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設計素材
目前的美術教學方式並未真正跟住時代的腳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加親近美術,走進藝術,讓心靈得到美的感染和質的昇華!下面是小編向你推薦整理的和小學美術教育新方法觀察美及欣賞美,希望你滿意。
小學美術教育新方法觀察美
在美術領域,對中小學生而言就更應當重視感覺的培養,而不是造型和技巧。更不能用某種量化標準加以束縛這種極富個性和感覺的作品。運用多媒體調動多種感官。
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通過五官吸取知識的比例是:視覺80%、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0%,通過視聽獲取的知識資訊高達90%。在當今社會,我國日常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基本上是以傳授素描、色彩和中國畫的技法技巧為主。而目前多數老師是用一支粉筆、一面黑板示範臨摹技法,而學生則按照課本機械地學習。長期以往會造成學生的創造力衰退,兒童繪畫的公式化、成人化,嚴重影響學生天性的發展。
造成學生的美術作業缺乏“個性”, 想象力不夠豐富,沒有獨創性。而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是源於老師並沒有給美術課程以準確定位,中小學美術教育重點應在於審美,在審美的基礎上在進行創造。首先讓學生用眼睛去看、去觀察,而不是一上來就用手。
在詩詞美術教育法中,老師可先在備課期間選擇一篇畫面感嬌強烈的詩歌,在根據詩歌的內容以及意境配以圖畫,這些圖畫可以是來自網際網路中的圖片,也可以是老師親手製作的圖片,然後,在課上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觀看,而不再是以往孤零零的圖片,有文字支撐的圖畫,可以讓學生找到解讀圖畫的路徑,老師可以帶領全班同學一同觀察圖片,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對於畫面的看法和感受,這是美術學習中觀察美這一環節。
小學美術教育新方法欣賞美
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是美術的學科特點。直觀強調其是視覺藝術,而審美則說明這美術並不僅僅教授表面現象,還要學會去感受畫面的深層內涵以及表達出的深遠意境和深刻主題。我國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在談到藝術教育時說:“那麼最好讓他的心靈自己成長,不要幫它成長,不要干涉它。”
由於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尚缺乏理性,加上好動、愛玩遊戲的天性,使學齡階段的中小學生們首先感應到的形式是作品描繪的表面現象,而非藝術作品更深層次的主題和藝術美感。
青少年的主觀意識和分析能力較差,他們的心靈感應往往流於表面現象,而中小學美術教育的中義務則是通過形式、透過現象,讓美術課堂中的學生們自己去感應和接受其中的本質內涵。比如杜甫《石壕吏》一詩中,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與內容相關的橫屍遍野的畫面,讓同學們感受到畫面中死亡的衝擊力,進而去感受畫面所表達的戰亂主題,感受到和平的重要和安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