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補氣血的迴圈調節效應

  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蘊含著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具有中國傳統體育的代表性運動專案,其動作可以拉伸身體的各關節與肌肉,並且疏通經脈、調節身體的內臟器官,從而達到養身、健體、保健的功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眾所周知,太極拳對於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體到對每一種疾病產生多大影響,人們卻知之甚少。這裡僅對太極拳鍛鍊產生的調節動脈血壓的效果加以說明。

  從科學試驗來看,太極拳鍛鍊對於人體動脈血壓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尤其收縮壓練習前後差異顯著。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通過對部分中老年知識分子的對照觀察,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鍊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濃度,因此有利於防治或減緩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情緒變化對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太極拳鍛鍊可以通過調節情緒變化,增強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等途徑,降低動脈血壓;可以通過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脂肪分解,減少體內脂肪含量,防止中老年人因過分肥胖而致病。

  練太極拳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1、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養生太極拳是提高健康本能的自我修煉技術,其基本功法是意氣運動,通過意氣運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通過練拳使人體賴以生存之氣沉聚于丹田,使“丹田”之氣充盈。

  然後氣的自然執行和練拳時以意領氣使氣循經執行,以疏通經絡,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祛除疾病的作用。

  中醫認為,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氣為百病之先"、"百病生於氣"之說。氣機失調、氣鬱、氣滯、氣虛、氣陷、氣逆、元氣虧虛、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等等,都是常見病因。

  而且因"氣"之病,又可導致"血"分的疾病,即氣血不和的疾病。如氣滯可以導致血瘀,氣虛可以導致血虛、血不當經而出血等,因氣血之病進一步發展又可導致陰陽失於平衡而發生內分祕失調、血壓高低等疾病,說明了很多疾病是先由"氣病"發展來的。

  古代醫家李東垣說:"養生當實元氣",通過練功能使內氣充盈,可以"實氣",使虛者強之,鬱者通之,逆者順之,陷者升之,從而達到治病養身的目的。抱朴子雲;"善養氣者,內以養身,外以祛病"。

  人以氣為本,所以練氣是治病的關鍵之一,"以意領氣"又是練氣之法,意氣運動是養生太極拳的核心。"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這是中醫的氣血理論之一,氣壯則可以帥血以執行,又是生血之力,血氣旺則是氣化之物質基礎,只要氣血充沛,血脈暢行,營衛調和,人體就可以"陰平陽祕",百病可防,已病可愈。

  養生太極拳的身正、體鬆、心靜、氣勻的狀態,以及意、息、氣、勁的功法之核心是意氣運動,意氣運動是達到療疾健身以及練成太極內功、健康長壽的基礎功夫。

  2、身心兼修

  “形神相因”論是祖國醫學理論的養生理論之一,人的形體與精神密切相關,稱“形神相因”或“形神合一”。“形”是指人體的組織,包括面板、血液、肌肉、骨骼、神經等等;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眼、耳、口、胃、腸、生殖器官等等。

  “神”是指精神意識活動,也包括了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形和神二者密切相關,互為依存,即“形神相因”。“形神合一”,就是人體組織器官與精神意識及其機能的統一。

  範縝的“滅神論”中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謝則神滅也”。醫籍《類經》上也載有“形傷則神為之消”之說,養神可以保形,保形又可以壯神。因此,健身當身心兼修,以求形神兼備。

  通過體操或外功拳的鍛鍊,可以活動筋骨,強壯身體,理由是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練靜功者則以修養精神為主,認為精神充實可改造身體。分而言之各有道理,合而言之則各有所偏。

  達摩大師傳易筋洗髓二經,內家拳主先身後心,養生之道應貴在“身心合修”。養生太極拳注重意氣運動,身心兼修,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調和氣血,是形神兼備的健身運動。

  3、養生太極拳能技擊

  拳術者不外乎著與勁。形於外者為著,蘊於內者為勁。著其質也,勁其氣也;著為體,勁其為用。氣質兼修,體用皆備而後可以言拳!內家與外家的區別,在於著與勁二者之別,外家精於著,內家邃於勁,各有獨到之處,並行而不悖。

  世人以為外家主剛,內家主柔,其實剛柔不可偏廢。所以太極拳論曰:“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曰:“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走和粘當於勁中求之!

  養生太極拳是內家拳術,注重意氣運動,其入門功夫有行氣通經,療疾健身之功效。療疾健身乃築基也。基礎打好後,萬丈高樓平地起,方可按次第進階鍛鍊。

  養生太極拳的鍛鍊進階:意-息-鬆-氣-勁,統稱內功修煉,其修為體現在招勢上。套路由招勢所組成,招勢即"著",用於技擊的招法,其屬性是外顯的,即形於外,看得見的。勁和著是太極拳的內蘊和外顯的兩個方面,所以。

  練拳不應單純練拳架的架勢動作,也不應單純練意、鬆、息、氣、勁等等內功。架勢動作和內功是一個拳勢的兩個表現形式,不能分裂開來。明此而懂身心,懂形神,懂氣質,而能體用兼備而成拳術。

  明此,能內外兼修,能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拳家論拳,至此境界則可謂上上乘矣!

  4、調息練氣

  中醫治病素來重"氣"。生理上講“氣化”,病理上講“氣機”,臨床上講“氣血盛衰虛實”。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說:“生化之道,以氣為本,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指出了“氣”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這裡的“氣”除指“呼吸之氣”外,更重要的是指人體記憶體在的“內氣”,也叫“真氣”、“元氣”、“正氣”等。《內經》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古代醫家劉完素指出“形以化氣,氣耗形病,神依氣立,氣納神存”,指出了氣的重要性。“氣”既是維護人體生命之物質基礎,又是治療各種疾病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維持健康的本能。同時,人的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也會從氣的狀態及其活動表現出來。

  養生太極拳意氣運動的功夫之一是“調息練氣”。古代醫家孫思邈有吐故納新的說法:“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亦名生氣。氣息得理,即時百病不生。”

  另有經雲:“氣靜則神怡,神怡則氣足”。通過練氣可以養神、充養元氣而祛除沉痾。所以說通過養生太極拳的調息練氣,有治療形體疾病,強身健體的功效。中醫理論和實踐都說明,調息練氣對治療慢性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並符合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