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經濟時代統計資訊的創新論文

  我國的統計資訊服務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汁資訊服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資訊產業和資訊市場不發達。現代經濟社會,資訊是產品,資訊的開發、交流需要有資訊市場才能實現,資訊市場是資訊商品經營和資訊有償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試析新經濟時代統計資訊的創新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論文關鍵詞:新經濟 統計資訊 創新

  論文摘要:以知識和資訊為中心,以網路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統計資訊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在技術,裝置,人才,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歷史階段之後,正在進人一個以數碼知識、網路技術為基礎。由資訊推動,以創新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


      論文正文

試析新經濟時代統計資訊的創新

  新經濟具有與傳統經濟有別的某些特點。

      首先,新經濟是知識經濟。相對於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資本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新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知識經濟。

      其次,新經濟是數字經濟、資訊經濟。基於數字化資訊革命的資訊高速公路和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使得資訊採集與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使資訊產業獲得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資訊產業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三,新經濟是網路經濟,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引發了一場空前的資訊革命,從根本上改變著人類杜會的經濟活動方式,特別是商業交換活動方式。建立在現代通訊、電子計算機、資訊資源、生產交換及消費等各自網路化及相互滲透交織而形成的綜合性全球資訊網路基礎上的網路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結合,構成了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新經濟。第四,新經濟是創新經濟,創新是新經濟的基礎。首先是觀念的創新,新經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其次是模式創新,包括制度、行為、組織結構等,只有執行模式不斷創新,經濟和杜會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再次是技術創新,只有技術的創新,才能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需要,誘匯出新的生產與競爭,推動經濟不斷髮展。

  在以知識和資訊為中心的新經濟時代,誰先擁有資訊,誰就佔據主動,誰就能處於不敗之地。快速掌握各種必要的、準確的資訊,是科學管理現代杜會的關鍵。統計資訊是管理現代杜會所必需的最垂本的資訊,是進行科學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是新經濟時代社會經濟資訊的主體。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既給統計資訊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加速統計資訊現代化建設,不斷進行統計資訊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統計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統計伯息技術的創新

  高新技術發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術領域就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是各種電子技術的總和,包括資訊獲取技術,如感測技術、統計資訊標準化技術等;資訊處理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資訊傳輸技術,如通訊技、網路技術、衛星技術等;資訊應用技術,如控制技術、數字壓縮技術、系統整合技術等。統計資訊在新經濟時代條件下,要想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資訊科技在統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二統計倍息裝置的創新

  資訊科技在統計中的廣泛應用.必須有相應的高新技術裝置的支援,這是統計資訊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物資條件。統計資訊現代化建設對高科技資訊裝置的需要不僅體現在資訊裝置的數量上。更體現在資訊裝置的技術性能上。高科技現代化的資訊裝置的引進和普及是我國統計資訊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雖然計算機及網路在我國各級統計部門已經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檔次的大、中型計算機還很少.不能滿足對某些複雜的統計資料的分析、處理的需要。加速統計資訊現代化建設,必須將高科技的資訊裝置廣泛應用於統計作業系統。
 

  三統計倍息生產開發的創新

  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所謂數字化是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表達和傳輸一切資訊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即電話、電報、資料、傳真、影象等各種資訊全都變成數字訊號,在同一種綜合業務網中進行傳輸。數字化是統計信.息現代化中的核心技術,通過數字化,各類統計資訊得以規範化、標準化,從而有利於統計資料的採集、傳輸和處理等。資訊內容數字化要求統計部門將各類資訊的開發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實現統計表格標準化、統計指標休系和編碼標準化,使統計指標、統計分類及其編碼具有統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過建立以數字方式儲存的統計資料庫,有利於統計資訊查詢、管理及統計資訊的傳輸和處理,從而使各級統計資訊系統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四統計倍息人才的創新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重新認識人的作用的時代,人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統計資訊能否適應新經濟的要求.關鍵是統計資訊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於現代統計在理論休繫上、調查方式上、資訊處理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使統計資訊具有來源廣、擴散性強、需求量大、用途廣等特徵,對統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統計部門建成社會經濟資訊的主體部門,重要的是培養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我國目前統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結構比較單一,群休中大多數是隻熟悉統計知識業務的統計專業人員。人員的知識面抉窄,專業過細問題尤為突出,既滿足不了使用者對統計資訊資源的要求。也不利於統計工作向橫向和縱深發展,為此.必須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對原有的統計資訊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技能尤其是現代資訊科技,如計算機操作、軟體開發、聯機檢索上網查詢等和各種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政治素質的培訓及培養。培訓可採取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多途徑井經常化制度化。
 

  五統計倍息服務的創新

  我國的統計資訊服務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汁資訊服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資訊產業和資訊市場不發達。現代經濟社會,資訊是產品,資訊的開發、交流需要有資訊市場才能實現,資訊市場是資訊商品經營和資訊有償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類統計諮詢服務部門、統計師事務所、資訊有限公司、情報中心、資料庫等還只是一個部門或資訊機構,資訊交易還處在諮詢及中介服務上,服務方式也常以資訊釋出會.臨時專題交易會等形式出現,在新經濟條件下.加快發展統計資訊產業和統計資訊市場,實現統計資訊商品化,把統計數字變成商品。進人市場流通.實現服務方式有償和無償並舉。其次,服務架道多樣化公開發布、臨時交易、個別提供等,服務手段多元化廣播電視、書報雜誌、資訊網際網路等,滿足各個層次、各種群體對統計資訊的需要。另外,統計資訊的服務態度、服務觀念、服務體系、服務質量也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更新提高。
 

  六統計倍息交流的創新

  在新經濟時代,網路將成為資訊的主要載體網際網路和數字通訊的廣泛應用,使人們可以在極小的時空範圍內知悉極大的時空範圍內的非常廣泛的資訊一發展現代化的統計信包網路,並與國外資訊機構進行聯網,通過網路關現吮計資訊在社會各個層次部門的交流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