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網營銷配電排程管理模式優化的探討論文

  營銷管理就是在市場行為中,以營利為目標,把組織、架構、人員、培訓、績效、考評、薪資等眾多要素綜合制定、優化實施的行為。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村電網營銷配電排程管理模式優化的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村電網營銷配電排程管理模式優化的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智慧電網的發展,如何在不失前瞻而又可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對農村電網資訊進行整合,是農村電網智慧化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文中基於對農村電網資訊化建設現狀分析,提出了在生產控制I區進行調控一體自動化整合,通過標準資訊互動匯流排實現跨區跨部門資訊共享,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電網綜合應用的營銷一配電一排程簡稱營配調管理優化模式。

  關鍵詞:農村電網;營銷一配電一排程管理模式;調控一體化;資訊互動匯流排;綜合應用;資訊整合。

  0 引言。

  目前中國各農村電網以下簡稱農網經過改造,自動化、資訊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各農網供電企業大都建立了排程自動化系統、用電資訊採集系統、95598客服系統、生產管理系統PMS,部分供電企業還建立了配電自動化系統、地理資訊系統GIS,並開展了初步的綜合應用研究。但隨著系統的增多,資訊孤島問題也隨之出現Ll ]。農網各類資訊分佈在不同的系統中,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利用,加上農網企業的技術力量比之上級電網差距較大,對各個系統的維護力量不足,使得各類系統的實用化水平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開展了農網智慧化試點專案“農網營配調管理模式優化”課題的研究,為農網企業生產及管理的資訊化整合提供參考和借鑑。

  本文分析了農網資訊化的現狀,針對農網營銷一配電一排程以下簡稱營配調資訊整合的目標,提出了在生產控制工區進行自動化系統整合,建立農電企業標準化資訊互動匯流排IEB,並基於此建立農網綜合應用系統的資訊整合模式。

  1 農網資訊化現狀。

  目前,農網建設的系統中,就應用情況來看,排程自動化系統已經比較成熟,變電站上送的資訊也比較規範,各類標準比較齊全。配電自動化系統有了較大發展,但應用範圍還比較侷限。由於管理的要求,目前所有用電資訊都由營銷口徑直接進行採集,再轉發到其他相關係統中。管理資訊系統MIS等系統各地差異比較大,沒有統一標準。在資訊整合方面,部分地區做了一些工作,但方式各異,有的通過GIS進行了小範圍的資訊整合,有的建設了農網SG186系統或各省自建的系統。從資訊整合的資訊流上來看,資訊主要是從生產工區向管理Ⅲ區進行彙總,由Ⅲ區反送工區還存在技術瓶頸。從資訊整合的標準化程度上看,目前各類資訊整合還是通過系統間各自建立介面來完成,缺乏標準性和統一性。整體情況如圖1所示。

  目前農網資訊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如下。

  1系統小而全,介面標準不統一,維護力量薄弱。農網各類資訊化系統少則7~8個,多則超過1O個。系統間大都通過定製介面實現資訊交換,缺乏統一標準。而農網系統的維護環節比較薄弱,有的只有1個維護人員,根本無法滿足資訊化的需要。

  2管理方式與技術手段存在矛盾。目前,農網資料採集和儲存技術已較成熟 ]。但由於管理體制的限制,使得很多資訊不得不分開儲存[4-53。這些現實情況必然或多或少限制技術手段的應用,但同時又是選擇技術手段時必須考慮的前提條件。

  3農網改造資金有限。與城市電網相比,農網管轄範圍廣、使用者分散、負荷輕,而農網改造需要長期的鉅額資金投入。目前用於農網改造的資金遠不能滿足農網改造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資金進行技術性升級,是當前農網改造需要細緻考慮的問題。

  2 總體方案。

  農網營配調管理模式u 優化的目標是:通過技術手段,在切合實際的前提下,對各個系統的資料進行整合,減少資訊孤島,進而優化農網各類系統構成,促進農網發展。根據上述目標,在選擇技術手段時,需要充分考慮技術和管理的發展趨勢,同時又要兼顧農網現狀,使得方案切實可行。

  資訊整合可以按照電力安全分割槽進行。生產控制I區目前主要存在排程自動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電壓無功控制VQC系統等。這些系統間的資料耦合性強,比如排程自動化系統的變電站出線開關動作資訊往往是饋線自動化功能的啟動條件,而VQc系統所需的母線電壓、電網無功的資料則可以來自排程自動化系統。因此,可以通過調控一體化支撐平臺對各類資料進行整合[3 ]。在此平臺之上根據應用分為排程自動化、配電自動化、VQC、臺區自動化、集中控制等功能。這種整合方式不影響目前的生產管理方式,同時減少了系統個數,減輕了維護工作量。在其他安全區內,資料不同其歸口部門也不同。就目前農網的發展情況來看,要打破管理體制的約束,由統一口徑進行資料採集和儲存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因此,建立快速的資訊交換通道,實現各歸口部門的資料共享是目前切實可行的一種手段。就目前省地級電網的發展趨勢來看,通過跨安全區跨部門的資訊互動匯流排進行資訊整合是一種合適的技術手段EH 14]。在此基礎上,根據農網實際需求,建立基於IEB的農網綜合應用,實現資訊整合。農網的營配調管理模式優化可採取圖2所示的模式。

