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水彩畫美術佳作

  一副優秀的創作,是不斷經過精細思考和重複實踐,才能把一副水彩畫畫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團包紙工》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團包紙工”這種揉皺的紙塑造立體形象的造型形式,學會“團包”造型的各種基本手法並能製作幾種造型。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想象、創造、學習運用各種手法,將皺紙團成各種簡單的形狀,再進行適當裝飾,使之成為完整的藝術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驗塑造立體形象的趣味性,在簡單有趣的操作中感受形象創造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掌握團包立體造型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驗皺紙的特徵,熟練運用“團”、“包”的方法,製作與眾不同的皺紙立體作品。

  三、教學策略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選用各種廢舊紙材,運用“團”和“包”的方法制作各種立體造型。初步體驗簡單的立體構建原理,激發學生對立體造型的興趣。教學中可以採用“體驗感悟——觀察發現──嘗試探究──欣賞提升──聯想創造”的教學策略,從教師的直觀演示入手,使學生明確“團”與“包”的概念、方法,以團包作品的趣味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拆一拆”引導學生了解團包材料的特性,學會如何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立體作品的團包。;運用嘗試探究的方法,以小老鼠為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幹紙團揉造型的方法並分析表現物體的形象特徵,學會抓住特徵表現物象的方法;通過對範作的欣賞與剖析,使學生了解多種多樣的創作方法,學習溼紙團揉造型的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的技巧方法,激發學生對形體創造的興趣,啟發學生大膽表現,合作探究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造型。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體驗感悟

  1.教師出示一張白色皺紋紙,它表面凹凸不平,有皺紋,非常柔軟,看一看教師要用這皺紋紙做什麼?***教師演示“團紙團”***

  你能用一個字表示這個動作嗎?——團

  2.老師用皺紙團了一個紙團,成圓球狀,繼續看我又在做什麼?***教師演示“包”***

  教師用一張紅色皺紋紙把這個紙團包了起來,固定了它的外形,現在你們看看它又變成了什麼?***教師演示做“蘋果”***

  3.剛才老師用了兩張紙,通過“團”“包”的方法制作了一個簡單的紙造型──蘋果。你們也想試試這種有趣的方法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團包紙工***板書課題***

  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團”與“包”的概念、初步學習、瞭解“團”、“包”的方法。

  通過團包作品的趣味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