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反思範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從學生課堂活動的形式看,本節課學生的群體活動是朗讀與討論。由於我對時間因素的考慮和對合作***討論***的重視,相對來講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於是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討論似乎更多地表現出浮光掠影,而非有效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動不能說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問題的提出是非自主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都是由教師確定的。依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我幾乎認定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是有侷限的、是很困難的,所以就沒有從發揮學生自主性的角度來組織課堂教學。同時我對合作學習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缺乏深思熟慮,因此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沒有達到。

  雖然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想,學生已經從這堂課中感受到了詞的魅力,他們已經能饒有趣味地在詞苑中漫步了。鮮花因芬芳而美麗,鳥兒因翅膀而翱翔,學習因興趣而吸引,如果我們的詩詞鑑賞課能像磁石一樣牢牢吸住學生的心,那麼我們又何愁學生喜歡不了古典詩詞呢?讓我們盡情地在詞苑中漫步吧!

  篇2

  從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我期待的效果還是侷限於學生對自己研讀教材的結論認同,而忽視了學生具備自主完成較高層次的研讀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學生的課堂活動基本上是圍繞我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和議論,發表見解等等。但由於我沒有讓學生在課前查尋有關資料,只是在課堂上介紹創作背景,因而導致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所以課堂活動受到了很大地侷限,討論似乎難以展開。

  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課後我想:教師是否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從創作背景、詩人創作風格、這首詞所表現的情懷等方面去查尋資料。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補充學習的機會,而且不同學生找到不同資料進行交流,能使大家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只要成為學生學習實踐的“助手”、促進者、激勵者,引導學生活動的方向——學習達到目標的路徑。至於路,還是要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走。

  篇3

  首先,是要給朗誦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文字狀態。因此,我回避了很多公開課開課時用王菲的歌曲《明月幾時有》匯入的思路,而是直接發問:結合你的預習談談你最喜歡詞中的哪一句?讓學生真正自由地暢所欲言,老師不作過多地點評和干擾,說出自己預習時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然後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把全詩朗誦一遍,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首詞的大意,並讓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理解,揣摩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和語氣語調來朗誦這首詞?這樣讓學生既對作品有完整的印象而又能直接進入文字。

  其次,老師在課件音樂的配合下脫稿給學生作示範朗誦。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設法下載了許多的朗誦,有網上的朗誦愛好者的,也有南京師範大學陳少鬆教授的吟誦,還有唐宋名篇朗誦會上的吟唱等等,但都似乎總覺得和學生之間有些隔閡,所以最終決定還是自己來現場朗誦。儘管我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不是很好***課後也有普通話好的聽課老師跟我反映說字咬得不是很準,找朗誦帶效果可能更好些***,但我想這時學生需要的不是標準的普通話水平示範,他們需要的可能是這種激情——是與課文,與作者同喜同悲的激情。於是我選擇了神祕園的白石音樂作背景,在課堂上我背誦式的很投入的朗誦全文,學生們很受感染,在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後,我讓同學們模仿在音樂背景下進行朗誦,學生均能一改平時的扭捏之態,很投入的進行模仿。

  然後,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分上下兩片揣摩研究每一句應該怎麼讀。讓學生自主研究:你認為該怎麼讀,為什麼?由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有理由的,有把握的,能有話可說的來說: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要舒緩一些?哪些詞要急促些……每個同學可只說一句並請示範朗誦,如果說不清理由也沒關係,你可以用你的朗誦來告訴大家,同學互相補充糾正試誦。這樣不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研讀興趣,而且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享受朗誦的樂趣。

  課堂上同學們思維活躍,探究興趣濃厚,發言積極,每個同學都自覺主動地參與進來。在研究朗誦的同時,也對課文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朗朗的讀書聲把課堂氣氛一下就推向了高潮,學生們個個情不自禁,爭先恐後,以讀為榮,以讀為快,且讀得聲情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