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複習指導

  近年來,散文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在考試之前要加以複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一.閱讀技巧

  1.樹立主題意識

  一篇文章,主題是靈魂,其它的諸如內容、結構、表現手法等等都是為主題服務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主要寫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

  2.樹立思路意識

  “形散”加大了散文的閱讀難度,如何在閱讀中迅速地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中心?我們的辦法是,樹立思路意識。

  葉聖陶先生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葉聖陶先生強調思路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其實,思路在高考閱讀理解中同樣也有重要的作用。抓住了文脈就能準確迅速地理解全文。文章的起承轉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語言標誌,如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段,領起句或總括句。

  一般地說,以寫人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寫了什麼人,該人做了什麼事,這些事有什麼共同點和意義。以記事為主的散文在閱讀中要先搞清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這件事情蘊含的深層意義是什麼。寫景狀物的散文,在閱讀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麼景或物,抒了什麼情,這個情是怎麼抒發出來的。

  3.樹立問題意識

  帶著問題去讀書能大大提高閱讀的實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閱讀是為了回答問題的,而絕非平時的含英咀華。樹立問題意識就是為了提高閱讀的針對性,在最短的時間內捕獲最有用的資訊。

  問題意識分兩個層面:第一,初讀文章時,要時刻想著這些問題:本文的中心內容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線索結構是什麼?主要表現手法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爭取在短時間內總體把握文章。第二,再讀文章時,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設問,心繫這些問題,迅速閱讀文字,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爭取在短時間內尋找到有效的答題區域。

  二.審題技巧

  1. 樹立“賦分”意識

  根據試題的分數來合理的分配答題時間,確定答案文字的長度,甚至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為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為兩條來表述,6分的題可分為三條來表述,事實上,標準答案也是按照兩條或三條來確定答案要點的。賦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試題的難易度,對於小分值的試題,考生的思考應該簡潔。

  2. 樹立“提示”意識

  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題乾的設定,為了讓考生能寫出正確答題,常常煞費苦心,在題幹中安排提示性的語言,指導考生準確答題。這些提示性的語言分“明示”和“暗示”兩種。“明示”如“聯絡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確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題區域。如: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這道試題的題幹中有兩個資訊:“歷史上的長城”、“長城的現實”,根據這兩個資訊我們思考文章從那裡到那裡是寫“歷史上的長城”,從那裡到那裡是寫“長城的現實”。“定位”準確是答題準確的前提。“暗示”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讀懂暗示是取勝的一大法寶。

  如: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如果考生忽視了“這樣寫”3個字,答題勢必陷入盲目。考生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是:“這樣寫”是怎樣寫?“這樣寫”是怎樣寫呢?題幹中“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這段文字暗示你“這樣寫”就是舉例。如果知道“這樣寫”的實質就是“舉例”,那麼,寫出“舉例”的“作用和好處”就容易多了。題幹中第二個重要的暗示是“請你結合鄉土情結”,這句話暗示了答題方向,“鄉土情結”是這篇散文中心內容,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請你結合鄉土情結”是在暗示你結合本文的主題來答題。本文的主題又是什麼呢?題幹中第三個重要的暗示是“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不能狹隘的把本文的“鄉土情結”理解為“愛家鄉”,而是要昇華到“愛祖國”的高度。

  特別提示:“這樣寫”的考法幾乎每年都出現,大家務必小心。

  3.樹立“意圖”意識

  題乾的設定通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性的,後者是隱性的,但卻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係到答題的方向。任何一道題,命題人都有鮮明的命題意圖。審題中明確了命題意圖,就猜中了命題人想考我們什麼,就能準確答題,避免了答非所問。

  如,最後一段寫道:“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聯絡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題幹中的關鍵暗示有三處:“最後一段”“聯絡全文”“表達的意思是什麼”。聯絡全文來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的表達的意思,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一個詞語:“卒章顯志”。原來,命題人是想讓考生通過對這一句的理解來體會本文的主題,於是可知,本題的答題方向無疑是本文的主題。

  4.樹立“整體”意識

  在讀懂讀通文章的基礎上,把幾個試題作為一個整體放在一起讀、一起研究。散文閱讀都是簡答題,一般不要看一道題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個答案。為什麼強調閱讀全部試題呢?第一,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閱讀題並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獨立的個體,而是由分而總,由區域性到全域性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為了減緩設題的坡度,也為了考查不同等級的閱讀理解能力,高考命題者常常利用環環相扣的提問方式將考生對文章的理解逐層漸進式地引向深入。第二,全部試題一齊讀,把握這一測試系統後,再讀文章時,就可以綜合考慮所有題目涉及的文章的區間,同時考慮幾道題的答案在文中的分佈;第三,便於尋找各題的聯絡,在答題時獲得重要啟示。可以從幾個相互關聯的題幹及答案中揣摩文章內容方面的內在聯絡和結構方面的邏輯關係,以利於解答後面問題時獲得幫助和借鑑。

