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學散文
支教是比較常見的公益實踐活動。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凌晨2:30開始看男籃世錦賽美國隊與土耳其隊決賽,一直到早上5:00左右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下,算得上是一夜無眠了!
車上羅山路,發現每個路口都有警燈閃爍,看來,警察們又有重要而統一的行動。7:25下中環,忽然想到,是不是查中環線7:30—9:30外地車輛禁行?還好,我是良民,正按規定的時間從高架下來呢!
一進校,戴墨鏡穿黑衣的魏書記笑呵呵地走過來,說可能趕來聽我的第二節公開課。呵呵,我記起來了,上週五徒弟小張老師說語文組的老師要來聽我的課,我說下週一、二都可以,但徒弟週一上午第2節與我重堂,我還以為安排到明天上午第4節了呢!不過,我還是笑著跟書記說:“歡迎指導!”
這算是我本學期的第一堂公開課,課題是《頂碗少年》。週五佈置學生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閱讀後劃出描寫觀眾的句子。當時就確定了這篇散文的教學內容。
一進教室,看到語文教研組長俞彩萍等6位語文老師來觀課,孩子們筆直地坐著,眼睛盯著我,一臉的緊張。突然想到,這跟課文描寫頂碗少年在場上表演時的緊張情況相仿呢!鈴聲響過,起立坐下。我笑了笑,對同學們說:“今天這堂課很特別,後面有六位老師聽課,你們感覺怎麼樣?”
孩子們回頭看了看,有幾個小聲地說緊張。
我告訴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要先佈置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同學,還有後面聽課的六位老師,看看我們大家在這節課上的表現。”
然後我讓學生兩個一組,一個朗讀描寫頂碗少年的句子,一個朗讀描寫觀眾們觀賞雜技的反應的句子。讀完一遍以後,我請學生合上書,看電子屏上的PPT----上面已將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用藍字突出。全班同學分男女生再讀課文中的兩種描寫文字。後面的PPT變了,我已將藍字隱去,代之以空格,請學生補出描寫觀眾的句子。學生們愣了一下,只有蔡瑛萍同學舉手回答。可是,她有點兒懵,答得不夠準確。其他幾位同學斷斷續續將第三段空白的地方將就著補齊了。我知道這是同學們第一次嘗試,可以理解。於是請同學們開啟書本,快速瀏覽課文後,再合上書,第二次集體補全空白部分內容。這一次表現很好,同學們沒有遺漏文字資訊。
重點是第四、五、六段,課文寫的是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第三次嘗試並取得成功的事。除頂碗少年外,還描寫了一位姑娘、一位白髮老者。同學們吸取了教訓,讀得非常認真,等到我出示留白的文字時,好幾位同學舉起了手。我環視全班,發現蔡瑛萍同學又舉起手了。我再次叫起她,這一次,她回答得非常準確!同學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大家像背書一樣,很快把描寫其他人物的句子補足了。
我問同學們可不可以去掉這些塗了藍色的文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可以。我繼續追問原因,孩子們紛紛發言,很快大家明白了這些文字對錶現主要人物的作用。終於說到側面描寫了,我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寫在黑板上,這是我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簡單理清兩者的區別之後,我又丟擲一個問題:“既然已經寫了現場的‘觀眾們’的反應,為什麼還要突出寫那個姑娘和白髮老者呢?”經過討論,大家弄清楚了側面描寫也要點面結合的道理。期間學生們還討論了描寫手法的不同分類問題,從人物描寫的內容上看,有肖像、語言、動作、神情、心理幾種;從人物描寫的角度上看,可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兩種。這些語文知識都是隨文而教,尚屬自然。
最後十分鐘,我再次叫起蔡瑛萍同學,請她說說為什麼第一次回答錯了,還有勇氣第二次舉起手來回答問題。她靦腆地說:“我要敢於挑戰自己!”我和同學們一起再次把掌聲獻給她。然後我重提上課伊始的作業,請同學們當場寫一個片斷,描寫蔡瑛萍同學的兩次舉手回答問題的情景,要求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幾分鐘後,我請一位女生口頭作文,這位女生的聲音很小,但是她不僅描寫了蔡瑛萍兩次舉手發言的情景,還穿插了對我、其他同學和後面聽課老師們的描寫。這堂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課後,與幾位聽課老師簡單交流了一下,大家覺得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選擇側面描寫是適切的,用分不同描寫內容交叉朗讀、填補側面描寫的句子及現場作文等讀、說、寫的教學方法是恰當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有效的。幾位老師問到,蔡瑛萍同學的兩次回答與現場作文的結合是否是預設的?我回答說,現場作文是預設的,但用蔡瑛萍同學的兩次回答作為題目,完全是這堂課上生成的內容。
