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發勁中的放人

  談起太極拳推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學習太極拳要節節放鬆,拉伸筋骨肉,保持身體中正安舒,太極拳是門武術,學習武術就要掌握太極拳發勁中的放人。

  網友問骨節鬆開的檢驗是什麼,其實以前的文中曾提及,只是不細緻。想來許多練習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就在這裡一併的說說。拳術中的鬆關節,同舞蹈中的不是同一回事。根據我自己的體會,是站樁出來的才有應用價值。

  站樁也可以說是一種氣功,一般練武的人不這樣稱呼。骨節的開不是為了開而開,同抻筋拔骨一樣,硬抻長的筋並不增加力量,硬拉開的骨節,於拳術也沒多大意義。只有站樁出來的,才意義重大。

  太極樁功是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樁功雖然很累,但是紮實的樁功對提升太極境界有很大的幫助。

  在樁功有了一定基礎後,適當在鬆靜狀態下抻一抻,才可以事半功倍。本人從70年代初就斷斷續續站樁,可能是本人天生就比較難開竅,所以至今也沒有多高的功夫。但以我的經驗,沒有三年的樁功,是很難向深入發展的,這是沒有什麼可以抄近路的。

  太極拳不是練拳可以練出來的,其他形意八卦也是一樣。傳統武術的功夫是在拳外。骨節鬆開的標誌主要是開肩開胯。肩胯開了,說明其他的關節也開了。

  實際上,很多關節是很難看出開沒開的,只能是自己體會。肩胯的開是可以摸出來的。而肩胯的開也是最難的。還有肋骨的開也可以摸出來。大約肩的最難開。

  初學太極拳就要學會放鬆,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也是練好發勁的前提,放鬆也可以使我們集中注意力。

  肩胯的開,實際上是分兩層,一個是骨縫的開,一個是肩軸和胯軸的開。胯骨縫在骶椎下面,正常人那裡沒有縫,樁功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有一條細縫出現。肩也是一樣,位置在肩井穴的位置。至於肩軸胯軸的開,就要靠自己的感覺了。

  開始站樁沒必要追求這些,追求也沒有,枉費精力。當有了一定基礎後,就要加肩撐胯撐了,就是有兩肩兩跨向外撐漲的意思。按照行話叫加“意”。

  鬆開後的體會是什麼呢?氣血流行的十分通暢。如果鬆不開,所說的暗勁,內勁,意勁等等就被阻滯。在此,還要重申一下,千萬不要走入氣功一途,因為氣功是不能打人的。某些人解釋不了,或者圖簡便,就用氣功說事,如果你真信,那可就離拳術越來越遠。

  書歸正傳。我一些網上的視訊,大師們表演的發力,總的來說,應屬於放人。我上文說的發力其實主要講的是滲透力。發力的名稱很多,其實就是兩類,一類是放人,所謂打人如貼畫,一類是滲透力。而講滲透力的,在網上視訊中找不到。哪位網友見到可以推薦,大家共同研究。

  按照拳論,應是先引進落空。大師們演示時,多沒有引進落空,就直接順勁發人。那就專說這發人。這其實是個力學。我最初也是很迷惑,在一次與人推手中突然開了竅。

  那時我還年輕,有個同年紀相當的也很好勝,幾次被我推出後,怎肯作罷,他思考瞬間,似有所悟,突然矮下身去,半蹲著身子,抱成一團,向我發動了進攻,我感覺到不好,也想矮下身去,但蹲功與之相差太大,沒有矮下去多少,他已經同我推到了一起,我就覺得他從下向上推我,我堅持了一會,那腳下再怎樣向下拉,也站立不穩,終於被掀動了根,所謂兵敗如山倒,還好,我叫停,他便停止了進攻,他正在得意處,還要再來,對我的退出戰鬥有些不快。

  我輸了,由於及時退出,沒有輸得太慘。我開始思索失利的原因。為什麼他能贏我,他的重心比我低。推土機原理就是底盤重,鏟子貼地面,重心低。現在網上所謂陳氏高手,就是把重心壓得很低來與人推手。

  這是最原始的對重心理解在拳術實踐中的運用。兩人推手,重心低的一方顯然佔便宜。也很容易把重心高的一方掀動腳跟,腳跟一掀動,也就站不住了。有推手經歷的可以去試試。人們往往捨棄簡單的力學原理,偏偏喜歡向深奧的神祕中去尋求,最終難免一無所獲。

