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教材分析設計圖模板

  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平面構成,主要是對藝術思維的訓練,它不僅能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正確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初步瞭解藝術創造中一般的藝術思維規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小學美術教材分析設計圖。

  中小學美術教材分析設計圖









  中小學美術教學激發學習的興趣

  平面構成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設計基礎課,它是將點、線、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和構成形式造成具有裝飾美的畫面。根據中學生年齡特徵,直觀的圖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平面構成—基本要素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什麼是基本型,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觀、有趣的圖形來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本型——指一組重複或彼此有關連的圖形中的基本單位。點、線、面作為造型要素可以構成各種形態的基本型,方形和圓形這兩種最原始的形,他們可以變化出矩形、橢圓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復雜的圖形。

  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能讓學生順利進入本課學習,我準備了一些硬紙片剪成的方形和圓形這兩種基本圖形,然後在投影儀上演示,當方形和圓形出現在投影螢幕上時,學生並未意識到其它圖形的存在,但當我把方形、圓形或摺疊、或相加的圖形出現在螢幕上,經過兩三個圖形後,學生潛意識中已有的基本圖形開始聯想起來,有的說可以這麼加,成什麼形,有的說可以那麼減,成什麼形,還有的說可以先加後減,成什麼形等等。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些基本圖形都是他們知道的,只不過沒想到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圓形演變出來的。他們覺得基本形的構成有點類似於孩童時代的拼圖遊戲,童心未滅的中學生只要覺得有趣的事便是他們想做的事。

  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構成設計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一張漸變構成作業,我出了三個題目:

  ***1***參照課本上漸變構成圖形,臨摹一張簡便構成;

  ***2***根據課本作業要求,用1/2等分遞減法設計漸變骨骼,然後設計一基本圖形代入,製作一張漸變構成;

  ***3***根據漸變定義,設計兩個形之間個漸變構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任選一題。

  這時候,每一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因為是自己想做的,所以做起來就特別認真。出乎意料的是,好多學生選了第三題,這個題目是有難度的,沒想到,初二的學生居然輕而易舉的做成了好多類似作品。有的把椅子變成了鴨子;有的把小丑變成了窗戶;有的把嘴巴變成了拱橋;還有的把蝴蝶變成了斑馬、飛機變成了小兔、房子變成了汽車等等。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一個平時看見畫畫就頭痛的男生,竟把一個人變成了卡車等等。這些學生自己創造的作品,又在下一節課發射構成中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創作出了一批很強動感、具有強烈視覺效果和力動美感的作品。並且,這種激情一直影響到下一單元,標誌設計和手提袋的設計。

  中學平面構成設計教學,分為抽象圖案設計,具象圖案設計和使用美術設計等幾大塊,教材中安排的設計課有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平面構成是最基本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