類之間思維方式的不一樣。在中國,我們的先人主張“天人合一”“萬物皆備於我”,崇尚的是和諧,萬事皆以整體為大局;而在西方國家,注重的是“人物分立”,注重邏輯推理,個體思維,認為整體只有在個體對立中才能存在。
?中西方民族的經濟制度和地理環境對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西方國家臨海較多,所以視野和思維相對開闊,他們的工商業和航海業十分發達,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生產,由此向外進行擴張和侵略,也把先進的技術帶到了世界的各個地方;而同時期的中國,處於封建社會,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大國,君主專政,人民則是靠天吃飯,氣候條件好適應農作物生長,人民豐收則生活就過得好,而氣候條件不好,農作物不生長,則是災荒之年,加之與外界少有接觸,所以就造成了國家封閉,人民思想落後的局面。
?那麼,中西方思維具體有哪些差異呢?這種差異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從電影中體現出來的民族性格來看。我們都知道,中外電影所表達的內容,藝術手法,思想結構,都有極大的不同。比如,在電影《高考1976》中,講述剛剛恢復高考的那一年,一群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參加第一屆高考,這中間他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體現出他們這個小團體共同奮鬥的精神。而西方在同類型的電影中,則比較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時候甚至強調個人拯救整個集體,或者個人拯救整個世界的英雄主義。美國電影《蝙蝠俠》,蝙蝠俠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漫畫英雄,是一個絕不殺生的的正義之士。在美國的超級英雄之中,蝙蝠俠是一個很貼近群眾的英雄,他目睹父母被害而產生了親手鏟除罪惡的強烈願望,晚上身著緊身衣、頭戴面具、攜精心打造的先進裝置四處行俠仗義,並且有一個忠心耿耿的隨從相助,這些都是美國式英雄主義的體現。
?其次,從人物形象變形的方向邏輯來看,在中國的電影電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當中,尤其是在神話作品當中,總會出現一些關於變形的故事情節,聞名遐邇的《西遊記》,裡面出現眾多的妖精,類似於白骨精,玉兔精,蜘蛛精之類,她們的造型從特點上來說就是全幻化成人形,或者人身+
x頭,或許還來個尾巴,總之就在中國的神話世界裡,變形的方向是從非人變成人。最經典的代表除去《西遊記》還有《白蛇傳》裡的白蛇與青蛇、蜈蚣精、金輪法王、兔精,《聊齋志異》裡的狐妖、樹妖等等,可以說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在人物形象變形的方向上都大同小異。而從西方國家的電影來看,在人物形象變形方面則和中國的電影有著一些差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卡夫卡的《變形記》其中第一部分講述了格里高爾發現自己變成“巨大的甲蟲”,父親發現後大怒,把他趕回自己的臥室。第二部分,格里高爾變了,養成了甲蟲的生活習性,卻保留了人的意識。第三部分,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掙錢,忍受不了格里高爾這個負擔。妹妹終於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爾又餓又病,陷入絕望,
“然後他的頭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撥出了最後一絲氣息”,死了。父親、母親和妹妹開始過著自己養活自己的新生活。從這個簡單的內容可以看出這裡的變形是從以人為中心向非人的方向變化。再比如說電影作品《貓女》和《蜘蛛俠》,這些電影從名字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電影所表現出來的變形內容和方向。造成這些變形差異的原因是因為西方人更加熱衷於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中國人則更喜歡把未知的事物納入到已知的範圍中,就像小孩子一樣十分“怕生”不像西方人那般放得開,所以西方人是冒進的,而中國人是退守的;所以西方人不斷地發明創造,而中國人卻不斷地反覆利用;當西方國家大多數都已完成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而中國大部分地區仍退守於農耕文明的位置。這些外在環境和社會發展程序的不同,不僅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同時也使中西方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導致兩種文化發展得極大不同,我們從上述電影中可以得出中西方思維的如下差異:
?1. 東方人重整體思維,而西方人重細節分析
