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能使個人和社群繁盛的力量和美德”。積極心理學家希冀“發現和培養天才和能力”,並“使正常的生活更充實”,而不僅僅是治療精神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視野中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擴大教育的範圍,促進更多學生進行積極人格的培養,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和創造力。輔導員既要起到示範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環境,又要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相結合,還要採取一定的團體輔導方式。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大學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壓力不斷加大,人們的心理和精神層面都出現了以往未曾遇到的眾多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正當其時。大學生是日益龐大的一個群體,由於擴招,數量、質量、生源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未曾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緩解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採取有效的方式塑造一批健康完美的人才,就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這之中,做好處於過渡時期的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為之後幾年的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來進行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積極心理學的含義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可以說,它的建立,扭轉了以往心理學中對於人類心理中負面因素研究過多,而忽略了個人身上本應具有的正面積極的力量這一局面。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三大領域,即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以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正是這種理念的具體實施。具體到大學生層面,便可以歸結為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塑造大學生的積極人格,激發大學生創造力等方面。這些趨善趨美,以培育塑造積極、優秀品格為旨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因循舊例、治病救人的缺陷。中醫理論中有“治未病”一說,而積極心理學在一定層面上講,也類似於這種理論指導下的踐行者,如果做得得當,則不僅能防患於未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積極心理學對於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新生之“新”,在於他們在學習環境、知識結構、角色認知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以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處於一種動盪之中,如果不能及時確立一個明確積極的目標來引導他們的人生方向,當代青年群體中常見的茫然、頹廢、散漫等負面情緒就會乘虛而入。新生群體是自我角色認知最模糊又最不穩定的一個群體之一,在很多情況之下,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標,對於自己未來未作有效規劃,因此,用一種積極而非消極、自省而非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來幫助他們瞭解自己內在的潛力,樹立明確的目標,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應該是最有效的途徑。
積極心理學的宗旨是幫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不僅只是活著。用這一宗旨來考量心理學的作用,便會發現以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對的物件其實只是少數問題學生,忽略了或者部分忽略了所謂的“心理健康”學生。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更加強調對於全體學生的一種輔導,這其中既有心理問題學生,又包括一般學生。因此,積極心理學並未否定傳統心理學的模式,而是對其的有效完善和補充。在大學新生中問題學生畢竟是少數,雖然應當引起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對其他絕大部分學生的教育。從新生一入學起就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實踐,將培養他們獨立積極的人格、幸福感、自信心和創造力納入日常的輔導中,既利於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氛圍,進而通過這種力量和信念的傳遞,使因環境改變而產生的孤獨感、不適應感有所緩解,又可為他們開展大學生活樹立一個明確有效的目標。
三、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點
1.新生輔導員要起到示範的作用。輔導員與學校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相比,接觸到的普通學生要更多一些,因此,輔導員特別是新生輔導員要認真學習有關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不放棄任何一個言傳身教的機會,將自己樂觀積極的態度通過有效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新生。例如通過各種班會向學生傳達關於責任、人生態度、榮譽感等積極心理學所涵蓋的不同主題,通過用身體語言、態度、笑容、輕鬆的氛圍來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並用鮮活的事例向新生傳達相關的理論,幫助他們建立起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幫助他們準確定位,促進自我的發展和實現,引領他們適應大學生活,開掘自身最大的潛力和創造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同時,輔導員在面對心理問題學生,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時,也要通過確立有效的目標來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比如從增強他們的積極體驗入手來給予他們自信、自尊的感受,進一步鼓勵他們表達自我、完善自我,從而消除內心的阻抗情緒。
2.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大學新生,尤其是“90後”的新生,因為多為獨生子女,同時又受網路文化、消費文化的影響,在思維模式、價值取向、生活態度等各方面都迥異於之前的學生群體,因此有輿論指出這是同西方“垮掉的一代”相類似的一代人。但他們也有著積極的方面,比如對於獨立的追求、自我價值的表達、真誠、不掩飾自我的好惡等。校園、家庭、社會共同形成了大學生所生活的主要環境,新生群體背後的家庭,既是他們獲得教育機會的堅強後盾,又在無形中影響到了他們性格的形成。如父母的教育方式開放抑或保守,家長子女間的關係是否融洽,這將直接影響到新生在一個新環境中的適應和成長。因此,有必要向家長指出這一點,並且請家長做好配合工作,通過不同方面的努力,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滲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學生能夠真正體驗到信任和支援,增強自主性和獨立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獲得自我幸福感的體驗。而作為校園和家庭支持者的社會,在這個陣營中也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通過傳播有利於積極和獨立人格養成的理念,以及控制負面行為資訊和輿論,這些都能起到支撐學生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作用。因此,如何將校園、家庭和社會整合在一起,努力營造出一個適合培育人才的環境,是應該從新生一入學起就開始考慮的問題。
3.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相結合。在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如何有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就成為學生工作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積極心理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更加美好的人生,而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為此而做的準備。因此,有論者指出:“目前大學生的發展性困惑,從表面上看是情緒,認知方面的問題,但在更深的層面上,反映的是生活觀念與心理髮展的滯後。”在價值不斷重塑、文化日趨多元的今天,傳統的知識模式和學校教育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因此,如何幫助學生適應這種變化,應對這種變化,便成為學生工作的一個新的要求。從新生入學開始,就應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等課程的開設,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為以後的就業和自我完善打下基礎。而在這之中,積極心理學的介入,無疑會為課程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通過將生涯規劃作為一條主線,將學生們自我實現的願望、潛力的發揮、積極進取的品質穿插進去,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從而為今後的擇業和就業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4.充分運用團體輔導方式。為新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使新生更快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去,這是很多高校的慣例。但在這種講座形式下,新生多是被動的聆聽者,而很少會主動參與到其中,所涉及的具體事例也因是他人的感受和體驗而少了自省、自察的興趣。要改變這種被動的角色,就需要在其中充分運用更為積極的團體輔導方式,如提升自我抗壓、抗挫折能力的心理拓展訓練,演講討論等真正使學生融入其中的交流方式,以分享幸福分享快樂為主旨的主題班會。在這種彼此啟發、彼此鼓勵的交流中,既可以使學生真正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瞭解他人和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又能使集體凝聚力得到提升,可以說能夠起到一種建立自信、體驗幸福的積極效果,而這也正是積極心理學中所奉行和想要達到的目標。
當然,積極心理學理念和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必然會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和限制,也需要相關部門提供一系列的支援,但它確實為開闊心理健康教育視野提供了一條可資參考的道路,相信隨著積極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不斷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也會越來越廣。
參考文獻:
[1]張燕.積極心理學: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拓展新視角[J].學習月刊,2010.2.
