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畢業論文範例參考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和不斷深入,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也面臨著新的改革要求,改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學老師的主要任務。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要使小學數學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教師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教學視野,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對於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同時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提升,就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筆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1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多參加教學培訓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材展開。教材也是作為連線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橋樑。當今教學都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方式,但前提是必須要基於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採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卻將教材中的內容給忽略了,學生學習變得輕鬆、興趣濃厚,但是卻沒有學習到應該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這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內容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並且還應該掌握小學數學所有知識之間的聯絡。教師應當依據教材知識,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相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快樂學習、學到知識。

  2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情感

  因為學生的性格差異,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這時就要教師多加關注學生的不同情況,例如:有的學生善於嚴密地思考數學問題,可能在某個數學知識點上,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將重要的資訊給漏掉,但卻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教師就要教會該學生怎樣去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資訊,把不重要的部分給忽略,節省學習的時間。而有的學生善用於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但容易因為馬虎導致犯錯,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發展,這樣有利於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相互融合,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比單純地講解教材知識更有效率。

  3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還做不到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決定學生的學習模式,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是在於合適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這一種學習方法對這個班級適合可能對於另一個班級就不一定適合,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要讓教學方法儘可能的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適應,而對於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性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於他們的教學方法、方式。對於教師而言,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可以因為自己的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而使得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應該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應當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4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並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後,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並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鬆。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課上的工作。

  5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會教,該要會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同時也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提升教學能力,教學相長。第一,因為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是為解決具體問題而服務的,它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讓科研和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第二,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儘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因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而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才是教師教研“學習”的本質所在。

  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常化,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裡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也要讓自己不斷學習和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新課程標準採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也作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在不斷地進步的基礎下讓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在課外應該多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廣度性,並且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課內和課外各方面的工作都應做到位。

  積極參加教育科研,總結教學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並且讓這種教學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得以運用。同時在教學中取得更顯著的成就,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這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篇2

  試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和不斷深入,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也面臨著新的改革要求,改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學老師的主要任務,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和能力,本文就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分析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已經成為廣受家長關注的一大民生問題。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思維也正不斷得到開發。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當認識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並採取相應措施,如完善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手段等,將合作學習模式有效融入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之中,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現狀問題

  1、缺乏數學老師的有效指導

  很多小學數學老師認為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扮演主角,突出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選擇不參與的態度,還有部分數學老師,過高估計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前並未給予詳細的指導,只是簡單提出了一些指導要求。這種缺乏數學老師有效指導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無法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並且很難找到學習目的和學習目標,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沒有老師的引導,合作學習的效率較低,很難學習到有效的數學知識[1]。

  2、合作小組沒有科學性的規劃

  學生的合作學習想要取得一定的質量和效率,離不開一個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合作則離不開相互協調,因此,要想保住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就得對合作小組進行科學的規劃,但是據筆者目前查閱資料的情況來看,很少有數學老師對這一點加以重視,大部分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的規劃,都是採取就近原則,即數學老師安排坐在一起的同學組成一個組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分配下的小組,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較大的差異,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明顯。

  3、數學老師對合作學習認識不足

  據筆者調查發現,有部分小學老師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優良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因此就在課堂上濫用這種教學模式,無論在什麼教學環境下,都採取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充分的考慮和了解,這是對合作學習存在嚴重的認識不足問題,這種濫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數學教學,不僅會降低課堂效率,還浪費了數學課堂寶貴的教學時間。

  二、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合作教學的正確措施

  1、優化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結構

  合作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合作,而合作則離不開大家的團結一致,因此,作為合作小組中的主導者即小組成員,其數學基礎、理解能力和性格差異則決定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數學老師應當引起重視,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分配,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在小組成員規劃之前,數學老師對全班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習慣以及數學成績進行充分了解,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之後,再對合作小組的成員結構進行優化,讓每一個合作小組的整體知識水平相當[2]。一般來說,學習小組以4到6個人組成最為合適,並且每個小組要保證優等生和後進生的比例相差不大,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能清楚認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位置,並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達到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目的。在學生進行合作討論的同時,數學老師也要對每一個小組成員的討論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

  2、合理設計合作學習的討論內容

  合作學習的學習效率不僅取決於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的成員結構,還與學生討論的學習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絡,很多數學老師因為給學生設計的學習內容缺乏合理性,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甚理想。針對這個問題,數學老師應當加以重視,在合作學習內容設計上,要做到合理規劃,以達到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為主要目的[3]。例如,在學習“數量關係”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應當考慮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方面著手,給學生設計如下問題:你媽給你28元錢,讓你去水果店買蘋果和梨子,已知蘋果4塊錢一斤,梨子3塊錢一斤,問,在將這些錢全部用完的基礎上,你能用這些錢分別買多少斤梨子和蘋果?學生經過小組的討論,會給出不同的方案:1斤蘋果,3斤梨子;2斤蘋果,兩斤梨子;3斤蘋果,1斤梨子等。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習,不僅學會了數量關係,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3、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

  有激勵才有動力,小組合作學習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學生渾水摸魚的現象,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弱,很可能就會藉著一起討論學習的機會聊一些其他的話題,這樣不僅達不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反而還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不斷下降,針對這個問題,數學老師可以建立小組討論評價機制,對合作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例如給表現較好的合作小組每個成員加一定的平時分,或者給予物質上的獎勵,例如數學輔導資料或者課外讀物等,而對於表現不積極或者表現情況較差的小組採取一定的懲罰,例如讓小組成員輪流值日,或者在課後作業的佈置上增加一定量的內容,這樣的評價機制,不僅能夠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動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對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數學老師應當對目前課堂上合作學習中存在的現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解決,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將合作教學的積極作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欣巨集.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9***:09-11.

  [2]譚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07***08***:10-12.

  [3]周進軍.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6***07***:07-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