反思一下這節課,對於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我是滿意的。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時間不夠,未能讓更多的同學當場完成片斷作文,沒有讓同學們當場交流自己的習作,以觀察全班同學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下課的時候,雨下得很大。
我一夜未眠,疲倦卻一掃而空。
二
人生未卜,不走的路要走三遭。
從事業單位調入宣傳部不到一年,本可以完全不再走近課堂。然而,我天生就是個教書匠。那一日,部裡下發了一份檔案,主要精神是從行政單位抽掉一批幹部幫鄉支教,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這麼搞。在抽掉的七名工作人員中有我的名字,檔案上的措辭很慷慨也很激昂,大有煽情的味道。這些被抽掉的幹部是從各單位篩選出來的骨幹,對其抽掉的人員要求:思想表現好,政治覺悟高,日後將作為提拔幹部的唯一依據。檔案上說得這麼清楚,我有什麼好說的。再說如果不願意,又將如何呢?紅標頭檔案已經發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這是命令!我必須得接受這份考驗。
教學對我來說自然是輕車熟路,我不愁上不好課,怕只怕兩年以後我不能適應現在的這份工作。我只好把孩子帶到老家,母親主動承擔了這個義務。出發那天,單位派車把我送到條件最為艱苦的臨潭縣龍元鄉支教。龍元鄉地處縣東部,多山,多溝壑,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人均收入當時不足三百元,貧困生很多,艱苦的自然環境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除了在鄉政府所在地靠南山的一面看到一片森林外,其它所展示的皆是裸露的岩石和藏在大山褶皺裡的零星半點的村莊,大部分莊子都在山上,生源分佈比較零散。學校的教學成績也一直徘徊不前,大部分教師不願意呆在那裡,來的也呆上一年半載就想辦法調走了。教師隊伍的不穩定也是造成教育現狀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多年來,好教師留不住,只有一些本鄉本土的教師依然堅守著這塊淨土。在中心校,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教師就是本鄉人。我的到來,得到了鄉政府領導及學區領導的歡迎,屋外雖然是寒風凌冽,雪花飄飄,而室內卻酒酣耳熱,溫暖如春,我有史以來受到了最為優厚的待遇。同時也提醒自己,別辜負了大家的一片心意。同事們走了,我搬進了那個屬於我的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房間,簡單的行李,一個提包,一床被褥,房間整潔而緊湊,一下子有了生氣。這說明,十多年農村生活的經歷是我具備了這份耐力,很少有那種不適應的感覺。有位好心的老師從他的房間裡抱來一些柴禾,幫我生著了火爐,就這樣,我加入了這個只有八個人的集體,享受著一個陌生世界所給予我的快慰。
第二天,校長就給我安排了課程,要我代四年級語文課,一週12節,算不上重。但我仍然要重複以前的工作,備教案、改作業、講課。每天的工作周而復始,沒有什麼新意,教師們悶得慌,有的湊在一起喝喝酒,歇斯底里的發洩。初來乍到,雖然周圍的一切都顯得荒涼,但在白雪的映襯下仍不失“大地白茫茫一片好乾淨”的壯美。這也許是一種詩意的境界,久而久之,這種美好的景緻淡化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事物,失去了原來的光暈,表現出了真實的存在。山,水,村莊,以同一種姿態表白,這就是偏僻和落後的山村,它們沒有城市的喧囂和繁華,卻有著幾分靜謐和恬淡。校園、鈴聲、課本都在講敘著同一個故事,一個鄉村孩子們的故事。他們很窮,沒有電腦、遊戲機,但他們同樣有對知識的渴求。當臺下那幾十雙求知若渴的目光向我投來時,我本能地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並不輕。畢竟我們是兩年後要走的,上好一節課,這隻能對一個班的學生產生一點積極的因素,對其他幾個班的學生有無指導意義呢?我認為單憑給一個班的學生代好課,這就違背了支教的意義。與其這樣,不就與多調一個教師來代課無異嗎?我必須得打破這個框框,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又怎能一下子改變呢?素質教育已經倡導了那麼多年,而我們的教育教學手段仍以應試教育為主,走不出陳舊的模式。我一個支教工作人員能怎麼樣呢?無論如何,我決計要在這方面帶個頭。我翻閱了許許多多的教育資料,做了大量的筆記,最終寫出了《小學詩歌中的美育教學》和《課堂外詩歌教學藝術初探》等論文,並在實踐中進行模擬教學,發揮了較好的作用。