[2][美]卡爾著.鄭雪等譯校.積極心理學:關於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3]陽志平.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
篇二
《利用積極心理學調整大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重點是心理學家利用積極的心態來解釋人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在做出積極的解釋後,幫助人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從而以樂觀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本文利用積極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來幫助大學生進行健康輔導,從而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樂觀的心態。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法措施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從知識層面來講,積極心理學主要分為三個研究領域:主觀層面、個人層面與群體層面,積極心理學主要從這三個層面展開理論研究。在主觀層面主要研究人的主觀情感體驗,例如幸福滿足、樂觀向上、快樂充實的主觀精神享受,其研究重點是強調人的幸福程度,使人能夠對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生活狀態表示滿意,使人在工作生活中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在個人層面主要強調人的個性特點,例如工作技能、審美觀、寬容心、愛心、創新力、才能、交際能力、觀察力等等。積極心理學認為要能夠培養這些積極的個性特點,讓人在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積極應對困難。在群體層面主要強調建立積極的社會系統,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培養公民的責任心、公益心,讓公民在社交活動中遵守禮節,在工作生活中遵循職業道德。積極心理學站在變態心理學、消極心理學的對立角度,對這兩類心理學知識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使用了類似的研究方法與手段。與消極心理學與變態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積極要素,強調發揮人的積極作用。在研究人的積極因素與優點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挖掘出人性的閃光點,幫助人們積極應對生活中的難題,幫助人們樹立樂觀積極的生活心態,幫助人們找到幸福生活的方法,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總之,積極心理學對人們的意義非比尋常。
二、積極心理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
1.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在我國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學課程中,教授專家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對心理案例的分析也只是停留在問題的形成原因、解決問題的措施分析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等等方面,這種研究方法還是採用的消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式。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已經嚴重缺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有待發展。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不同,提倡以人為本、提倡人性中的優點,強調研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積極心理學提倡要以積極的心態來解釋一些心理現象,充分挖掘出人性的閃光點。心理學家要能夠引導人們在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幫助人們保持幸福的生活狀態。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補充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大學生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大學生的信念;強調大學生的主觀體驗,例如幸福感、滿足感等等;改善大學生應對社會的態度,比如學會關愛他人,寬容他人的過錯,等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這種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幫助是極大的,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以樂觀積極的心態應對問題,從而減少消極悲觀心理。積極心理學豐富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2.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在教學分類時也往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的學科教育相區分,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只採用課堂教學的模式,講解一些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很少開設一些諮詢課程與講座。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都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人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需求,這種理念推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變革與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理論,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與其他學科的工作相結合,營造出一個積極輕鬆的工作環境。在這種工作學習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可以保持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應對生活困難時也能夠保持一種積極應對的樂觀心態,注重提高學生的積極感官能力。
3.促進大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大學生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夠健康成長,只有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夠認真學習,才能夠積極投入到社會工作中去,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因為大學生涯是一個人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對於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時期,大學生需要做出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這一時期只有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自身性格的缺陷,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幫助大學生糾正一些不良行為,幫助大學生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一定的社會交際技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不斷地完善自我,從而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四年的學習生活,以較高的綜合素養、較強的心理素質投入到社會工作崗位上。
三、積極心理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
在積極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解決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消極心理學的教學方式是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分析與解決,這一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片面化。積極心理學在此基礎上,對消極心理學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借鑑與揚棄,提出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上,因為心理問題的減少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是單純地減少心理問題,還包括提高人的積極心理因素,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兩者進行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看待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力,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要能夠把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健全學生人格作為教育目標,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讓學生學會享受生活。積極心理學強調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學習中來,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活動中體驗到生活、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養成關注心理健康發展的習慣,定期做一些心理健康諮詢活動,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自主研究,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積極心理學不是以解決心理問題來達到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它從學校這一環境出發,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心理健康教學。它認為學校生活最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充分利用學校裡的一切資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只有在真實的環境中才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逐步轉向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教師開始以積極的心態來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一教學方法的改變實現了從消極心理學向積極心理學的轉變。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推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這門學科的發展,為其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積極心理學的發展並不成熟,而且缺乏一定的實踐性研究,這就需要心理學家與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翠蘭.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4.
[2]路建紅.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價值探究[J].青春歲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