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論文
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檔案,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新的會計準則要求在年報中披露***、附表及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一般國際或區域會計準則都對財務報告有專門的獨立準則。“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經濟時代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新經濟時代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全文如下:
摘 要:面對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以及資訊網路化的新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已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資訊使用者對風險資訊和不確定性資訊披露的要求。為此,有必要對現行財務報告進行改進。具體設想是:財務報告的目標多元化,其披露範圍應擴大,財務報告的種類應增加,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建立非財務評價指標。
關鍵詞:新經濟;財務報告;社會責任
人類社會進入到21世紀,科技創新和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更。一場以電子通訊及計算機運用等高科技和資訊產業為主要標誌的新經濟時代正在全球興起。由於這種新經濟與傳統的“工業經濟”差異較大,從而使得與傳統工業經濟相適應的財務報告也暴露出較多的侷限性。
一、新經濟的本質
“新經濟”是1996年在美國《商業週刊》發表的文章中提出來的。文章指出,“新經濟”是以資訊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場為基礎的經濟,之所以被稱為“新經濟”,原因是這種經濟表現出許多與傳統經濟不一致的現象,傳統的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有著很強的依賴,而今天經濟的發展更多地依賴技術、人才、資本;傳統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特徵,而今天的經濟發展卻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這一切表明,人類社會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因此,新經濟是一種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以知識生產、使用和分配為基礎,以網路為核心,以創新為主要特徵,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生長的經濟形態。
由此可知,新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誕生於傳統經濟,以人為本,體現在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傳統經濟的倍增器,是傳統經濟生產力的提高,是知識經濟。新經濟時代的財務報告應該反映時代的發展,體現“知識”這一會計要素,將知識納入到會計要素範圍內,並將其納入到會計計量與報告系統中,才能反映時代的特徵。新經濟時代,企業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與其他企業和投資者進行及時的交流與溝通,這種經濟活動的廣域性和資訊需求的及時性,對傳統財務報告定期定物件的資訊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戰。它要求通過更先進的資訊交換媒介進行廣泛及時的資訊加工與傳遞,網路技術支援下的財務報告在報告的披露時間上可以從定期式向實時式轉變,可以適時地向報告閱讀者提供資訊,而不必在一年或半年定期報告;財務呈報可以從單一的財務資料模式向複合資料模式轉變,同時要求突破傳統的財務報告模式,提供一些不一定用貨幣計量但卻非常有用的資訊,為此要改進和擴大資訊披露,也終將促進財務報告的多方面和高質量。
二、新經濟對現行財務報告的衝擊
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構成的現行財務報告三表體系,雖能基本滿足使用者對企業真實、公允披露會計資訊的需要。但新經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使得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在諸多方面受到了衝擊。
***一***現行財務報告的前瞻性不強
現行財務報告是在傳統的財務報告基本概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傳統的會計假設在現在及未來的環境下,已經證明是不存在的,至少說是不完全真實的。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資訊一般是在歷史交易基礎上的有關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及其結果的資訊,即使現金流量資訊也是過去經營的結果,其提供的會計資訊大部分滯後,前瞻性不強。所以,就其相關性來說,這種資訊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性也就較小。再者,現行財務報告過於重視利潤資料,而且利潤還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是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基礎上的概念,它是在收入/負債觀念下的會計利潤。所以它並不代表企業收益的真實情況。
***二***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一方面會計在將大量的經濟資訊轉化為會計資訊的複雜過程中,經過初次確認和再確認造成的客觀資訊不一定真實;另一方面,現行財務報告將報告重心放在硬性資產上,而對一些前瞻性資訊、不確定性資訊和有關企業無形資產的資訊則不能準確反映,從而無法滿足資訊使用者進行預測的需要。由於在報告中無法得到這些重要資訊,投資者不得不轉而尋求其他資訊渠道,從而增加了資訊搜尋成本和資訊風險,進而影響到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再者,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不能滿足資訊使用者對風險資訊和不確定性資訊披露的要求。在新經濟下,資訊使用者不僅要獲取財務資訊,還要獲取非財務資訊;不僅要獲取定量資訊,還要獲取定性資訊;不僅要獲取歷史資訊,還要獲取預測資訊;不僅要獲取企業整體資訊,還要獲取分部資訊。同時,使用者對資訊的質量要求更強調資訊的相關性、一致性與及時性。財務報告應當從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充分披露這些風險資訊。但按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指標內涵及其計量原則,是無法充分揭示企業面臨的未來風險和各種不確定性資訊的。
***三***現行財務報告不注重社會責任的披露
在現行制度下,企業通常被短期利益所驅動,往往儘量減少生產成本來追逐較大的經濟利益而不考慮社會利益,也不注重社會責任的披露,甚至逃避社會責任。現在的社會公眾不僅關注企業財務責任履行情況,而且也關注企業在擴大就業範圍、維護職工利益、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保護資源及提高環境質量等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結果。而傳統的財務報告只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為目標的各會計主體之間的交易,不能反映主體與社會之間的交易,不能反映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同時所擔負的社會責任。
***四***從財務報表的方面來看,現在的財務報表也具有較大的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性
這些不適應性主要包括:第一,財務報表不能夠反映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企業職工的素質及企業文化,企業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應及企業銷售渠道等;第二,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報表上所反映的資產價值能夠代表該資產的未來可實現的淨值;第三,財務報表往往過於重視法律形式,而不是將有關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作為其計量報告的重點,從而使得它所反映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及損失與經濟現實不相符合;第四,建立在人為確定的一套規則的基礎上的財務評價指標主觀性強,存在較大的侷限性,一方面助長了公司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資行為;另一方面財務評價方法所描述的過去的事項,在資訊時代,對指導和評價企業創造未來價值則捉襟見肘。
