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氣血迴圈調節效應

  眾所周知,太極拳對於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體到對每一種疾病產生多大影響,人們卻知之甚少。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從科學試驗來看,太極拳鍛鍊對於人體動脈血壓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尤其收縮壓練習前後差異顯著。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通過對部分中老年知識分子的對照觀察,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鍊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濃度,因此有利於防治或減緩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情緒變化對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太極拳鍛鍊可以通過調節情緒變化,增強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等途徑,降低動脈血壓;可以通過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脂肪分解,減少體內脂肪含量,防止中老年人因過分肥胖而致病。

  微迴圈是指微動脈與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微迴圈。人體內的大血管如同大江大河,小血管好比支流,毛細血管則像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人體的組織和細胞如同秧田裡的秧苗。細胞所需要的養料***包括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的廢物***包括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靠上述各種血管共同完成運送,其中毛細血管的運送過程就稱為人體的微迴圈。


  人體僅靠心臟有限的收縮力,不可能將血液送至各個組織和細胞,還必須依靠血管自身的節律性的運動。微血管的這種自律性運動與心跳並不同步,起著第二次調節供血的重要作用,被當今醫學界稱為人體“第二心臟”。

  正常情況下,微迴圈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毛細血管若不通暢,就像一塊塊秧田的“水渠”受阻,禾苗得不到水分就會枯死,人體內臟器官也會因此而衰老和產生疾病。現代醫學已證明:人體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迴圈有著密切關係。毛細血管內凝血引發微血栓形成時,可能會堵塞肺、肝、腎、腸、心、腦等許多器官的血流,造成細胞機能和代謝嚴重紊亂,甚至發生變性壞死。“衰老微迴圈理論”認為:人體微迴圈障礙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人體的毛細血管微迴圈不通暢,會逐漸引起組織臟器的衰老。而微迴圈功能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其中尤以50-60歲最為突出,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險年齡。所以微迴圈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誌。

  當人們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或隨著年齡增長,毛細血管的血流不通暢,產生微迴圈障礙時,就會逐漸引起許多疾病和機體的衰老。而我們在習練太極拳時,通過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和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暢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啟用遍佈全身的毛細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迴圈。

  太極拳屬於內家拳,主張“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強調體內氣血的暢通。太極拳理論中所說的“氣”,不是呼吸之氣,因為呼吸之氣只能在肺部活動,它指的是人體的“內氣”。只要練功得法,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行拳時就會產生“氣”的感覺,如手指有脹、熱、飽滿感,腹腔內氣流咕咕作聲等。以上感覺,實際上是人體氣血迴圈加快,也就是微迴圈加速的外在表現。通過這種微迴圈加速,就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延伸閱讀:

  太極拳的心理調節效應

  專家指出,太極拳鍛鍊具有十分明顯的煉性怡情作用,長期練太極拳,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培養沉著從容、溫和冷靜、耐心細緻、做事有恆、意志堅強、吃苦耐勞、樂觀進取等優良性格,且不為“七情”“六慾”所困擾。遇有煩惱,只需在大自然中覓個幽靜之處,練練太極拳,即可去煩消惱、心平氣和。工餘學後,閒暇之時,練太極拳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健康的消遣,從而達到煉性怡情的目的。與此同時,太極拳的煉性怡情作用還和它所具有的調理氣血作用有關。太極拳練習時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周身滯。這樣就可以使全身之氣機通調無阻,血脈自然和順。氣血充盈,必然神清氣爽、心情通暢,還有什麼心理障礙不能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