?東方人注重各事物組成的整體、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以及事物周圍的各種具體環境與條件;西方人則注重個體事物的獨立存在,注重整體的各個組成部分。西方文化結構以細節分析居優,東方文化結構則以整體綜合見長。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國姓氏先是宗姓,輩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體。西方國家則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後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時間,地址的書寫表達順序上,中國人習慣以年,月,日從大到小依次為序,地址則是按省,市,縣到門牌號碼排序,突出的是從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係,西方人則與中國人的順序表達恰好相反,突出的是個別到整體的合成關係。東方人從一開始就用整體性的思維分析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古代對潮汐原理的研究,如公元1世紀東漢時代的王充在《論衡•書虛篇》中明確指出潮汐運動對月球的依賴關係:“濤之起也,隨月盛衰”。而西方人的分析性思維可以說始自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例如,用物體的屬性來解釋物體的運動。直至伽利略時代,他們才開始注意到物體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近代西方人文主義是在神學背景上產生的,原罪觀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個人向自己負責,通過個人奮鬥向上帝贖罪,由此引申出一條基督教義,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當上帝被否定了時西方又產生了社會原子觀念:個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親人間界線劃分明確,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對孩子也非常尊重,進孩子房間首先要問:“我能進來嗎?”強調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奮鬥為榮,樂於談論個人一得之見。而中國以家族為本位。家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生活的港灣,具有至高無上的凝結力。脫離家便是“遊子”,強調“父母在,不遠遊”。家庭中有長幼關係,夫妻關係,要各安其分,各盡義務,即“盡倫”。
2. 中國人重形象思維,西方人重抽象思維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形象的東西,早在十九世紀中國“尚象”的文化傳統形成了偏重形象的思維方式,這種形象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漢字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漢字經歷了古字到小篆,小篆到隸楷,再從繁體字到簡化字的過程,可以說從古至今的演變都體現了漢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絕大多數的漢子都是音、形、意結合的三維表意文字,其特點是由其形可以知其義,比如“碑,林,冰”,我們都可以從它們的形旁瞭解到它的意,或者從聲旁瞭解到它的讀音。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字的構造來解釋或者猜測詞的意思或者讀音。而英語是一維表音文字,讀音與意義之間沒有任何聯絡,抽象性極強,而且一詞多義現象較多,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拼音規則讀出它的讀音,但是完全揣測不出這些詞語的意思。英語的抽象表達方法主要見於大量使用抽象名詞,這類名詞涵義概括,指稱籠統,覆蓋面廣,往往有一種“虛”、“泛”、“暗”、“曲”、“隱”的魅力。對於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來講,最能反映他們文化內涵,深度,思維方式的外在體現物就是承載和傳承這個民族文化的語言和文字。中國人的形象思維在漢字這一塊體現得無與倫比,而西方人的抽象思維也從他們的拼音文字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3. 中國人重曲線思維,西方人重直線思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中國人說話不那麼直截了當,喜歡繞一些圈子,或者給聽話的人留有一些餘地,讓大家在面子上都過得去;而西方國家的人喜歡直入主題,不喜歡兜圈子,今天要解決什麼問題就直接切入,他們習慣將語義的重心放在第一句話說出,然後再把其他要說的內容成分一一補進,敘事多為先將重點的東西講出來,重心在前。這就是所謂的曲線思維和直線思維,在有的時候有的方面,直線思維的人會節約不少時間,從而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而曲線思維的人辦事由於事前的鋪敘太多,往往在人們看來做了很多無意義的事情,辦事講話的效率有待提高。總的來說,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圓形向內,顧左右而言他,而西方人的思維則是一條直線,注重和實際事物相關的程式,規則等一些東西。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大致的瞭解到中西方思維的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是由於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因素以及民族性格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儘量的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在與他們進行交際的時候,才能有效的消除文化隔閡和文化衝突,才能實現我們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更好的與人溝通,聯通世界。
?