三、對現行財務報告改進的設想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現行的財務報告已經與變化了的企業環境和使用者的資訊需要不相適應。但是,與新經濟相適應的財務報告尚沒有最終形成,而且這個形成過程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此,我們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提出如下設想:
***一***財務報告的目標應多元化
財務報告目標也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向前發展的,儘管財務報告目前是以“經濟決策”為目標。但我們相信,將“決策有用性”與“經濟責任”觀點結合起來,可能更符合“新經濟”環境,而且現在確實有人試圖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認為這兩個方面均應作為財務報告的目標。因此,我們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不應是單一的,“決策有用性”與“經濟責任”並不是矛盾的,實質上是統一的。因為,如果決策離開了對企業管理當局或資源的受託者的經營責任的評價,那麼,我們相信決策也容易失去意義。
***二***現行財務報告應擴大揭示範圍,力求做到充分披露
現行財務報告應擴大揭示範圍,不僅要披露財務資訊、定量資訊、確定性資訊和企業整體資訊,而且要儘可能地多披露非財務資訊、定性資訊、不確定資訊和企業分部資訊,使資訊使用者能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個全面、透徹的瞭解,並據此做出正確決策。主要體現在未來財務報告應重視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資訊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贏利能力的劇烈變動,如不對這些資訊加以披露,就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決策方面發生失誤。在新經濟環境下,仍把資訊披露重點放在實物資產上存在著很大侷限性,因為實物性資產價值量的大小與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的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在減弱。在新經濟時代,以知識為基礎的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日益成為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所在,財務報告應提供更多的關於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財務資訊,突出知識資本的重要性。
***三***財務報告的種類應增加
為了更好地披露會計資訊,更能夠滿足資訊使用者的需要,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報告的種類也應增加,概括起來,可能會有如下幾種:
1.實時報告系統。現行財務報告是根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按年、月進行編制的。這種報告在經濟生活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對決策者是有用的,據此他們可以大致準確地預測企業下一年甚至以後幾年的財務狀況。但在產品生命週期縮短、企業經營活動不確定性增強的經濟環境下,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期大大縮短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網路的應用,企業將有可能根據經濟業務的發展情況對財務資訊進行實時計量。實時呈報要求提供與各種決策模型相關的經濟事項資訊,由使用者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輸入自己的決策模型,資料的收集和評價標準由使用者自行決定,避免會計主體對資料的武斷加工。因此,應在保留現行定期報告模式的同時,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提供實時報告,隨時產生不同期間的會計報表,使企業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筆適鋇玫狡笠刀??牟莆裼敕遣莆襉畔ⅰ?/p>
2.簡化型報告。簡化財務報告是一種差別報告,它是根據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財務報告。就其內容來說,一般包括壓縮後的財務報表和財務評價,而不包括附註等內容。因此,簡化型報告實際上是一份財務報告摘要,它起到了財務報告導讀的作用。
3.編制預測財務報告。會計資訊的相關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經濟環境飛速變化的時代,人們不可能直接用過去的財務報告推測企業未來,這就要求企業提供預測性資訊,諸如企業投資、產品市場佔有率、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資訊;從而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資訊服務。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都急需瞭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的預測資訊。
根據前瞻預測資訊,管理當局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情況,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做出預測。但投資者僅根據現行財務報表中的歷史資訊已不足以預測企業的未來,也不可能簡單地用反映企業過去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去推論企業的未來。同時,由於報表使用者自身的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瞭解程度上存在的不足,致使其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因此可根據有關資料編制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欄結構的預測“資產負債表”、“預測利潤表”和“預測現金流量表”,披露有關的預測資訊。並在表外儘可能詳細地披露與預測企業未來價值相關的一些資訊,如企業投資、產品市場佔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資訊,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資訊服務。
***四***編制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只有通過社會效益的實現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經濟效益目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受到公眾的極大關注。企業經營成功與否,不僅有賴於其財務狀況的優劣和贏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在財務報告中應當增加有關企業汙染環境的狀況和治理汙染的資料、綠化情況以及對整個社會貢獻等資訊,這樣有利於整個社會維護生態平衡,並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使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投資者在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和贏利水平的同時,還應重視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可以滿足資訊使用者的要求。有利於社會對企業的監督,協調勞資雙方、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同時可以瞭解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利於國家科學地制訂巨集觀決策,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不同國家披露的要求和內容也不相同。但有關社會責任最主要的方面應包括:教育、醫療衛生、公益事業、職工就業和培訓、職工勞動保護和休養、資源環境的保護以及城市的改造和開發等。我國企業的實務中可以通過其他財務報告或以單獨的社會責任報告形式對外披露。
***五***建立非財務評價指標
一方面非財務指標能直接地計量企業在創造股東財富活動中的業績,如製造和提供貨物、勞務及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類活動中的業績,並能更好地完成業績計量的診斷職能;另一方面,非財務計量直接計量生產活動,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方向。所以從長遠來看,非財務指標可以比短期的歷史財務計量指標更好地反映企業所創造的財務報酬。因此,建立如市場佔有率、產品品質、交貨效率和可信賴程度、敏感性與應變能力、員工積極性、創造能力、顧客滿意程度等非常財務指標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