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資訊素養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
提高小學生的資訊素養的方法:組織協作學習
組織協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知我仍各只有一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這個比喻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幾個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多學一點兒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金蘋果。這實際上包含有協作學習意思。協作學習是指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在一起,從事學習活動,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組織協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提高小學生的資訊素養的方法:鼓勵學生自我展示
鼓勵學生自我展示,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體驗成功。資訊科技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所謂工具,就是用來處理其它事務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們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處理資訊,用它解決工作、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作品創作成功了,那是他們的學習成果,要讓他們盡情地展示。在教學評價階段,我鼓勵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展示作品時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意圖、創作思路,讓大家瞭解作品的產生過程。學生們的積極評價給作者帶來很好的感受,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
提高小學生的資訊素養的方法:採用任務驅動教學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資訊科技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建立。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如在教學第九課《認識“圖畫”》運用電腦展示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配上音樂。使學生感覺到電腦繪畫真漂亮,電腦真神奇,產生一種強烈想了解、學習電腦畫畫的願望。而後,我層層構建任務。“畫畫”的啟動,我要求學生用以前學習的知識去試。“鉛筆”工具的使用,如何使用?讓學生去探索“鉛筆”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圖畫,有興趣,你也可以用鉛筆或其它畫一畫……學生圍繞著自己的任務去學習,去探索。教師在學生中只是給予引導和幫助。
在資訊科技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資訊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搜尋有關資訊,並有選擇地利用這些資訊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迴圈,從而培養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