?參考文獻:
?[1] 張彬. 從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看漢英翻譯[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2] 林可濟. “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分” ——中西哲學比較的重要視角[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 鄧炎昌. 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C].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5
?[4] 畢繼萬. 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5] 賀毅. 中西文化比較[M]. 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6] 王中江. 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的趨勢[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 何春耕.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M]. 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中西方思維;差異;電影
?眾所周知,中西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多的差異,導致中西方的人們在生活習慣,風俗,信仰,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差異和不同,中西方的人們用不同的方法和視野觀察著這個世界,對這個客觀的世界作出分析和評價,所以他們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這是由於我們長期觀察這個世界所形成的現實認識和凝聚的經驗不同,所以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通過文化的一種,即語言,表現了出來。所以我們今天可以自由的探討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形成了跨文化交際,以便消除中西方之間的隔閡,誤會和衝突。首先,先了解一下中西方思維差異產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文學和哲學是密不可分的。民族文化和哲學給思維形式以其深刻的影響。哲學就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具體反映。比如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就是人類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唯物主義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說“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而唯心主義則認為,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是哲學中與思想、心靈、語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間關係的討論及看法。有的人信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起源,而有的人信奉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才是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這就體現了人類之間思維方式的不一樣。在中國,我們的先人主張“天人合一”“萬物皆備於我”,崇尚的是和諧,萬事皆以整體為大局;而在西方國家,注重的是“人物分立”,注重邏輯推理,個體思維,認為整體只有在個體對立中才能存在。
?那麼,中西方思維具體有哪些差異呢?這種差異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從電影中體現出來的民族性格來看。我們都知道,中外電影所表達的內容,藝術手法,思想結構,都有極大的不同。比如,在電影《高考1976》中,講述剛剛恢復高考的那一年,一群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參加第一屆高考,這中間他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體現出他們這個小團體共同奮鬥的精神。而西方在同類型的電影中,則比較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時候甚至強調個人拯救整個集體,或者個人拯救整個世界的英雄主義。美國電影《蝙蝠俠》,蝙蝠俠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漫畫英雄,是一個絕不殺生的的正義之士。在美國的超級英雄之中,蝙蝠俠是一個很貼近群眾的英雄,他目睹父母被害而產生了親手鏟除罪惡的強烈願望,晚上身著緊身衣、頭戴面具、攜精心打造的先進裝置四處行俠仗義,並且有一個忠心耿耿的隨從相助,這些都是美國式英雄主義的體現。
?1. 東方人重整體思維,而西方人重細節分析
?東方人注重各事物組成的整體、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以及事物周圍的各種具體環境與條件;西方人則注重個體事物的獨立存在,注重整體的各個組成部分。西方文化結構以細節分析居優,東方文化結構則以整體綜合見長。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國姓氏先是宗姓,輩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體。西方國家則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後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時間,地址的書寫表達順序上,中國人習慣以年,月,日從大到小依次為序,地址則是按省,市,縣到門牌號碼排序,突出的是從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係,西方人則與中國人的順序表達恰好相反,突出的是個別到整體的合成關係。東方人從一開始就用整體性的思維分析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古代對潮汐原理的研究,如公元1世紀東漢時代的王充在《論衡•書虛篇》中明確指出潮汐運動對月球的依賴關係:“濤之起也,隨月盛衰”。而西方人的分析性思維可以說始自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例如,用物體的屬性來解釋物體的運動。