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思考
進入21世紀後,發展迴圈經濟已成為世界潮流。我國“十一五”規劃把“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作為未來5年的工作重點。那麼,什麼是迴圈經濟,迴圈經濟給財務管理帶來哪些思考?
所謂迴圈經濟是一種將經濟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的高效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的反饋式流程,也即以儘可能少的資源和儘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迴圈經濟從根本上轉變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為特徵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格局。作為促進人類與社會自然和諧的全新經濟模式,迴圈經濟已經被財經學家認為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佳選擇。
一、財務管理目標選擇思考
財務管理目標一般包括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等。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既是最優選擇也是一種趨勢。所謂經濟效益是指以儘可能少的勞動耗費生產出儘可能多的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其與其他財務管理目標不同的最突出之處在於強調社會貢獻能力,這不僅僅指企業依法向國家繳納各種稅收,更重要的是用發展解決資源約束和環境汙染的矛盾,實現合理利用資源,優化環境的目的。科學理智地選擇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既符合迴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又可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狹義的財務預測是指估計企業未來的融資計劃;廣義的財務預測是指企業在經營決策前對專案建設和發展所作的可行性報告,它主要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對專案未來的收入、支出和結餘、現金流量以及估計需要的資產與所需融資等因素進行預測和評估,作為支援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在迴圈經濟時代,要求企業家們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作為一種企業文化,一種企業目標,用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理念,把提高社會有限的資源利用率和保護環境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列入財務預測和經濟考察與評價體系,結合經濟資料和環境資料分析作出企業決策。
三、增收節支財務管理思考
迴圈經濟含開源節流之意,與財務管理的增收節支有同工異曲之實。
(一)開源與增加收入來源。發展迴圈經濟是一個多環節、多層次的系統工程。企業作為迴圈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一方面需要把一部分社會成本轉化為企業成本,在企業未來收益中得到補償;另一方面,承擔產品研製、開發、應用、推廣迴圈經濟技術,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投資風險與報酬的不確定性,客觀上影響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政府應儘可能為企業參與迴圈經濟發展撥付一定的啟動資金和財政補貼,以支援發展迴圈經濟的政策研究、技術推廣、產品製作、示範試點以及宣傳培訓等工作。不僅資金要實行專款專用,還要運用資金週轉原理,科學、合理地整合現有資金,提高迴圈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另外,通過政策性銀行優先貸款、低息或無息貸款、延長信用週期、稅前還貸等方式,為企業發展迴圈經濟提供動力和信貸政策支援。
(二)節流與降低成本和節約開支。迴圈經濟不是簡單的垃圾回收和垃圾處理,而是對廢棄物的產生通過預防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方式加以遏止,變末端治理為源頭和過程防控。這與財務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的原理相同。迴圈經濟從企業的產品設計環節的節約原材料,利用可再生資源到企業的產品製作環節的節水、節電、節能源,以降低廢品率到企業的產品使用環節的產品使用壽命儘可能長,應用範疇儘可能廣到企業的產品廢棄環節的回收再利用,儘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環境汙染。“減量化——環保型(無害化)——資源化”,這就是迴圈經濟企業產品的生產理念,這也是企業降低成本和節約開支(資源)的生態會計哲理。縱觀迴圈經濟的發展歷程,日本在物資與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成本運作等方面成績尤為突出。上世紀9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新成本革命”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新成本革命”
絕招有三:一是從汽車零部件採購入手,只要產品符合設計需要,對降低生產成本有利就可被採購;二是統一汽車底盤,對其種類進行大幅度的合併、削減和共享;三是開發出世界上尚未發明的先進技術,並使其成為現實的標準技術。“新成本革命”為豐田汽車公司帶來了成本下降3%的巨大經濟效益。我國的“邯鋼經驗”也曾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楷模。隨著我國迴圈經濟的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駕齊驅,將成為我國企業的管理理念。我國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發展迴圈經濟的本質。而“加強成本核算,強化財務管理”和《財政部關於高階會計人才培訓實施方案》出爐,順應了我國發展迴圈經濟對財務管理的本質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徘徊在粗放型線性模式,資源投入率高,資源產出率和利用效率低,我國應制定和完善財稅優惠政策,如給予列入國家《節能產品目錄》和《關於政府節能採購的意見》的產品、對選擇綠色外貿導向型、投資環保產業、經營環境公用設施的企業和國內不能生產的治汙、環境監測儀器及技術等進口產品給予稅收優惠,設法降低企業成本和稅費開支。
四、財務分析方法思考
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成本—效益分析”、實行全成本核算,作為企業制度創新和深化改革的一條重要渠道。“成本—效益”分析是經濟分析的根本方法,它主要指
“3E”分析,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ss)分析。經濟性是指從事一項活動並使其達到合格質量的條件下耗費資源的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入資源和產出的產品、服務或其他成果之間的關係;效果性是指目標實現的程度和實際取得的成果之間的關係。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揭露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浪費程度,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維護資產安全和增值。“成本—效益”分析的理念體現了迴圈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的原則和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徵。“成本—效益”分析將成為迴圈經濟的主要經濟分析方法。
五、財務監督機制的思考
迴圈經濟時代,財務監督更注重對影響生態環境的一系列評價指標進行監督,把迴圈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如根據《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發展迴圈經濟的法律法規,通過對企業效益指標進行分析,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是否以犧牲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為代價,並根據分析評價結果,引導企業樹立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和諧意識,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監督管理機制。迴圈經濟“變末端治理為源頭和過程防控”,也體現了財務監督“事前監督”的本質。
六、財務人員觀念轉變與知識更新思考
隨著世界各國迴圈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支援迴圈經濟發展的各項財經政策和環境會計、資源消耗會計等新名詞、新術語應運而生,給財務管理增添了許多新元素,這就需要財務人員進一步轉變觀念,不斷提高知識更新能力和政策水平。財務人員只有具有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才能適應迴圈經濟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