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課後訓練題及答案

  為幫助同學們課後複習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這篇課文的語文知識點,做好這一課的課後知識訓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課後訓練題

  1.作者先行批評說:“一些科學家鄙視更高維數世界的說法,是因為他們不能在實驗室裡便利地驗證它。”但是,後來他為什麼又花那麼大的氣力建立他的實驗室和原子對撞機?

  答:

  2.“我想知道上帝怎樣創造了這個世界,對這樣或那樣的具體現象我不太感興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內在規律.其餘則是細枝末節。”愛因斯坦這段話前後兩句有什麼內在聯絡?在愛因斯坦的心目中“世界的內在規律”是什麼?請結合課文回答。

  答:

  3.“在那靜靜的時刻,我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我常常給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兒才問的傻乎乎的問題,比如水池中的鯉魚怎樣觀察它們周圍的世界。我想,它們的世界一定奇妙無比!” 請你說說這是個“傻乎乎的問題”嗎?為什麼?

  答:

  4.作者認為人觀察宇宙最根本的錯誤在哪裡?這個錯誤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答:

  5.“我常想,我們就像自鳴得意地在池中游動的鯉魚。我們的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裡度過,以為我們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就像鯉魚一樣,我們認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見的東西。”這段話告訴我們,在我們的宇宙中還包含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這些東西科學家稱作什麼?在《宇宙的邊疆》一文中,作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請你找出那些文字。

  答:

  6.現代閱讀理論認為,有效的讀書過程,本質上是對話的過程,也就閱讀者和書本對話的過程。這種讀書方法,要求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能一味被動吸收,而必須儘量邊讀邊想,不斷質疑,不斷破疑。我們編寫的這本教輔資料,也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讀書不僅要學會與書本對話,更要學會與自己對話,這也許是更重要的對話。

  怎麼樣與自己對話?你進行過這樣的對話嗎?請就以本篇課文為例,說說你在這個問題上的體會。

  答: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課後訓練答案

  1.解析:一方面批評只相信實證不相信理論的觀點,一方面又在行動上全力進行實驗,這看似矛盾,實際上表現科學家將大膽的想象與嚴謹的工作相結合的工作作風。

  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評的是那種只相信“看得見摸得著”的宇宙,而不相信高維空間理論的世俗觀念。但科學歸根結蒂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

  2.解析:作者將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放在文章的開頭作為引言,實際上它是貫串全文的一條紅線。

  答案:這兩句表達是同一個意思,“我想知道上帝怎樣創造了這個世界”,就是探索“世界的內在規律”。而這個規律在愛因斯坦看來就是統一場論。

  3.在成年人看來,在那些因循守舊,按常規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人們看來,這的確是一個“傻乎乎”的問題,因為在這宇宙之中,只有人才會思維,魚怎會知道“觀察它們周圍的世界”?那個世界又有什麼“奇妙”可言?但是,小孩子沒有這個“世俗”的觀念,他們把魚當作和人一樣的活潑的生命,於是發生那樣的奇思妙想;這些想法看似幼稚,有時甚至荒誕不經,然而真正的科學的發現正是暗含在這突出常規模式的思維之中。

  4.解析:此題意在啟示我們深入研讀課文的重點段落第10段,把握它的主要內容。

  答案:作者認為人類觀察宇宙的主要錯誤就在於“以為我們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其後果就是對那些“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力”東西,例如充滿於我們周圍空間的不可看見的各種振動”、“更高維數世界的說法”, 都持否定的態度。

  5.解析:本題旨在啟示我們把在不同篇目中學到的知識連貫起來,融會貫通。

  答案:科學家稱其為暗物質、反物質。《宇宙的邊疆》中相關的段落是第6段。

  6.解析:讀到池邊遐想,我們可以問自己有沒有過類似的想象?如果沒有,是什麼東西捆住了我們想象的翅膀?深入思考便會發現,一般的人特別成年人是不會這麼去想的,甚至會認為有如此想法的人是一個傻瓜。這是因為在成年人看來,只有人才有思維,才知道如何觀察世界,魚有什麼思想?但是,小孩子沒有這種世俗的束縛,所以才有這樣的奇思異想。而正是這樣的想象蘊涵了人類的奇妙無窮的智慧。由此,我們也就不難悟出,任何的發明創造,本質上就是衝破習慣思維的產物。再如讀到作者建立自己的原子對撞機,這是一個和我們同年齡同學歷的高中學生啊!我們學到相關的物理課程的時候,有過類似的想法嗎?作者不僅萌生了這樣的念頭,而且付諸了行動;不僅付諸了行動,而且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們學到了什麼?我們感到我們身上缺少了什麼?如果你能從這裡感受到心靈上的極大的震撼,甚到臉紅心跳,那末,這書也便真正地讀懂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