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論文

  語文教學在初中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學除了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以外,還為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不斷完善提供有利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語文論文範文一: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必須要注重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由此可見“,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對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對朗讀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讓學生學會朗讀,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

  一、前言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朗讀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對於知識點的講解,而沒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這樣是不利於學生學習語文的。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課文進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許多初中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並沒有養成朗讀的習慣。正是由於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所以導致朗讀漸漸地被人們所忽略了。但是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基礎,教師必須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他們養成朗讀的習慣,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

  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重講輕讀

  要想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首先必須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朗讀時間。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並沒有給學生時間來進行朗讀,而是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花在了知識點的講解上,從而使得學生沒有時間來進行朗讀。許多初中語文教師為了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於是就將課文逐字逐句地為學生進行了解讀。但是語文學科往往更側重於感性認識,即使教師十分細緻地對課文進行了解析,學生也有可能會不理解。但是相反,如果讓學生自己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代入了課文的情景之中,或許能夠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加之許多教師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並非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所以就使得教師過分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朗讀。

  二朗讀教學的目的不夠明確

  雖然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卻沒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也不大合理。一些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進行朗讀,在課堂上為學生預留了一定的朗讀時間,並且專門增設了朗讀環節。雖然看似學生進行了朗讀,但是大部分學生僅僅只是為了朗讀而朗讀,並沒有帶著思考去讀。再加之教師也沒有就學生的朗讀提出具體的要求,沒有明確朗讀教學的目標,從而就使得朗讀教學流於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而且,朗讀教學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讀,教師也應該為學生進行朗讀示範,並向學生介紹朗讀技巧。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使得朗讀教學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即使是進行了朗讀教學,學生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收穫。

  三學生對朗讀的認識存在偏差

  許多學生對於“朗讀”都沒有準確的理解。他們認為“朗讀”與“讀”是一樣的,但實質上“朗讀”與“讀”是存在很大差別的。“讀”所強調的只是將課文讀出來,所以“讀”往往是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思考的。但是,“朗讀”不同。“朗讀”要求學生有情感地將課文讀出來,並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思考。正是由於學生認識上的偏差,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當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學生往往只是在讀,而沒有進行任何的思考。這樣的朗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這種形式的朗讀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因此,教師應當及時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從而使朗讀教學能夠正常開展。

  三、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重視朗讀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時刻記住這一點。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教師必須先要讓學生對朗讀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學生正確理解了朗讀的含義,並對其引起重視,朗讀才能夠真正發揮它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為此,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朗讀的含義以及一些朗讀的技巧,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朗讀,將“朗讀”與“讀”區分開。要讓學生重視朗讀,教師應先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只要學生對朗讀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去進行朗讀。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朗讀示範,或者舉行一些朗讀比賽,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來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得他們發現朗讀的好處,進而對朗讀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要使得學生重視朗讀,教師還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班級良好的朗讀氛圍。如果整個班級都對朗讀引起重視了,那麼即使個別學生不喜歡朗讀,為了跟上班級的步伐,也會對朗讀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在課前做好朗讀準備

  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之前,應該讓學生事先做好朗讀準備。課前的朗讀準備可以讓學生在進行朗讀時更加有自信,而且還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同時,課前的朗讀準備也不僅僅侷限於學生,教師也需要做好課前的朗讀準備工作。要做好課前的朗讀準備,教師和學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練好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是朗讀的基礎,如果普通話水平有限,那麼在其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必然會影響到情感的表達。所以說,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必須要有紮實的普通話功底。其次,就是要掌握必要的朗讀技巧。朗讀有著很強的技巧性,如果對於這些技巧不能夠有效掌握,那麼朗讀必然要受到影響。朗讀的技巧主要包括停頓、語速、重音和語調等。只有注重這幾個方面,才能使朗讀更加有感情和感染力。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許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朗讀,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這部分學生往往不敢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因此,他們在朗讀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來自於他們的心理。對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將直接影響學生朗讀的效果。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良好,那麼他的朗讀一定是自信和充滿感情的。相反,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差,那麼他的恐懼和不自信必然會影響朗讀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使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更好地進行朗讀,使朗讀的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最終使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莉.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010:77-79.

  [2]黃永紅.試談初中語文朗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59.

  [3]顧春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J].考試周刊,201014:67-6

  初中語文論文範文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實踐

  【摘要】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學校和教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和教師都加大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力度,初中語文也不例外,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基於此種情況,筆者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實踐路徑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並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淺見,希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初中語文;美育教育;實踐

  在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更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本文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作為文章內容的切入點,並對其他有效措施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事業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從以前的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方向逐步邁進。而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飽含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從本質上來講也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體會。眾多的文學名著,都飽含著豐富的情感,甚至有一些文章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很多作者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都是有感而發,借筆抒情。學生在對作品進行品讀的過程中,也能從作者所寫的文字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領略到他的心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發揮好其引航燈的作用,不僅要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經常地進行觀察,在課堂上,還要幫助學生和作者之間建立一條情感溝通的有效渠道,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的零障礙,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觀察能力的提升,為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夯實了牢固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所謂的審美感受力,指的就是,感官對審美物件所進行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讓學生能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很多學生在對事物進行感知的過程中,更注重自己的主觀感受,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們更願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感知又伴隨著整體性特點。當審美物件出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再經過教師的有效引導,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考之後,學生對審美物件形成了一個較為整體的印象,並轉化為自己的感知。對學生審美感受能力的培養方法有很多,教師應給學生營造一個美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並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感受美、發現美。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構建相應的情境,使語文教學內容從文字到實境的順利轉變,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文章感知更為深刻,掃平文字給學生帶來的審美障礙,加深學生對課文情境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審美感受力。比如,在講到《春》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將春天的美麗景色展示出來,並配備優美的朗讀音訊,通過相應情境的建立,構建出美的氛圍,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使學生的感受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三、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所謂的鑑賞能力,是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和鑑別的能力,也就是對審美物件的評價能力。一般來說,對學生鑑賞能力的培養,其方法主要是從比較分析入手。人們在進行事物的比較過程中,對事物的感知是比較全面而深刻的,在看清事物本質的同時,也能正確揭示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絡。就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沁園春•雪》這兩首詩詞為例,雖然,他們都是對雪景的描寫,但是,岑參的這首詩主要是對冬季的寒冷進行渲染,抒發了和朋友之間的不忍離別之情。而毛澤東的詞,主要是對雄壯的祖國山河進行了讚美,豪邁大氣,氣勢磅礴。這兩首詩詞內容相似,風格卻是相去甚遠,其情感也有很大不同,通過這種對比的手法,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得到了顯著地提升。

  四、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可以說,審美創造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學生通過審美觀察力、感受力、鑑賞力的提升,有了較為豐富的審美體驗,然而,審美創造力的培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審美能力的適用性得到顯著提升。提高學生審美創作力的途徑有很多,具體來說,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飽含感情的朗讀是提高審美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次,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最後,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來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可以說,學生的寫作過程,就是其進行審美創造的過程,想要寫好一篇作文,自然離不開合理的想象以及美的創造。由此可見,通過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鍊來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審美教育作為現代語文學科中的重要課題,是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和價值。初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心田浸潤著審美的清泉,從而讓學生進入審美的世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進軍.在閱讀教學滲透審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胡波.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0.

  [3]劉孝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M].瀋陽: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