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怎樣養殖

  鯰魚,即“鯰魚”,鯰的同類幾乎是分佈在全世界,多數種類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裡。鯰魚要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鯰魚的飼養技術

  苗種培育

  鯰魚苗種培育全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1.免投喂期:魚苗剛出膜,全長約0.7-0.8釐米。此時,魚苗的卵黃囊還未消失,魚苗叢集於池底角落,微微顫動,魚群顯青黃色,只有少數魚苗離開池底無目的遊動,趨暗的移動能力弱,魚苗靠吸收卵黃囊養分生長髮育,無需投喂餌料。經過2-6天的發育,魚苗卵黃囊養分逐漸被吸收完畢,卵黃囊消失,魚群分佈的面積增大,魚群顯青黑色,開始有部分魚苗遊離汕底覓食,趨暗移動能力變強,此時應及時投喂適量、適口的餌料。掌握魚苗開口投喂時間是育苗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經驗總結,魚苗從剛孵出發育至卵黃囊消失的時間長短與溫度有密叨的關係:17-18℃需6天 ,19-20℃,需5天,21-23℃需4天,24-26℃需3天,28℃以上的水溫為2天。但4天以上:才完成這—過程的魚苗,體質會變得瘦弱,成活率下降,因此,當魚蔭池水溫低於21℃時,應及時採取升溫措施。

  2.一級培育階段:魚苗規格在1釐米以下時,為一級培育階段。育苗池應選擇室內孵化池,規格為2-3米2,水深12-20釐米,放養密度4000-5000尾/米:。魚苗卵黃囊剛吸收完時,應投足量的、經80篩絹過濾的輪蟲作為開口餌料,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4釐米左右。當魚苗已攝食了大量輪血後,水體中輪蟲的密度減小,水體逐漸變透明,此時,要及時換入含有大量輪蟲的肥水。這樣經過兩天培育,就可以改投水蚤作為餌料了,要注意投喂水蚤需經40目篩絹過濾。當魚苗規格達到1釐米以上時,轉入二級培育階段。

  3.二級培育階段:育苗池可選擇室外育苗池,面積為5-6米2,水深25-30匣米,放養密度為2000尼/米2左右。這一階段健康的魚苗白天總是聚居於陰暗處,極少有魚苗遊動,傍晚時分才遊散四處覓食,故池面應用水泥瓦之類擋熱效能較好的材料遮蓋池面1/3的面積,一方面避免陽光猛烈時水溫升幅大,另一方面為魚苗提供陰暗的棲息空間,有利魚苗生長。魚苗在池中,投喂水蚤兩天後,長至1.5釐米以上,即可改投喂絲蚯蚓。投喂三天絲蚯蚓後,魚苗規格達到2釐米以上,轉入三級培育。

  4.三級培育階段:三級培育池規格15-30米2,水深應達50釐米左右,放養密度為400-500尾/米2,池中放少量水浮蓮,約覆蓋水面1/4面積,以便淨化水質、遮陽和供魚苗棲身。飼料以絲蚯蚓為主,絲蚯蚓供應不上時,可用煮熟的福壽螺肉絞成碎肉或魚肉攪成魚糜來代替。魚苗培育12-15天即可長到5釐米,達到出售規格。

  飼養管理

  1.投喂:在魚苗培育過程中,魚苗每天都以其自身體重成倍增長,故其投喂量每天都發生變化。每次投喂都要注意觀察魚苗攝食情況,根據觀察結果適當調整投餌量。投喂應少量多餐,每次投喂要注意適當間歇一段時間,投喂量以魚苗半小時左右剛好吃完為宜。

  3.分池:水溫合適,魚苗生長很快,極容易形成過密“頂口”。判斷是否“頂口”,根據晚上12時或早上太陽未出來時魚苗全部浮出水面,這時人靠近育苗池,魚群發出“夏”的一聲,全部鑽入水中,則表示不會“順口”;若魚苗反應遲鈍,照樣在水面搖頭擺尾,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則表示“頂口”。根據這樣的情況可判斷出“頂口”的程度,分汕時亦可做到心中有數。分池一定要在早晚進行,操作要細緻,以免魚苗受傷。

