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路時代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論文

  會計報告是以日常核算資料為主要依據,總括反映企業和行政、事業等單位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報告檔案。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網路時代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論網路時代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全文如下: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反映物質資產的歷史成本為主的傳統會計報告模式越來越顯露出它的侷限性,主要表現是無法滿足多樣化的資訊需求、很少反映非貨幣資訊、易於人為調節報表資料和所報告資訊嚴重滯後等。

  針對上述侷限性,國內外會計界對會計報告模式的改進廣泛作了研究,但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基本特徵仍沒有改變。網路資訊科技應用的不斷深入與普及,為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創造了物質條件。

 

  一、網際網路技術與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

  網際網路技術已不同於過去純粹的計算機資訊處理技術,它正在影響整個社會結構,創造新的經濟模式。因此,網際網路技術給會計報告模式帶來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報告技術的進步上,更深遠的影響還在於基於五聯網的社會經濟結構對會計資訊提出的新要求。
 

  ***一***網路社會的會計資訊需求

  經濟環境的改變,不斷地對會計資訊系統提出新的資訊需求。在會計發展史上這種程序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這種程序有不斷加速的趨勢。由於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衝擊已遠遠超越了局部或技術性影響的範疇,事實上,它正在推動著工業經濟社會向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純技術觀來看待網路技術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

  1.數字經濟產業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

  以資訊網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正在催生資訊科技、資訊產業等一大批新產業的誕生,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新的財富創造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正在形成。由於傳統會計報告以反映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形資產為主,是以物質生產為主的工業經濟社會的產物。對新興產業來說,傳統的會計資訊已很難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的價值,企業會計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的背離越來越明顯,會計資訊的相關性正在消失。面對新興的產業,未來會計報告模式需要從有形資產揭示擴充套件到數字資產揭示、無形資產揭示等領域;從貨幣計量擴充套件到各種非貨幣計量領域;從歷史成本計價擴充套件到評估計價、公允價值計價等多種計價模式,使其不僅能反映過去的價值,同時也能反映現在甚至將來的價值。

  2.企業競爭方式改變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

  建立在資訊網路技術之上的虛擬企業等企業組織形式,正在替代傳統的企業兼併方式,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企業越來越把競爭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技術上,同時利用巨聯網路跟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具競爭優勢的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目前企業間建立價值鍵型虛擬企業和聯盟型虛擬企業,實現業務相互滲透、資源優勢組合,以獲取長期競爭優勢已成為世界潮流。面對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競爭方式,未來的會計報告需從單一報表體系向分部報告、專項報告等多元化報告體系轉變;從單一主體的會計資訊揭示擴充套件到業務關聯方範圍內的資訊揭示;從定期的財務資訊揭示擴充套件到以業務事項及其完成的週期為基礎的事項資訊***包括大量非財務資訊***實時揭示領域。

  3.企業生產經營方式改變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

  以資訊網路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傳統的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方式開始向以顧客為中心的敏捷製造方式轉變;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管理模式開始向以“零庫存”為目標的適時生產系統和作業管理模式轉變。

  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變,一方面需要有全面實時的生產管理資訊的支援,另一方面,本身也在實時產生大量的生產經營資訊,要求實時記錄和報告。因此,以事後記錄歷史成本資訊為特徵的傳統核算體系及其產生的會計資訊已無法適應網路時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企業要根據新的生產和管理過程,按照企業再造原理,分作業或事項重新定義資訊結構和內容,並運用資料庫技術進行標準化存貯,以滿足企業內外全方位的資訊需求。
 

  ***二***網路社會的會計報告技術

  資訊網路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結構和模式,並引發了社會對會計資訊新的需求;同時也為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準備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條件。

  1.會計報告載體技術的變革。

  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出現及在會計中的應用,給傳統會計資訊系統帶來了全新的資訊載體技術。磁介質、光電介質等新的資訊載體技術替代了紙介質成為會計資訊新載體。計算機資訊載體不僅資料存貯量大,而且特別適宜於資訊的再加工處理。計算機系統可對其存貯介質上的資料進行極其快速的分類、彙總、再分類、再彙總、傳送、轉存等資料處理工作。計算機資訊載體技術是現代資訊科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的技術進步也是計算機資訊科技進步的重要特徵之一。

