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美術第十八課作品圖片

  少兒時期多以創作畫為主,而只有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繪畫素質,才能創作出一副幅好的創作畫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1


  2


  3


  4


  5

  小學美術創作畫教學的好處

  指導觀察掌握方法

  學生畫一張創作畫時,常出現打稿時邊畫邊擦,到後來就是一張白紙和一些粗細不均的印痕。這種常見的現象歸根結底就是學生的繪畫基礎不牢固,觀察方法不正確,作畫膽子小,不敢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畫。為了打好學生的繪畫基礎,老師必須教給學生正確觀察事物的方法。觀察物件要在不斷地比較中進行。訓練觀察最常用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寫生靜物。

  在寫生中,學生以幾何形概括法描繪物件,即先構好圖,安排好所描繪物件的大小位置,而後用長線條從整體人手,概括出各大部分的幾何形狀,再逐步描繪各個細部,描繪時要用比較觀察的方法。即畫左邊比較右邊,畫上部比較下部,用手中的鉛筆當尺子比劃所繪物件的傾斜度、平衡度、高低長短的比例等,做到心中有數,不是隻憑自己的主觀想象。

  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能力

  小學創作畫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想象力、創造力的過程。一幅優秀的創作畫,需要一個與眾不同的靈感,需要一個給畫以生命的靈魂。誠然,紮實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由於兒童對於繪畫的認知及技巧的運用還不成熟,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得到逐步的提高,所以我認為,小學美術教育在兼顧基本功訓練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能力。兼之,小學兒童天真、隨性,可塑性極強,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梳理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給他們一些框架加以限制。

  藝術與文學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文學中有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一樣,創作畫也可以借鑑這些,極盡想象力把它展現出來。比如,學生畫太陽,用圓代表太陽,周圍四散的短線代表光芒,按道理畫到這裡已經算完整了,但很多學生還會給圓添上眼睛、鼻子和笑臉,把太陽擬人化了,這樣很好,原本枯燥的畫卷一下子生動起來了,也展示了學生當時創作時的良好情緒,借畫紙感染了觀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