  如:***1***文章開頭從“中國的水”寫到黃河,再寫到“壺口的黃河”,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

  ***2***第四段中通過主觀感受來寫壺口的黃河,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怎樣理解第六段“黃河站立起來也是—個飛躍”這句話的含義?

  ***4***為什麼說壺口的黃河“才是中國的河”? 請聯絡全文作答。

  ***5***文章結尾強調“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中國人的自傳”,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這5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涉及到:

  ***1***凸顯主題

  ***2***烘托壺口黃河的氣勢與生命力

  ***3***體現出自由生命的淋漓盡致的活力、黃河從此便無法阻攔一往無前

  ***4***有中國人強大的生命力、有中國人的自信與決心;

  ***5***黃河體現了中國的歷史與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通過為黃河作傳來表現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

  如果我們把上述參考答案當作一個整體,從頭至尾地看一遍就會發現:5個試題全都是圍繞著本文的主題而設定的,5個試題有一個明顯的從易到難的坡度。命題人似乎讓考生通過回答這5個題目,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題。考生如果把這5個試題當作一個整體,頭腦中有了“主題”“生命力”這些概念,答題思路就清晰了。

  三.解題技巧

  1.“答案在文中”

  張建華先生說:“現代文閱讀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憑空去想。”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高考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具體方法: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命題人常常圍繞文章主旨制題,中心主旨句移用法是既省時又準確的好方法。

  ***2***關鍵語句、中心詞組合法

  高考現代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夠篩選並提取文中的資訊,還要求能夠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歸納、概括能力是一種較高的能力,而許多文章自身,作者都會對要點和主題作必要的歸納和概括。要答好這類高考題,如果運用關鍵語句、中心詞組合法,就可事半功倍。

  ***3***綜合分析,條分縷述法

  散文閱讀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綜合能力,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們在回答高考主觀試題的時候,就要在綜合分析之後,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從閱卷的角度看,分條答題顯得條理清晰,更能閱卷人的好感。

  2.“主題在心中” 答題時也要有主題意識,心中時時想著文章的主題,想著能否從主題的角度解答本題。許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同時,還要有“文體意識”,從文體基本特徵與表現手法的角度思考問題,避免答題不得要領。

  3.“方法在胸中”

  既然“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我們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做閱讀主觀題能抄原文答題是上策,事實上,許多高考主觀題的評分參考答案,都是直接抄自原文;能概括原文答題是中策,或摘取詞語連綴,或壓縮主幹調整,或抽取要點組合;離開原文答題是下策,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髮,離“題”萬里。

  四.答題技巧

  1.問什麼答什麼,表述規範,簡明扼要。

  2.分條回答,條理清晰,字跡清楚,便於閱卷,更易得分。

  3.主觀題的高考閱卷是“踩點”給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如不限定字數可儘可能多陳述自己的感覺可能拿分的點,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寫上,閱卷人不易發現又反感。

  4.文通字順也是提高答題得分率的關鍵,許多時候甚至直接作為“得分點”。考生先擬草稿,組織好語言,再正式作答。

  5.除非有明確要求,否則作答時不能用描寫或比喻、擬人的句子作為答案。因為這種語言的表意是間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問題。

  五、解題步驟

  ***一***明確內容

  對所給閱讀材料進行總體瀏覽,主要閱讀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及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心中略有一個文章的整體的瞭解。確定所給材料是寫社會人生的哪個方面的,是抒發人生情感方面的,還是討論文藝問題的;是重在敘事抒情、寫景抒情。託物抒情,還是重在說理議事、追溯緣由、辨明真偽的。

  ***二***明確文體

  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 ***《碧雲寺秋色》***

  2.寫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對所寫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3.寫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處。***《馬纓花》《綿綿土》***

  4.哲理散文――託物說理或直接說理――物與理相通處。***《談靜》《燈火的溫情》***

  5.小小說: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情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二十年以後》***

  ***三***審題幹、定區位

  高考現代文閱讀的核心是“提取資訊”,“資訊”不僅僅表現在文章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的題幹上,因為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題乾的設定十分巧妙,頗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掘題幹中所隱含的有效資訊,從題幹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

  審題幹都審哪些內容呢?

