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閱讀答案
中國的茶文化有著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礎。那你們知道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的閱讀題與答案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程序中,茶與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了密切的關係,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的思想來源,中國茶學與儒釋道的思想理念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
陸羽《茶經》是中國最早的的茶學著作,書中也十分鮮明地體現了這種關係。茶文化與儒家思想中“禮” 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儒家認為禮就是秩序與和諧,“禮” 也是一切民俗民風由來的源頭。禮儀的觀念深入到社會活動的一切領域,那麼在茶文化中,自然也會有所體現。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賓客相見、婚喪大典、節慶宴飲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劉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 說,其中就有“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 二句,這說明最遲在唐代,來客敬茶,以茶為禮,已成為普遍風俗。而在官場中,茶禮則已經演化為一種區別官階等級的標誌,點茶與點湯成為官場的待下之禮。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學思想強調適度原則。茶文化中體現了這一點,《茶經》中強調選水要選緩流的活水,反對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飲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僅作“暖盞” 之用, 並不飲用,第二次的茶湯才是最佳之“至味”,。飲茶的量也強調適度。飲茶人通過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達到一種“和” 的最高境界,這就是茶道。飲茶的全過程貫穿著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達到通過茶道,營造出社會和諧穩定、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空間。
唐代詩人們的品茶,已經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滿足,著重從審美的角度來品賞茶湯的色、香、味、形,強調心靈感受,追求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過飲茶與茶道展示,表現出人的精神氣度和文化修養,表現人的清高廉潔,節儉樸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強調對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經》說:“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長於川穀之間,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質,提倡“真茶”的觀念,反對在茶湯中滲以香料。在飲茶上,追求忘機超脫,沖淡自然的情趣,這些都是對自然之趣的反映。茶文化中也有道家養生的精神。最早的神農嘗百草,以茶解毒,作為本草的茶的確與藥草有密切的關係。茶主下氣,除好覺,消宿食。茶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悶。因而茶與道家的養生樂生精神的結合,也就成為了早期的茶文化形態。
佛教傳人我國是在西漢末期,由於僧侶活動的需要,茶就與佛教結下了緣分,佛教的重要活動是僧人坐禪修行,“過午不食”,不可飲酒,戒葷吃素,清心守規。因而就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規誡,又能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過午不食”的營養,茶葉中的各種豐富的營養成分,提神醒腦的作用,使茶成為了僧侶最理想的飲料。《晉書》中記載,東晉敦煌人單開道,在昭德寺修行時,室內坐禪,晝夜不眠, “不畏寒暑”,誦經四十餘萬言,經常用飲“茶蘇” 來提神防睡。“茶蘇” 是一種將茶和姜、桂、桔、棗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飲料,雖然,這時茶葉尚未單獨飲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飲茶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坐禪修行。唐宋時,佛教盛行,寺院飲茶之風更熱,此時,飲茶已成為禪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茶與佛教的結合還表現在一個“悟” 字上。正是在這個“悟” 字上,茶與禪有了它們的共同之處, “凡體驗有得處,皆是悟”,都與茶事活動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絡。佛家視茶道為一種修身的過程。把佛家的“悟” 的境界和茶道統一起來,要求要保持高尚情操, 茶道融貫著佛家對真、善、美的追求。
中國的茶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儒釋道的思想和茶學相結合,豐富了茶文化的內容。茶之為飲,促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與相處,營造的是一種清正廉潔、恬淡安靜、和誠處世的氣氛,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選自《中國的茶文化與儒釋道》,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中國最早的茶學著作是《茶經》,其內容鮮明地體現了中國茶學與儒釋道的思想理念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
B.禮儀觀念深入社會活動的一切領域,中同的茶文化也體現山禮儀的觀念。在唐代,來客敬茶,以榮為禮,開始成為普遍的風俗。
C.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質,提倡“真茶”的觀念,反對在茶湯中潘以香料,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D.飲茶的全過程貫穿著儒家的中府思想,不僅體現在選水要選緩流的活水,還體現在飲茶的量也要適度等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唐代詩人的飲茶已不足解渴、提神、解乏等生理的需要,而是從審美的角度來品賞茶湯的色、香、咪、形,強調心靈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B.因為茶葉中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可以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過午不食”的營養,同時還符合佛教規誠,因此茶成為了僧侶最理想的飲料。
