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是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建議

  1、學生藉助圖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根據圖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來的畫下來,和同學一起想辦法認識。

  2、用“我會認”提示卡,引導學生說說生字條中已經認識的字,並說說是怎麼認識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認識的字,教師予以指導,可出示生字卡片領讀。

  3、有的字可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隨機識記。如“灰”,可以在展示小蝌蚪的圖片時,通過觀察蝌蚪的顏色認識“灰”字。也可以在學完課文以後,集中生字條裡的生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如:“阿、頂、披”可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記住字形。

  4、利用課件或生字卡片鞏固認讀,也可以製作漢字部件,進行拼字遊戲或擴充套件詞彙遊戲。

  5、本課要求寫的字均比較簡單。寫字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在、變、條”,注意有關筆畫,書寫要規範。“有”字下面的“月”字,撇要變成豎;“條”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要特別強調這一點。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四課《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本課的開始我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引入,這對那些沒見過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瞭解的作用,而看到過的孩子就會邊看圖邊說出很多關於小蝌蚪的知識。這其中當然包括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習資源,也促使孩子們多讀課外書興趣。

  在孩子說了很多關於小蝌蚪的資訊後,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勵孩子們進行朗讀比賽,看誰把小蝌蚪讀得可愛,讓大家喜歡。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孩子們都躍躍欲試。這樣先說後讀,把孩子的口頭語言自然地過渡到書面語言,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老師的言語在課堂上也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在朗讀了第一段課文後,我用富有童話韻味的語言引導,“小蝌蚪們在水裡快活地遊玩著,有一天,它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就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了。我們一起跟著它們去找好嗎?”孩子們津津有味地開始了“尋找小蝌蚪媽媽”的歷程——朗讀。讀著讀著,他們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蝌蚪們原來是在快活地游來游去,為什麼突然想到要找媽媽了呢?”“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可為什麼小蝌蚪看見烏龜就去叫媽媽,烏龜的嘴巴並不寬啊!”……孩子們能提出這麼多的問題,說明他們已經沉浸在課文裡,思維活躍,作為一個探究者的角色在積極的學習了。這也讓我非常佩服孩子們的眼力,這是一群多麼愛動腦筋又可愛的孩子啊。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我並沒有馬上給他們答案,而是順水推“舟”,讓孩子繼續讀課文,然後讓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再一起討論。結果孩子都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時,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媽媽;而當小蝌蚪看見烏龜,是因為他們太想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從哪裡看出來呢?“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相信孩子,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成為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