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對繪畫訓練的作用
水彩畫作為獨立畫種,自19世紀傳入中國,很快就被中國民眾接受,並在中小學裡普及開來。現在,不僅美術院校開設水彩畫教學課程,而且在其他高校, 還有中小學美術及色彩基礎教學中,均採用水彩和水粉來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色彩表現能力,使學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規律和知識。水彩畫在繪畫訓練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通過水彩畫的訓練掌握色彩規律及繪畫方法
水彩畫是以水與色的交融而形成的畫種。它主要藉助於光在物體上產生的明暗關係和色彩變化來進行物體的塑造,是真實客觀地對事物的形態、色彩和特徵作深入刻畫的繪畫形式。
長期以來,人們通過水彩對客觀事物的造型與色彩等因素和藝術表現法則進行全面認識和研究,水彩畫成為色彩的科學表現的典範。西方傳統繪畫觀念認為,現實物件最真實的再現只有輪廓和形,而輪廓線是通過與背景不同的色彩和明暗對比產生出來的,西方水彩畫追求光影變化的形式成為水彩畫通常的表述形式。
水彩畫根據物件的明暗光影對其進行形象塑造。它利用明前暗後、明實暗 虛、明強闇弱、明主暗賓的視覺規律來進行水彩畫的創作與表現,並能通過光的變化來表現其空間感、質感、層次感和立體感。
同時,畫家還可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直觀印象來描繪和反映現實生活,表達畫家的感覺和觀念,把對物體的色彩特徵作為描繪的前提和主體,從中發現一般人所不能發現的帶有畫家個人主觀認識的色彩關係、色彩現象和色彩感受。
明暗水彩畫所追求的就是塞尚所說的能“代表自然”,而不只是“再現自然”的那種形式和方法。水彩畫家為了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經過長期的研究與繪畫實踐創造出一系列畫理和法則。這些畫理和法則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水彩畫藝術的總結,也是人們學習和研究其他門類繪畫的重要途徑。
二、 水彩畫與其它畫種的聯絡與區別
***一***與水粉畫的聯絡與區別
“水粉” 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 ,當時義大利的大師們用一種水質的膠畫顏料,或者蛋膠畫顏料作畫***即坦培拉***,並將這種顏料稱作水粉。水粉顏料不透明,幹後形成沒有光澤的粉狀表面,與色澤純潔透明度高的水彩顏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這兩種顏料在工具、技法、基底等等方面的要求卻很相近。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術院校教學中的色彩課幾乎都是用水彩作為主要的繪畫工具材料與手段。
1965年,我本人考入天津工藝美術學校,色彩課採用水粉材料。而教師的教學範圖全市水彩畫,可見那時水粉畫在我國剛剛進入課堂教學。因為水粉顏料有較強的遮蓋力,能夠覆蓋,塗改,便於初學者的學習,也因其厚塗、幹畫的畫法有些像油畫,這對於在當時經濟不發達時期,想學油畫又學不起的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是油畫的極好的代用品。
水彩畫與水粉畫的作畫媒介都是以水來進行調配,水粉畫的顏料也與水彩畫大致相同,只是水粉色的顆粒比水彩色略粗一些,沒有水彩顏色那樣透明,如湖藍、粉綠等色度較淡,顏色比水彩顏色粉質多,不十分透明。
但是,水彩畫與水粉畫仍然在許多方面有所不同。水彩畫依靠水的稀釋來減弱其色度 ,畫面越亮的地方,用水越多,用色越少,空出的白紙的顏色是畫面的最亮處。而水粉畫則不完全一樣,甚至相反。水粉畫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接近水彩的表現形式,一種是接近油畫的表現形式。這兩種表現形式中高光和亮色都不是空出來的,而是用白顏色與其他顏色相調後進行非透明覆蓋來進行表現。
接近水彩畫表現手段的水粉畫,可以通過用色較薄、多層覆蓋,產生水彩畫那樣的水色交融、色彩斑斕的效果,同時又有一定的渾厚感。由於白粉的介入, 色彩的調配更為輕鬆、自由。色彩的處理上,可以深色覆蓋亮色,也可以亮色覆蓋深色,色彩更為厚重,色彩表現更加自由。但在另一方面,這種表現方式就不具備水彩畫所獨有的魅力——透明與清新。