  想明白這個原理以後,接下來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怎樣在不下蹲的正常身形下,把重心拉下去。最理想的狀態是重心到腳心,沒有比腳心再低的重心了,按照這個理想,氣沉丹田就有了問題,因為氣是跟著重心走的,重心如果在丹田,遇到低手還行,遇到高的,就很難使重心低過對方。

  解決還得有賴於周身的勁能夠遊走。這就又轉到樁功上來了。沒有深厚是樁功,骨節開不了,勁、意力等等就下不去。我也曾在乘公車時,在公車晃動剎車時來體會重心下沉的穩,我不敢說找到了支撐八方之妙法,但的確收益不小。

  與人一搭手,一下就能聽出對方的重心比我高還是低,只要比我高,就心中無憂,無論對方有多高的本事,我也心中有底。只要對手重心比我低,我就知道遇到高手了。當此之時,就要想法向對方學習了。實際上,對方其實也明白。記得有回一位武師帶了幾個徒弟,一出手就把人扔出去。好幾個人向他請教,他是來者不拒。

  當時我是膽戰心驚的與其搭手,為何?因為他能打,我那時很欠缺。但推了兩下,我立即有了底,因為我重心比他低。他也不是吃醋的,不再推,而講起了散打,這是我的弱項,我就只得老老實實聽著了。從那以後,我更確定我悟的方向是對的。

  有了重心。還要說說力由脊發。力是由後背過來的。其實,即便沒有力由脊發,只要重心低,就能放人。力學原理也很簡單。把對方腳跟催動起來了,對方腳下站立不穩,那不就任由你來發揮了嗎,你順勢很輕易的就會把對方推一個馬趴,推出幾米遠也是很容易的。

  如果再加上力由脊發,那放人就很輕鬆了。當然,這裡的要點是對方不明白重心問題。網上有很多能放人的大師,除了那些假的和配合好的表演性質的之外,多數我推測也不過如此。拳論說,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你的重心高,我就緊貼在你重心的下面,我也高起來,你的重心低,我比你還低,也是緊貼在你重心的下面,為什麼,讓你聽不出來,你聽不出來才容易失掉警惕,容易上當。而另一方面,在觸點上,我又總高或低那麼一點點,這又是為了空你做準備。

  這點功夫真的不能算是內家功夫的高功夫。只能算是內家功夫的入門功夫。內家功夫的發力主要的不僅是放人,更主要的是打出滲透力來,這才是實戰最需要的。曾看到一個視訊,一時沒找到。

  說是手高舉,從上鬆著落下,然後加速,砸在下面他人的胳膊上,讓人來體會這滲透力。接的人常常是受不了,那疼勁往骨頭裡殺。但也只講到這。這也是最容易做到的。然而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甚至能整體的發出這種力,那可就不是容易的了。

  太極拳推手肘靠八法

  掤: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祭頂頭懸。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力,飄浮亦不難。

  捋: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引之使長延。輕靈不丟頂,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擠: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

  按:運用似水行。柔中以寓剛,急流勢難當。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竄入。

  採:如權之引衡。任爾力鉅細,權後知輕重。轉移只四兩,千斤亦可秤。若問理何在,槓桿作用存。

  挒: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成漩渦,捲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肘: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宜辨清。連環勢莫當,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

  靠:其法分肩背。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一旦機可乘,轟然如倒礁。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太極拳推手基本原則

  拈:如兩物互交,拈之使起。在太極拳術語,謂之拈勁。然非直接拈起之謂。實間接拈起之謂。而含有勁意。雙兼之兩義。譬如敵我兩人推手或交手時,敵人體質強壯、氣力充實、馬步穩固,則勢難將敵人掀動、或移其重心,則用拈勁,即能使敵人自動失其重心。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敵人氣騰,精神向上注,則敵體上重而腳輕,其根自斷。此即敵人之自動力所致。我則順其勢撒手以不丟頂之勁,引敵懸空,是謂拈勁。

  連:貫穿之謂。手法毋中斷、毋脫離。接續綿綿,無停無止,無休無息,是謂連勁。

  黏:即貼上之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鬆,丟之不開,投之不脫,如粘似貼,是謂黏勁。

  隨:隨者,從也。緩急相隨,進退相從,不即不離,不先不後,捨己從人,量敵而進,是謂隨勁。

  不丟頂:丟者,離開也。頂者,抵抗也。即不脫離、不攘先、不落後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