  ①題幹能顯示命題意圖。現代文閱讀題乾的設定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其中,前兩者是顯現的;而後者則是隱性的,但卻又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係到答題的方向,只有與命題意圖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確的。而命題意圖又融於創設情境和設問角度之中,所以,通過顯現條件去揭示隱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題意圖的必然途徑。

  ③題幹能顯示答題區位。答題的區位是指試題形成答案所在的語段或句子,這是保證答案准確的前提條件。資訊集中在何處呢?試題的題幹往往會有所顯示。因此,要仔細分析題幹,發掘題幹中所隱含的資訊,以題乾的“此資訊”去求答案區位的“彼資訊”,從而確定出答題的區位。

  ④題幹能顯示答題方法。答題方法包括答案應採用怎樣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樣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幾個方面,這同樣會在試題題幹中有所反映。

  ***四***抓語詞、定重點

  ①所找內容在文章的哪個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還是結尾,還是中間的某個位置;處在這個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麼作用。

  位 置      特點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開頭―――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強調,為後文作鋪墊。

  文章或段落中間―――承上啟下,轉換話題,線索,過渡。

  文章或段落結尾-――總結上文,文章中心,照應開頭,主題昇華。

  ②所找到的內容用了哪種表達方法,是記敘、描寫、抒情、說明還是議論;語言是平實還是空靈;這樣有什麼作用。

  記敘―――散文中,為表達主旨作鋪墊。

  抒情***直接、間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開頭起定基調的作用;在結尾,往往使文章昇華。

  描寫***細描,白描;正面,側面;人物描寫***―――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達主旨。

  議論――開頭或結尾的議論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間的議論,常起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內容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擬人還是排比,等等,有什麼作用

  襯托---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對比---總的說來,能使語言色彩鮮明。具體地說:

  兩物對比——揭示好同壞,善同惡,美同醜的對立,使人們在比較中得到鑑別。

  一物對比——揭示事物的對立面,反映事物內部既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係,使人們全面地看問題。

  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增強旋律美。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六、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幹。題幹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資訊,題幹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範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幹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髮,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幹要求和文中答案資訊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準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忠實於語言規則

  ***1***要顯:不能含蓄、籠統

  ***2***要簡:不要羅嗦、繁瑣;要概括、簡潔

  ***3***要通:不要有語病

  ***4***要選好句式:用判斷句、陳述句,不用省略句和問句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選定區域。先確定題幹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明確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準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寫

  1、截。截是指題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話、某一個詞,我們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來或裁出來,按規定寫進答題處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們在找出題目答案所在的語句後,由於語句在長不合書寫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雜亂資訊,需要加以改造,這時要求根據題意,選出有用的語言資訊進行重新組合、表述。

  3、寫。有些閱讀題答案在原文語句中找不到,需要我們整體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語境才能悟出答案。這樣的題目要求我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答案意旨表達出來。做這類題目,答案書寫要嚴格遵守第一點談及的三原則,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準表述的範圍、角度和方式,用規範的語句表達。

  答題注意點:

  1、作答時不能用描寫或比喻、擬人的句子作為答案。因為這種語言的表意是間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問題。

  2、綜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點明其手法或作用。

  3、概括要點時,要儘量分條作答,看分答點,一般4分至少2點,6分至少3點,一定要分點陳述。

  4、儘量利用文字中的相關語句作答,或摘取詞語連綴或壓縮主幹調整或抽取要點組合。

  5、一般來說,解答本題的時間可安排為20分鐘左右,閱讀文字的時間累計佔答題時間的一半左右。

  二

  一、複習策略

  命題趨勢

  1、題型穩定,突出主觀

  從1998年的《報秋》到2004年的全國高考的14套試題***除上海卷外***,散文閱讀考查的題型漸趨穩定,基本上以主觀題為主,客觀性試題為輔,保持了穩定的態勢;一般為四題,前三題為簡答題,需考生自己概括表達,另有一題綜合了內容、表達技巧、語言評價鑑賞,為客觀性試題。。

  2、多從整體角度命題

  文學作品閱讀的命題設計,雖然有對區域性句段理解的考查,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對文章整體的深層意思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闡發。文學作品閱讀的試題有小題大題之分,小題一般是針對一個詞、一句話設計的,而大題的設計與散文的線索、構思、文旨有關。而對這些詞句的理解、線索的把握、構思的明晰又有助於對主旨的領會,也就是說考查內容之間有著整體上的密切聯絡。

  3、比較閱讀題的範圍有所擴大

  2004年全國高考15篇文學作品的閱讀試題中出現了多道比較閱讀的試題,這些試題已經不只限於選文內部相關內容的比較辨析,還選擇了高初中課文中的一些經曲名篇從內部或寫法上進行比較。如全國丙卷中的《痛哭和珍》一文的第20題,就要求與《記念劉和珍君》的名句含義進行比較;全國甲卷中的第21題的A項中就將《大地山河》與《白楊禮讚》的主題與藝術風格進行比較;福建卷的第21題將本文的切入點與其他寫讀書的文章的切入點進行比較,等等。

  4、拓展延伸的開放性試題開始出現

  這種試題既能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能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特徵,是一種能較好地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新題型,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如2004年北京卷的第22題:試就本文所說的“通才”問題舉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要求:聯絡本文之外的例子***從這道試題可以看出,命題者不是要求考生對文字內容進行篩選、概括,而是要求考生結合自己平時的積累感悟來談自己個人的看法,這對中學生拓展課外閱讀也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