  2.會計報告處理技術的進步。

  計算機系統具有強大的資料分類、計算功能,而且隨著計算機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實際上是當代技術進步最快的一個行業***,計算機系統體積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會計資料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只要會計資料進入計算機系統,即可隨時產生會計報告內容。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中,受計算能力限制而產生的種種特徵均失去存在的基礎。計算機系統強大的資料分類和計算功能也為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

  受人工操作能力的限制,傳統會計報告是以預先確定資訊需求為前提,通過一個報告期的層層處理和彙總,最後形成報表。傳統報表處理模式時間上表現為一個週期、內容上表現為一個過程,定期性和通用性是它最顯著的特徵。現在,只要我們建立了具有標準編碼結構的原始資料庫捐助計算機系統強大的資料分類和計算功能,隨時可以組合產生特定需要的會計報告。現代資訊處理技術為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準備了物質條件。

  3.會計報告傳輸技術的進步。

  計算機通訊技術的出現,尤其是巨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為會計報告的傳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會計報告傳輸和釋出的時空限制將不復存在,通過網際網路釋出會計報告將逐漸成為主流渠道。

  總之,資訊載體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和網路傳輸技術的同時應用,為建立面向所有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實時報告系統創造了條件。
 

  二、實時會計報告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不僅是報告技術的進步,還涉及到體系結構的變革。由於會計報告是整個會計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影響到整個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

  1.對會計目標理論的影響。

  傳統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建立在受託責任基礎上的,即資源的受託方接受委託,管理委託方交付的資源,同時承擔如實向資源委託方報告其受託責任的後行過程與結果的義務。傳統會計報告著重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管理人員經管責任的會計資訊,內容以反映客觀事實的歷史資料為主。實時會計報告模式是適應幹網路經濟及其技術環境的會計資訊需求模式。實時會計報告系統將大大擴充套件會計資訊的需求範圍和內容。會計的目標不再停留在反映歷史資料的經營責任資訊上,它將更多考慮決策相關的資訊,包括不確定的未來資訊、風險資訊,各類非財務資訊,同時更多地考慮企業內部管理的資訊需求。

  2.對會計假設理論的影響。

  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會計假設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也是這些假設的產物。網路經濟社會及其實時報告模式的出現,使傳統會對假設理論的存在基礎面臨挑戰。加會計車體假設是對會計報告的空間範圍所作的規定,但在網路經濟時代,大量虛擬企業的出現,使企業的空間範圍比傳統企業更具不確定性。傳統單一的會計主體假設已不能解釋網路時代的經濟問題。同樣,對虛擬企業來說,由於其經營的時間、範圍、物件的可變性,傳統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也面臨挑戰。又如,會計分期假設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人為分割,定期會計報告就是建立在會計分期假設基礎上的。會計實時報告模式實際上否定了會計分期假設的存在基礎。

  3.對會計要素理論的影響。

  傳統會計資訊系統及其會計報告模式是建立在預先明確會計資訊需求基礎上的,這種資訊需求被標準化地固定在統一的會計報表中。為了能在經過一定的會計資料處理後最後形成會計報表資料,會計報表的專案分類也就成了會計核算過程的專案分類。這種分類專案我們稱之為會計要素。由於資訊需求是確定的,因此,會計要素分類也是確定的。實時會計報告系統是建立在多樣化的資訊需求基礎上的,預先明確資料分類及其處理程式的會計核算與報告模式失去存在的必要。相應地,傳統的會計要素劃分也面臨挑戰。進一步劃細要素專案,以全方位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事項的即時資訊將是發展趨勢。

  4.對審計的影響。

  自動化、無紙化的實時會計報告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審計環境,傳統的審計理論與實務將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無紙化審計問題。由於傳統書面資料形式的審計線索變得殘缺不全,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很難對經濟事項及其處理進行跟蹤,審計人員必須學會在網上利用數字形式提供的審計線索進行審計;二是審計物件問題。由於會計報告是利用計算機強大的分類計算功能隨機、實時、多樣化地產生,因此,審計的重心需要從對綜合性統一報表的審計轉移到對原始事項資料的審計上;三是實時審計問題。由於原始資料、會計報告都是實時產生的,因此,最全面完整的審計就是對原始資料進行網上實時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