C.文化有道家養生的精神,這和作為本草的茶R有i-下氣、除好覺、消宿食、消除心中煩惱的藥草特性有很大關係。
D.由於僧侶活動的需要,茶與佛結下了緣分,但佛教徒飲茶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坐禪修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來源,它與茶學的結合,豐市了茶文化的內容,也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B.飲茶人通過品茶而悟道。從儒家的角度可表現為追求“和”的最高境界;從道家的角度可表現為追求忘記超脫,沖淡自然的情趣和養生樂生的精神。
C.佛家把悟得茶道視作修身的過程,只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佛家的“悟”的境界和茶道就可以統一起來。
D.茶之為飲,既可以營造出和諧穩定、和睦相處的空問,也可以營造出清正廉潔、恬淡安靜、和誠處世的氣氛,利於人們之間的交流與相處。
參考答案
1、B
2、A
3、C
中國茶文化閱讀答案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卒,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製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裡,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1.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但它的整個發展脈絡卻並不是始終與儒家思想緊密相連。
B.茶文化最初產生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唐時得到發展,宋時則進一步拓展,晚明清初則發展到高峰,開創了精細的茶文化閱讀答案__ 中國茶文化閱讀答案__ 中國茶文化。
C.清談之風、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貢茶的興起、禁酒等諸多因素都是茶文化得以發展的因素。[來源:學*科*網Z*X*X*K]
D.茶文化體現了古代文人保持操守、磨練意志的積極心理,惜其不能終了,晚明到清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可怕現象。
2,對宋元及明末清初三個歷史階段茶文化的特點的概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宋朝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
B.元朝茶藝簡約,返樸歸真。
C.明中期茶文化精神雖與自然契合,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頭。
D.明末清初茶風趨向纖弱,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3.依據原文判斷,茶通六藝中“六藝”指的是什麼?*** *** ***3分***
A.《詩》、《書》、《禮》、《易》、《樂》、《春秋》。
B.風、雅、頌、賦、比、興。
C.禮、樂、射、御、書、數。
D.琴、棋、書、畫、詩、酒。
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
載體*** *** 契合*** ***
【材料二】
日本茶文化
十五世紀末,日本茶人村田珠光,吸收禪院茶禮,以樸素、淡泊為尚,屏棄一味崇尚中國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創立了具有禪理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它也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審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
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菴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到了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過起隱居的生活,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閒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在對唐朝物品收藏熱潮的反思中產生的道德觀念。自鎌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5.下面哪句詩體現了上文‘和、敬、清、寂’中的“和、敬”二字。***3分****** ***
A、平生於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孫一元
B、濟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門洗俗塵。----周杏村
C、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陸游
D、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蘇軾
6.〖材料二〗中日本茶道中“清寂”審美觀出現的社會原因是什麼?***5分***
答案
1.B原文是‘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2.C“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頭”無中生有。 3.D 4.zai qi 5.D
6.***1***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日本社會動盪、改組,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以草菴文學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2***室町時代,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過起隱居的生活,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閒寂為美。***6分***
- 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閱讀答案
- 香港公司註冊資本金是多少
- 中學生家長給小孩的話
- 五行缺土男孩子取名的方式
- 喜悅的意思和造句
- 簡短個性說說語錄
- 怎麼查詢香港公司註冊資訊
- 長沙會戰的背景是什麼
- 動漫和服少女精美圖片
- 怎樣查詢香港公司註冊資訊
- 火鍋店創業計劃
- 香港公司註冊資料
- 合肥市國有土地有償劃撥試行規定
- 女人春季養生的小常識是什麼
- 英文打招呼常用語流行
- 溫州註冊香港公司註冊資金
- 生肖屬龍男和生肖屬蛇女的配對分析
- 房地產銷售個人月工作總結範文五篇
- 香港公司註冊資本最新規定
- 小朋友手工摺紙之鴿子的折法教程圖解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