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真探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體育健身專案。在當前現代化快節奏、多變化的時代背景下由於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太極拳如何進一步傳承和發展將面臨很大的問題。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

  關於太極拳的定義,古今不乏其論:

  有說太極拳的關鍵就是一個“掤”字;

  有說太極拳的要義命在走圓劃弧;

  有說太極拳的功夫就是纏絲勁、抽絲勁;

  有說太極拳的奧妙就在以意行氣、以氣發人……

  要我說,都對,但都不全面。倘抽象成一個詞彙,我的回答是:“對稱”。太極拳打的就是對稱勁。


  因為對稱性原理的涵蓋而更大,它是物理學、包括宇宙巨集觀現象的總括。它泛指事物的不變性即相同性和變換性,即矛盾性兩大屬性。因為太極拳打的就是矛盾統一勁、對立互補勁——以及衝突中把握平衡、分歧中保持和諧、反差中體現奇異美的一種拳種。

  還因為對稱原理,實質上與自然科學的守恆定律是連在一起的。任何事物,只要真正能夠達到太極、極致、極限,也就能夠通向另一極和多極。原來太極意味對稱,對稱意味守恆,守恆意味多元,多元又復歸統一……

  二

  何以太極拳難學難精?何以太極“十年不出門”?照我說,全在它的“立名定義”上,全在它不幸而又萬幸地將無所不包的宇宙規律作為自已的拳名。

  打趣的是,較之其他拳種,恰恰太極這個最難學的拳種卻又擁有最多的熱愛者與練習者。這不奇怪,因為既然太極拳的哲學背景就是道、宇宙法則,那麼它就必然有超越一切的包容性和普適性,它的意義、價伯也就必然是多元多維的。任何人都可以從它那裡找到適合自己、對白已有用的東西:祛病、健身、技擊禦敵、昇華境界……

  然而,這畢競是從最基本、最低—級的層面去解說太極拳的。誠如金子塔一樣,越是基數的巨大,攀登到頂點也就越難。從終極性的角度說,任何人要想將太極拳打到完美狀態,都難上加難。太極拳在極限處,同時又制約和考驗著人的終極力量、意志品質、智慧及整體協調力和靈敏性***當然那些只求練拳健身的人除外***。

  誰想追求極致性的目標,誰就得有極致性的手段;誰欲達到高難度的太極諧美狀態,誰就得有高難度諧美的生命狀態。

  三

  常聽太極圈中人說到傳統套路與競賽套路的區別。就像它們純然是兩個娘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拳種。

  我不明白,既然名分都是太極的,為何不首先肯定它本質上的相同性,卻偏強調它外在表現形式的不同,為何只側重它的一個方面、一種功能***如主要為了表演或主要為了對抗***,而忽略甚至無視它的整體功能?

  莫非,太極拳還分現代、傳統、民間以及專業?通、真理、寧宙法則還看人臉、分古今,還出於人的身份、目的人同而改變它的本性?太極拳既然冠名太極,就應當具有最廣義的統一性和恆常性,就不能因時空的變化而去變化,因練拳者的不同而改變其特殊性卻失去其普遍性。

  不管是傳統套路或者是競賽套路,只可能有一個套路:老老實實按太極的本義去修煉拳術。競賽套路絕不只是花架子,只具有表演功能;傳統套路也絕不只是借力打力,只具有技擊功能。

  只有合乎拳道,綜合了多種對稱、多種矛盾、多種對立統一、多種“複雜的簡單”的太極拳,才是惟一正宗的太極拳。

  任何企圖分裂、割捨、肢解太極拳的主張都是不允許的。

  任何企圖在太極拳上搞投機取巧、玩花花繞的人,都會損害太極拳的精義,自己也難以立身。

  四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太極拳不是還有陳、楊、武、孫、吳等流派的區別麼?難退那也是大謬的、不該的?

  這就牽涉到事物的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的哲學和美學的問題了。

  如上所述,把太極拳人為地分為傳統與競賽,片面地強調它的本質不同、用途不同,當然不能允許。因為這實際是在抹殺太極拳的共性和屬性,否認它賴以存在的共同本原。

  但這並不等於說在共性的基礎上,太極拳就不能有自己的多元個性。任何事物都同時兼有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太極拳也概莫能外,也有除了根本性的共同特徵外,還有豐富展現自己多重個性的不同流派和風格的一面。但這些歧異與支流畢競只是大樹上的分枝,只是外部表象有差別,內在稟性卻不變。

  不在你學的是哪一個流派的太極拳,也不在表面化的風格不一樣,關鍵在,你是否領悟了太極的真諦,抓住了太極的魂魄,體現了太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