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女性身心健康

  都市生活壓力大,節奏快,人容易變得急躁。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有急性子的人,有脾氣暴躁的人,若從小就是這樣,可能是習慣或先天性格特點。但是,若是近期才出現的變化,即原來脾氣很好的,近期變得越來越脾氣暴躁了,愛發脾氣,動不動就罵人,那就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因為生氣可能不完全是性格的體現,有時很多疾病或者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會導致人們性格和情緒變化,表現為易受刺激、易發脾氣。出現這種情況需要排查人體機能是否發生改變,需警惕是否如下8種情況。

  脾氣變得暴躁,勿忽視!易成隱形炸彈,需警惕!

  1.失眠

  失眠按病因可劃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缺乏睡眠會導致神經緊張和憂愁煩惱,服用***能緩解失眠的症狀,卻有可能讓脾氣大增。此外,使用******如舒樂安定***在治療失眠,會產生一種副作用,導致患者發脾氣、攻擊性強和失去理性,其發生率在1%左右。

  2.甲亢

  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症。由於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除影響人體新陳代謝功能以外,也會影響到神經精神系統,導致患者情緒不穩、易怒易激惹和發脾氣,表現脾氣暴躁。

  3.抑鬱症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表現為易怒、焦慮不安和易激惹的症狀,這一類患者往往非常易怒和發脾氣。

  4.肝臟疾病

  肝臟與情緒相關,有很多疾病會影響肝臟的健康狀況,如肝硬化和肝炎,隨著病情發展,最終都可能發展出現肝性腦病。肝性腦病的早期症狀一般表現為性格、行為的改變,如壞脾氣、行為不友好和攻擊性增強等。另外,當肝臟功能受損後,一些有毒物質就會在血液中逐漸堆積起來,影響大腦的情緒功能,導致脾氣不好,容易激怒和發脾氣。

  5.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也稱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9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會出現一系列行為和心理紊亂的症狀,包括易激惹和無端發火。如果家裡老人性格發生變化,變得容易發脾氣,需要排查此病。

  6.糖尿病合併低血糖

  是指因為治療不當而致的血糖持續性過低的現象。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可由多種病因造成。不同病因所致的低血糖發生率不同,最常見低血糖原因為胰島素治療和磺脲類藥物,其發生率約佔20%,尤其是第一代磺脲類藥物氯磺丙脲最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會使人在幾分鐘內出現發怒、攻擊性增強、意識混亂、坐立不安和驚恐等情緒。不過此時立即飲用含糖的飲料或食物,一般在20分鐘內就能得到緩解。

  7.女性經前綜合徵

  育齡婦女在應屆月經前7~14天***即在月經週期的黃體期***,反覆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症狀,月經來潮後症狀迅即消失。這是由於女性在來月經的那幾天,由於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下降,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愛發脾氣。

  8.更年期綜合徵,又稱圍絕經期綜合徵,是指婦女絕經前後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部分伴有神經心理症狀的一組症候群,臨床特徵為圍絕經期首次發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種類型:興奮型;抑鬱型。此期間性格變化不定,有時很容易發脾氣。

  若出現前6種情況,建議到醫院檢查排除疾病,以免耽誤治療。若出現後2種情況建議諮詢心理醫生,必要時可進行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