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家及書法家李陽冰生平簡介

  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字少溫,漢族,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李陽冰簡介

  李陽冰簡介上提到李陽冰唐代書法家、文學家,字少溫。出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雖然出生地在譙郡,但祖籍卻在趙郡,在安徽亳州被稱為趙郡李氏的後裔。

  在李陽冰的簡介中其石刻的書法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是浙江的《城隍廟記》,福州的《般若臺題記》,桂林的《舜廟碑》,武昌的《怡亭銘》以及西安的《顏帷貞廟碑額》。還有三塊至今猶存的《謙卦碑》,該內容是他應友人之請刻在石上。此碑採用的是石篆書體,筆法雄健,風骨遒勁。

  《三墳記》是李陽冰的代表作品,繼承了《嶧山碑》玉筋筆法,修長的結體,遒勁平整的線條,筆畫粗細一致,光滑潔淨,以瘦勁取勝。他是唐代篆書中成就最高的。

  李陽冰還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以篆書為己任,精工小篆,被稱之為李斯後的小篆第一人。對後世有很深的影響,得到很多書法家的稱讚,而李陽冰也將他的書法傳授給很多小生。

  李陽冰非常的重情重義,在李白最困難的時候救濟了他,當時李陽冰並不知道李白是來投靠他的,當他看到李白的詩後才知道他的處境,所以毅然決然將李白留了下來,他的竭力相助,讓李白在窮苦潦倒的晚年有個歸宿之地,後來李白專門為他寫了一篇贊文,以此來表達對李陽冰的敬慕。李陽冰也將李白在病入膏肓時交給他的詩文草稿編輯作序,將其詩文輯成《草堂集》十卷,編了集子,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後世翻刻。

  李陽冰作品

  李陽冰出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唐代的文學家,書法家,是如今的安徽亳州人,他是李白的族叔。

  《三墳記》是在767年刻的。李季卿撰,李陽冰書寫,是李陽冰作品中比較出名的。《三墳記》是他的代表作,在唐代的篆書裡,李陽冰是成就最高的,被人稱為“鐵線描”。

  李陽冰是唐代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的石刻品很多,包括浙江縉雲的《城隍廟記》,福州烏石山的《般若臺題記》,廣西桂林的《舜廟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銘》……尤其是安徽蕪湖第十二中學校園的《謙卦碑》,是李陽冰在當塗擔任縣令時,接受朋友的邀請而去刻的。這個碑是篆書,筆法雄渾,氣勢恢巨集。

  李陽冰將李白的詩集《百草堂》編輯成了十卷,並替他寫了序。在序言裡對李白的家庭,生平,性格特點,與人交往等情況作了些概述,還對李白的著作和詩歌做出了高度評價。李陽冰以大力發展篆書,一開始學習李斯的《嶧山碑》,傳承了他的筆法,但是在體式上卻做了部分改動。線條變得婉轉,顯得婀娜多姿。《金壺記》中,稱他的筆法豪駿墨勁。張旭的筆法也曾經得到李陽冰的點播。

  顏真卿書寫的碑,一定會請李陽冰用篆書寫標題,可以看出他的篆書影響真的很深遠。清代的孫承澤在他的《庚子消夏記》裡稱:篆書自從秦漢以來,李陽冰是寫的最好的,可以看出對他的評價有多高。

  李陽冰的成就

  李陽冰,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在篆書藝術領域的成就非常顯著。他是繼李斯之後最傑出的篆書家,用自己獨特的風格獨領篆書領域千餘年,使本來已經失去大半部分實用功能的篆書能夠繼續傳承。

  在篆書方面他是唐代成就最高的,他以篆書名世,復興了小篆,推動了秦篆的變革,對唐代篆書藝術領域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三墳記》是其書法作品中的代表作,可稱之為“鐵線描”,繼承了李斯的筆法,婉曲翩然,運筆命格。李陽冰主編了李白詩集《草堂集》併為序,筆法圓淳瘦勁。清朝的趙宦光曾這樣評價過:陽冰得大篆之圜而弱於骨,得小篆之柔而緩於筋。清朝的孫承澤也做出了很高的評價:篆書自秦、漢以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顏真卿每次在碑上刻書,必定會請李陽冰用篆書為其題額,足以說明李陽冰的篆書成就極高。

  李陽冰對古文字有過深入的研究,所以自漢以下五百年來他創造了第一次的篆書繁榮。他在書法史上的成就是完全與李斯及千年以後的鄧石如不分上下的,在當時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他是這將近兩千年間唯一值得一提的篆書大家,是這個期間承前啟後的唯一一個亮點,在鄧石如出現以前他的篆書藝術成了他個人風格的一統天下,對後世的影響極深。所以他的地位和成就毋庸置疑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