而這種走出課堂外教學的方法卻召來了全校教師的非議,那有這樣教學的?這分明是帶學生去野外散心,有的甚至公開認為這是對教育事業的褻瀆。我原以為通過此堂課讓教師也開開眼界,改變一下他們死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大家都從素質教育入手,窮困山區的孩子也是有希望的。我的模擬教學並沒有違背教學宗旨,我試以通過小學課本中《鹿柴》一課的意境,帶學生到山林中進行模擬教學。在具體的有可感的松樹下面,我提出“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搶著回答。通過實實在在的事物作為參照物,使學生增強了記憶,加深了理解。回到學校後,我有意讓班上最差的學生來講解這首詩的意思,他們都記住了。我的課堂外教學無疑是成功的。這要比生硬的灌輸強得多。我有意讓詩句中的意境和實境相吻合,這樣就會達到詩與畫的互補,文與趣的相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高明歸高明,只有自己欣賞,這一道教學的亮麗風景就這樣被扼殺了。
我聽過很多教師講的課,卻也不乏優秀者,但大多數教師的教法就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東西”,陳舊、死板,讓人難以接受。我在想:教育教學改革為什麼就這麼難,是我們的管理手段落後還是教師本身的素質存在差異,也許二者兼有吧。兩年時間轉眼過去了,一切都沒有改變,學生來了去了,在靜靜地課堂裡,學生接受著現代教育痼疾的懲罰。唯一改變了的是我對教育現狀的擔憂是那麼孱弱而無助,倘若我還是個教師,我對素質教育的推廣到底有多少人會支援,我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嗎?回到單位,我將進入另一種角色,但我的骨子裡卻明顯帶有教師的痕跡,不會說奉承話,不會辦漂亮事,依舊我行我素。在組織的承諾面前,一次又一次錯失了晉升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教訓,凡事不必太“認真”,“認真”是要出錯的,這同我嘗試的模擬教學如出一轍。
素質教育,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末了,我還是不得不借用魯迅先生說過的那句話作結尾:
“救救孩子”。
三
炎炎夏日,在晨曦中我們的“拂曉”下鄉之行已經來到了第四天,而我們的課也已經上了三天了。人手相對來說比較不夠,可在與隊員們的協調下,課程仍然有條不紊地進行。雖然臨時做了很多的變動和調整,但還是能保持正常的上課節奏。
天氣可以說是很炎熱的,而且今天一大早就停電,加之早上的課是兩個班一起上的,整個教室就顯得比較擁擠和悶熱,同學們的心情也明顯的受到了天氣的影響,上課時顯得十分躁動,坐立不安,上課的熱情也有所降低。雖然課堂上仍有個別學生比較調皮,不能認真聽課,可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大部分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是比較高的。接著廣醫的健康宣講,我們也開展期待已久的第二課堂。由於是第一次上課,同學們對上課的地點不熟悉,並且有個別同學臨時了調換了課堂,原來的安排被打亂了,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顯得比較的混亂,但後面還是順利地開展了。由於在準備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考慮周到,沒有很好的顧及到不同年級的差異和評估好他們的接受能力,導致課堂上出現了一部分同學不會,而另一部分同學已經學會了但是沒有別的可以學的情況。幸而後來及時改不了策略,讓已經學會的同學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同學做,取得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既教會了還不會的同學,又讓已經學會的同學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樂趣,同時增進了不同年級之間的交流,使得他們在學習中收穫友誼。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還是比較狹隘的,考慮事情不夠周全,沒有預想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及遇到突發事件時所應該有的解決辦法。
今天的點選給予我一個啟示:不管是在開展工作還是準備教學內容時,都應該極可能地思考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情況並給出解決方案,同時應多與我們的夥伴交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彙集眾人的智慧,儘可能地把我們要做到事情做好,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