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歷史介紹

  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市通州區歷史,希望能幫到你。

  

  春秋戰國時代,今通州地屬燕國。燕昭王***公元前311至公元前79年***時開拓北疆,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時漁陽郡當轄及今通州地。秦仍屬漁陽郡地。

  西漢於今區境置路縣,屬漁陽郡。治所在今區城東八里古城村處。王莽篡漢,改路縣名通路亭,屬通路郡。東漢建立後,廢莽新所改,恢復西漢舊稱,但改“路”為“潞”,始稱潞縣。

  三國時,潞縣歸曹魏版圖,改屬燕國。西晉十六國因之。

  北魏潞縣治在今三河縣西南城子村處。屬漁陽郡。隋潞縣還治今區城東八里古城村處。開皇三年***583***,屬幽州。大業三年***607年***屬涿郡。

  唐武德二年***619***,潞縣為玄州治所。貞觀元年***627年***,廢玄州,潞縣屬幽州。天寶元年***742年***,幽州改為范陽郡,潞縣仍屬。乾元元年***758年***,范陽郡複稱幽州,潞縣所屬亦隨之而改。唐遷縣治於今區城。

  遼一代,潞縣先後為幽都府和析津府屬縣。遼聖宗太平年間***1021--1031年***在今牛堡屯鄉築城置縣,因縣城在漷河之南,取縣名曰漷陰,並析潞縣南境為其轄土。

  金初,潞、漷陰二縣隸析津府。至貞元年***年1153年***漷陰縣直屬於中都路大興府。天德三年,潞縣為通州治所。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通州及所領潞、三河二縣隸屬於大都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八月。升漷陰縣為漷州,割大興府之武清、香河二縣歸州管轄。另外,遷漷州治於武清縣境之河西務,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罷漷州河西務”,漷州治所因此而北遷於今區東南之漷縣村處。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將徐達又攻佔元大都,改名北平,並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時省潞縣入通州,從此潞縣之名變成歷史地名。通、漷二州俱隸北平府,十四年***1381年***二月,漷州降格為漷縣,改隸通州。至此,通州領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屬北平府不變。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曰順天府。此後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漷縣入通州,時通州領三河、武清、寶坻三縣。

  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寶坻三縣直屬順天府,通州遂為散州,不再領縣。  民國元年***1912***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縣屬之。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通縣直屬河北省。 1948年底,通縣全境解放。初於通縣城關設通州市,通縣人民政府遷駐張家灣。1949年通州市改為通縣鎮,為通縣專區駐地。1953年11月撤銷通縣鎮,改設通州市,由通縣專區代管,仍為通縣專區駐地,與通縣同屬通縣專區。

  1958年3月7日,通縣、通州市劃歸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銷通縣專區,將原轄薊縣、平谷、三河、大廠、香河五縣劃入唐山專區,密雲、懷柔劃入承德專區,固安縣劃入天津專區。通縣與通州市劃入北京市後,二者合併,改名通州區,1960年2月改名通縣。1997年4月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

  通州歷來在華北地區地位顯赫,古時素來就有“一京***北京***、二衛***天津***、三通州”的說法。

  2015年7月,北京全會正式公佈“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北京規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3]

  2016年5月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通州區人民政府聯合釋出《關於加強通州區商務型公寓和商業、辦公專案銷售管理的通知》,購買通州區商務型公寓,應滿足本市住宅限購條件,商業、辦公專案銷售物件也限定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不再對居民銷售。

  北京市通州區簡介

  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臨朝陽區、大興區,北與順義區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省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相連,南和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區域面積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萬人。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通州正式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看了北京市通州區歷史的人還看了:

1.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運河

2.歷史手抄報設計

3.北京的創業政策

4.世界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5.世界最長運河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