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課後訓練題及答案

  想要學好高中語文,就要重視做好每節課後的訓練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同學們參考練習。

  陳情表課後訓練題

  1.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

  ①但以劉 ,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 。

  答案:①日薄西山,氣息奄奄。②煢煢孑立,形影相弔。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④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險釁xìn 優渥wò 洗馬xǐ 更相為命ɡēnɡ

  B.逋慢bū 煢煢 qiónɡ 盤桓yuán 門衰祚薄zuò

  C.日篤dǔ 期功jī 陛下bì 終鮮兄弟xiān

  D.閔凶mǐn 矜育jīn 拔擢zhuó 猥以微賤wěi

  解析:A項“洗”表示姓和官職***洗馬***時念xiǎn。“更”表示“更替、更換”的意義念ɡēnɡ。 B項“桓”念huán***不要誤讀成“垣yuán”***。 C項“期”,表示週年、周月和服喪一週年時念jī,“鮮”,表“稀少”的意思時,念xiǎn。

  答案:D.

  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有:

  A.行年四月,舅奪母志。 奪:奪取

  B.而劉夙嬰疾病。 嬰:纏繞

  C.謹拜表以聞。 聞:知道

  D.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 。 篤:病重

  E.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孑:孤單,與“煢煢”同義

  F.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厚”的反義詞

  H.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卒:終

  解析:舅奪母志,奪,喪失、改變。成語“三軍可以易帥,匹夫不奪志”,奪與易同義。具以表聞,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皇上***聞。日薄西山,薄,逼近,念bó。薄,作單音節詞,念báo,如~餅、~待、~酒、~田;在雙音節詞和成語中念bó。

  答案:ACG。

  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義:

  A.①凡在故老,猶蒙矜育。②本圖宦達,不矜名節。③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B.①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③拜送書於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C.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②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③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D.①臣以險釁,夙遭閔凶。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③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解析:本題列出的都是一詞多義現象,要求根據具體語境,準確理解它們的意義。這是閱讀的基本功之一。

  答案:A項①③憐惜、同情,②注重、崇尚。B項①授與官職、任命,②呈上、獻上,③跪拜禮。C項①②推辭、辭謝,③辭別、告辭。D項①因,②憑,③拿、用。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答案:A項閔,教材注通“憫”,本資料注“閔”,病困,凶喪,不是通假用法。“閔”通“憫”,表“憐恤、哀傷、憂慮”等義。B項蓐,本指草蓆、草墊,文中通“褥”,指坐臥時鋪在床椅上面的墊子、褥子。C項零丁,通“伶仃”。D項有,通“又”。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異義詞: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D.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解析;古今同形異義詞,是文言文閱讀的難點之一,稍不注意,就容易犯望文生義的毛病,用今義釋古義。閱讀時要特別留意。

  答案:A項不行,文中意義是“不能行走”,今義表示“不可以、能力不夠”等。成立,文中的意義是“長大成人”,古有三十而立的說法。今義是表示“某項事情籌劃成功或某觀點能站得住腳”等。B項 湯,文中指加水把中藥熬煎,今義指菜湯。廢,文中與“離”同義複用,今義表示“廢棄、廢止”。C項秀才,文中指優秀的人才,與明、清朝時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D項告訴,文中表示的意義是“請求、訴求”,今義指“通知對方,使人知道”,也表示“向法庭起訴訟”。

  仔細閱讀下面語段,回答7--10問題: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①蒙國恩,除②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③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④,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⑤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⑥;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7.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①不久。②授予官職,與“拜”同義。③掉落。④使……聞,動詞使動用法。⑤逃避、拖延。⑥深、甚。

  8.指出文中用了比喻和誇張的語句,說說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解析:這是一道修辭分析題,同時要求分析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所以這同時又是一道語言鑑賞題。

  答案:“州司臨門,急於星火”,這是比喻兼誇張,形象地描寫了自己所蒙受的逼迫和巨大壓力。“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這裡是比喻,形象地描寫了自己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的尷尬。

  9.思考並回答下面問題:

  A.本段為什麼要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八個字起筆?

  B.陳述太守、刺史對自己的薦舉,其用意是什麼?

  C.“臣具以表聞”,這奏表的內容是什麼?

  D.本段文字要說明的中心是什麼?

  E.這段文字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解析;這是一道綜合分析理解題。A、B項側重揭示文字背後的用意。C項“表”的內容作者雖然沒有明言,但根據上下文可以揣摩出它的大意。D項要求概括本段中心內容,實際就是考查捕捉中心句的能力。E項要求分析本段文字在全篇中的作用。這些題目體現了文章分析和鑑賞的基本要求。

  答案:A,開頭稱頌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諛之詞博取晉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關涉重大,有領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現,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內容,這便為全文的論說確定了一個能得到晉武帝認可的前提。B,追述自己因“供養無主”,對太守、刺史的“察”“舉”,曾經“辭不受命”,對下文有鋪墊的作用,一方面說明自己不能應召並非即興之想,而是確有困難,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苦衷曾經為地方官吏所諒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時也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一句張本。C,“表”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朝廷徵召表示無限感激,“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另一方面是表白“供養無主”“辭不就職”。D,本段的中心是說明由於“詔書切峻”“郡縣逼迫”,使“臣之進退,實為狼狽”。E,本段突出朝廷徵召,使自己陷入忠孝兩難的境地。那末作者對這一人生難題,究竟如何決斷呢?他會把祖母棄置不顧嗎?他能說服晉武帝放棄成命嗎?這便為下文留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