直至伽利略時代,他們才開始注意到物體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近代西方人文主義是在神學背景上產生的,原罪觀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個人向自己負責,通過個人奮鬥向上帝贖罪,由此引申出一條基督教義,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當上帝被否定了時西方又產生了社會原子觀念:個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親人間界線劃分明確,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對孩子也非常尊重,進孩子房間首先要問:“我能進來嗎?”強調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奮鬥為榮,樂於談論個人一得之見。而中國以家族為本位。家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生活的港灣,具有至高無上的凝結力。脫離家便是“遊子”,強調“父母在,不遠遊”。家庭中有長幼關係,夫妻關係,要各安其分,各盡義務,即“盡倫”。
2. 中國人重形象思維,西方人重抽象思維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形象的東西,早在十九世紀中國“尚象”的文化傳統形成了偏重形象的思維方式,這種形象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漢字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漢字經歷了古字到小篆,小篆到隸楷,再從繁體字到簡化字的過程,可以說從古至今的演變都體現了漢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絕大多數的漢子都是音、形、意結合的三維表意文字,其特點是由其形可以知其義,比如“碑,林,冰”,我們都可以從它們的形旁瞭解到它的意,或者從聲旁瞭解到它的讀音。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字的構造來解釋或者猜測詞的意思或者讀音。而英語是一維表音文字,讀音與意義之間沒有任何聯絡,抽象性極強,而且一詞多義現象較多,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拼音規則讀出它的讀音,但是完全揣測不出這些詞語的意思。英語的抽象表達方法主要見於大量使用抽象名詞,這類名詞涵義概括,指稱籠統,覆蓋面廣,往往有一種“虛”、“泛”、“暗”、“曲”、“隱”的魅力。對於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來講,最能反映他們文化內涵,深度,思維方式的外在體現物就是承載和傳承這個民族文化的語言和文字。中國人的形象思維在漢字這一塊體現得無與倫比,而西方人的抽象思維也從他們的拼音文字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3. 中國人重曲線思維,西方人重直線思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中國人說話不那麼直截了當,喜歡繞一些圈子,或者給聽話的人留有一些餘地,讓大家在面子上都過得去;而西方國家的人喜歡直入主題,不喜歡兜圈子,今天要解決什麼問題就直接切入,他們習慣將語義的重心放在第一句話說出,然後再把其他要說的內容成分一一補進,敘事多為先將重點的東西講出來,重心在前。這就是所謂的曲線思維和直線思維,在有的時候有的方面,直線思維的人會節約不少時間,從而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而曲線思維的人辦事由於事前的鋪敘太多,往往在人們看來做了很多無意義的事情,辦事講話的效率有待提高。總的來說,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圓形向內,顧左右而言他,而西方人的思維則是一條直線,注重和實際事物相關的程式,規則等一些東西。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大致的瞭解到中西方思維的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是由於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因素以及民族性格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儘量的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在與他們進行交際的時候,才能有效的消除文化隔閡和文化衝突,才能實現我們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更好的與人溝通,聯通世界。
?
?參考文獻:
?[1] 張彬. 從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看漢英翻譯[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2] 林可濟. “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分” ——中西哲學比較的重要視角[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 鄧炎昌. 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C].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5
?[4] 畢繼萬. 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5] 賀毅. 中西文化比較[M]. 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6] 王中江. 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的趨勢[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 何春耕.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M]. 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最近訪問
- 從中西方電影看中西思維方式的異同
- 屬豬水瓶座最佳配對是什麼
- 關於愛情的歌詞句子
- 古代婚嫁習俗
- 花心的女人面相有哪些特徵
- 九年級人教版歷史下冊複習提綱***2***
- 腸胃不好的症狀表現及方法
- 大學致父母的一封信
- 令人印象深刻的牙膏廣告詞
- 醫院試用期員工自我評價
- 筆記本怎麼調亮度
- 三伏天吃什麼食物最養生
- 瘦肚子和腰的有效方法
- 家電賣場促銷廣告詞
- 參加宴會的著裝禮儀有哪些
- 跳芭蕾舞的危害有哪些
- 關於艾滋病的手抄報簡單一點
- 民國文壇的歷史軼事
- 中國兒童詩歌推薦
- 男生繁體字傷感網名大全***2***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