現今的展覽會中水粉囊括在水彩之內。因使用樹膠為粘合媒介,選用不透明的白色顏料或填充劑加入顏料中,使顏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遮蓋力。因此,國外有“樹膠水彩”或“不透明水彩”之稱。水彩與水粉的區別也正在於此。
***二***水彩與中國畫
水彩與中國畫有許多相近或相似之處。這是我們中國人更容易接受水彩畫的緣故。其相似之處 ,最明顯的表現是在材料上,兩者均用紙本繪畫,講究用水的乾溼變化和對比,使用水溶性顏料和管形毛筆作畫。在用水用色的技法上,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中國畫尤其是中國水墨畫所表現的撫媚華滋、空靈淡遠的藝術效果與清新透明、滋潤空靈的水彩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由於國畫顏料和紙的性2.jpg能侷限所致,國畫的透明疊加和水色交融效果不及水彩畫。生宣紙吸水性較強,故水在紙上的流動滲化不及水彩,疊加的透明度也不及水彩。熟宣紙上的流動滲化比生宣紙好,但因紙較光而薄,故沒有水彩紙上所能產生的那樣豐富的變化。所以,國畫的透明疊加和水色交融的效果與水彩畫不同。
然而 ,水彩畫不同於中國畫,其區別主要不在於媒介物,而是各自所表達和蘊含的內涵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意蘊、哲學思想、民族精神對中國畫的影響與滲透是非常深刻的。中國畫又將這種民族意識通過造型、線條和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畫是以線為表現語言的繪畫。在表現形式方面有工筆與寫意兩種。工筆畫表現方法工整而細緻,作畫步驟是先勾後染,色彩絢麗,並富有裝飾趣味。水彩畫中也有一種表現形式是先勾出輪廓線,然後用水彩色進行塑造的。儘管同樣地用水用色用線,然而水彩畫中的線條與中國畫線條是有所區別的。水彩畫中的線條所注重的已不是輪廓的自身,而是在光線的意念中來進行線的表現。水彩畫中的線條把明暗光影融入線中,把光影中原本比較寬的背光面有意進行壓縮, 變成線的形式,成為水彩畫裡線的依憑。這裡的線,是由影演變而來的,與中國畫中的線作為單一輪廓的表達在表現意念上完全不同。
當然,水彩畫中的線,在表述方面也可帶有中國繪畫的意味,中西藝術在這方面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我國著名畫家林風眠在這方面的嘗試非常成功, 成為中西藝術合璧的典範。
中國寫意畫重視意境的營造。它要求畫家在創作中把創作意圖與創作思想 融入所表現的物件之中,以物件為載體來抒發其情感,構築成某種完善的藝術境界。寫意畫的表述手段主要體現在用筆、用墨和用色之上。由於筆、墨、色及宣紙的特殊性,畫家在運筆、著色、潑墨、施彩的過程中,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變幻莫測的效果。
寫意畫以墨為主,比較多地利用墨色產生明暗、層次與質感的表現效果,因而不像水彩畫那樣注重色彩的變化。正如王之江先生說“中國畫是水墨畫,西洋畫是色彩畫”。寫意畫中也經常利用色彩來進行表現,但與西方人用色有較大的區別。西畫所注重的是物件的色彩關係和由色彩所產生的明暗關係,關注其光源色、環境色和固有色的相互作用,而中國寫意畫的色彩只關注物體的固有色和畫面形成與色彩構成,其色彩不受自然事物的真實色彩束縛, 而只是作為事物的某種符號被象徵性地加以運用。
水彩畫同中國寫意畫一樣講究虛實。但東西方對虛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西方水彩畫之虛實是指色彩對比、明暗對比,而中國畫的虛實則注重線條的疏密和輕重,輪廓的清晰和模糊,要求“實者虛之”、“虛者實之”,體現虛實相生的原則。可見,中國寫意畫中的虛實是一種意境和氣韻的表現,而不像西方繪畫那樣,虛實只是層次、空間和遠近的處理方法。
在表現風格上,水彩畫還應不斷追求色彩的豐富,光影的變化,裝飾的趣味, 水的淋漓,塑造的極至等等。只有敢於探索,勇於實踐,破除現有的觀念和模式, 才能發揮水彩畫的所有功能,推動水彩畫的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