  池塘養殖方式

  池塘養殖又可分單養和混養兩種。

  ①池塘條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不含有害物質,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堅實,淤泥厚度小於15釐米,池埂堅實無漏洞。池埂高出水面40釐米以上,進水、排水口設定攔網防逃。在池塘水面投放水浮蓮或浮萍,既可遮陰,又可淨化水質和作為輔助飼料。在魚種下塘前必須要求對池塘進行幹塘、清整消毒和施基肥,注入新水,當池水中飼料生物繁殖達到高峰時方能放魚種。

  池塘面積一般以600-2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1.5米。

  ②魚種放養:放養的魚種規格要求一致,放養密度因魚種大小及池塘、飼料、水源條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10釐米左右的魚種5—10尾。投放大規格魚種可提高成活率和增加產量。下塘魚種規格應不小於5釐米。

  ③投飼:魚種剛下池時,應投喂一些優質動物性飼料,使其儘快恢復體質和加快生長。革鬍子鯰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如螺、蜆、蚌、蝸牛等貝類以及蠅蛆、蠶蛹、蚯蚓及動物屍體及下腳料等。貝類應將殼打碎後投喂,韌性大的需打碎或絞成肉漿做成食團以提高利用率。粉狀飼料***魚粉、骨粉、蝦殼粉、玉米粉、米糠、麥麩等***最好與肉摻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條件的可按照革鬍子鯰的營養需要,配製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顆粒飼料投喂,這樣既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魚的生長。飼為應在飼料臺上。飼料要精粗搭配,每天早、中、晚各投1次,投喂堅持“四定”。

  適當施有機肥培育浮游動物,可以滿足革鬍子鯰的攝食需要,降低飼料係數。

  ④日常管理:經常打掃飼料臺,保持水質清新,防止魚因密度大而缺氧。換水要過濾,以免帶入寄生蟲等敵害。還要防止蛇、鼠打洞及雨後漲水逃魚,平時巡塘應檢查有無漏洞,攔魚設施是否被破壞等。

  革鬍子鯰可與鏈、鱅、鯉、草、羅非魚等魚混養,但不能與肉食性魚類混養。混養的魚種規格要適當大些,最好當年能達到商品規格,能和革鬍子鯰一起幹塘起水上市。混養方式有:

  ①以革鬍子鯰為主,搭養其他魚:一般每平方米放養5-6釐米的革鬍子鯰魚種3—6尾,每2-3平方米搭養一尾家魚種。

  ②以其他魚為主,革鬍子鯰為輔:可以飼料家魚的成魚池中,每2—3平方米搭養一尾體長6—8釐米的革鬍子鯰,利用水中小雜魚和水生昆蟲作為其飼料,不需增加投飼。

  ③成魚池中混養革鬍子鯰親魚:按雌雄1:1或1:1.2的比例放入少量可繁殖的革鬍子鯰,在繁殖季節投放魚巢讓其產卵孵化。根據繁殖的革鬍子鯰數量,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養,讓它在成魚池中直接養成商品魚。放養時要考慮革鬍子鯰繁殖後水體的負載能力。

  病害防治

  .爛嘴爛鰓病:病魚吻部和鰓部潰爛,發病初期魚曲攝食減少,游出陰柵在池邊各處互相擠迫,成一團一團互相摩擦,或用吻部摩擦池邊,神態極為不安。發病嚴重時,吻部和鰓部腐爛發白,掙扎遊動而死。

  防治方法:健康無病魚苗,白天均藏在池邊角陰暗處休息,一旦發現有魚苗游出暗柵,就要及早將魚苗全部撈出,用川毫克/升高錳酸鉀浸冼30分鐘,有空池最好轉到其它空池,放回原池需將原池清洗乾淨。

  回水放魚後再潑灑福爾馬林,濃度為20毫升/米3,然後在每天下午換水後再潑灑20毫升//米3福爾馬林,連續三天,療效甚佳。這種病主要由車輪蟲引起,受傷處被水黴、綠色菌絲寄生所致。

  .黑體病:病魚體色變黑,攝食量明顯廠降,魚體—天比一天瘦弱,受驚動時部分魚苗呈顛狀病症。假死躺在池底。患病嚴重的魚苗肌肉發炎出血,魚還未死,把肌肉解剖開就聞到腐臭味。此病病因不明,尚無良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