  3 自動化系統整合模式。

  在各個農網供電企業中,排程自動化、配電自動化的維護和使用一般由同一組人員來完成。通過建立基於統一平臺的調控一體化系統可以實現對生產控制工區的資訊化整合……‘ 。,“ ,減少維護的人力和物力。調控一體化系統的平臺構成如圖3所示。


 

  在硬體平臺和作業系統的基礎上,建立調控一體化支撐平臺,提供圖形、報表、許可權、告警、計算、資訊分層和資料介面等服務。調控一體化支撐平臺採用IEC 61970標準一一公共資訊模型CIM及其擴充套件的建模方式,資料介面服務遵循IEC 61968標準介面模型。在一體化支撐平臺上構建各類應用功能,包括資料採集應用、資料採集和監控SCADA應用、集中控制應用、配電自動化應用、電網分析應用、智慧臺區應用、web釋出、VQC應用等。

  就資料流而言,調控一體自動化系統對變電站資料和配電網的資料進行統一採集,實現調配的資料採集與監控SCADA功能。在此基礎上,實現集中控制、配電自動化、電網分析等應用。同時,結合目前農網智慧臺區的發展情況ll引,將臺區自動化資料在此平臺上進行整合,並擴充套件智慧臺區應用。臺區的電量資料由於歸口不同,將其送至用電資訊採集系統。整體資料流如圖4所示。

  總體而言,調控一體化系統在對排程、配電網、臺區資訊統一採集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四大應用:排程自動化、配電自動化、集中控制應用、智慧臺區應用。排程自動化主要實現的功能包括排程SCADA、全景事故追憶、排程管理和高階應用等功能。配電自動化應用主要實現配電網SCADA、饋線自動化、配電自動化裝置監測和配電網管理等功能。集中控制應用主要實現資訊分層分割槽、面向間隔的資訊處理、智慧光字牌、專家告警等功能。智慧臺區應用主要實現臺區管理、實時資訊監測、電量監測、諧波監測、三相平衡分析、線損分析和竊電分析等功能。根據功能分類,整個系統的典型配置如圖5N 示。

  典型系統可配置雙資料和雙應用伺服器,前置伺服器可根據採集物件劃分為排程採集伺服器和配電網採集伺服器2組。工作站由調配工作站、集控工作站、臺區應用工作站以及其他工作站構成,並配備Web釋出子系統。根據不同農網的發展情況,系統在硬體配置和軟體功能上可靈活增減。

  4 管理區資訊整合模式。

  早期的農網資訊整合主要採用資料整合的方式,建立農網資料中心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隨著農網資訊規模的日益龐大,這種方式逐漸受到制約E。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面向服務的架構SOAl3 正逐步推廣採用,SOA也正成為電力系統資訊整合的主流方法 ]。SOA 由3個參與者和3個基本操作構成。3個參與者分別是服務提供者、服務請求者和服務代理;3個基本操作分別為釋出、查詢和繫結。如圖6所示。

  SOA模型的基本操作原理為:服務提供者通過在服務代理註冊來配置和釋出服務;服務請求者通過服務代理查詢註冊記錄來找到服務;服務請求者繫結到服務提供者,並使用可以請求的服務。SOA技術的關鍵在於統一的資料規範,在農電系統中,可以採用IEC 61968作為統一的標準。

  目前,基於SOA 的資訊整合主要有資訊整合平臺和IEB這2種模式,其模式邏輯結構如圖7所示。資訊整合平臺模式通過建立資訊整合平臺將各個系統資訊彙集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綜合應用系統。

  這種模式更加強調綜合應用系統的建設,對於已有系統的升級改造考慮較少。IEB模式通過標準化資訊互動匯流排為各個系統打通訊息通道,各個系統可基於此進行各自功能的擴充套件和升級,同時可建立綜合應用系統來實現綜合性應用功能。這種模式充分考慮了現有系統功能的完善,更符合目前電力系統管理的現狀和需要。

  IEB是基於SOA建立的支援配電自動化系統、排程自動化系統、GIS、PMS、用電資訊採集系統等各系統之間實現各類實時資料、靜態資料、圖形資料互動的技術支撐平臺,遵循IEC 61968標準_1 。IEB通過對大容量資訊、多執行緒、多種資料整合模式的支援,建立了事件通知、資料同步、安全機制、資料提取等服務,實現了資訊交換模型管理、實時與準實時資料傳輸、接入系統管理等功能。資料匯流排的資訊互動模型如圖8所示。

  在應用中,IEB是服務代理中心,各個系統既是服務提供者也是服務請求者。各個系統按照IEC61968標準在IEB中註冊所能提供的服務,同時作為服務請求者從IEB中獲取需要的服務。作為代理中心,IEB需要提供各個系統的註冊服務,並提供查詢、授權、繫結等管理服務。這樣,對於各個應用系統而言,無需關心資料來源,只需要按照標準向匯流排註冊服務和傳送資料請求。匯流排將通過內部機制以及與其他系統的介面實現資料的獲取和傳輸,徹底改變了系統間各自做介面的傳統做法,簡化了系統資料共享模型。

  IEB是一個跨安全區的資訊系統,內部封裝了正向和反向物理隔離。應用於省地級的IEB涉及裝置多、配置高。根據目前農網的特點,可以採用簡化的配置,其硬體配置如圖9所示。

  5 農網營配調綜合應用。

  基於標準化IEB建立農網營配調綜合應用子系統,實現對農網各類資料的綜合應用分析。農網營配調綜合應用子系統採用瀏覽器/伺服器B/S架構,按照資料處理的流程可分為資料互動層、資料分析層和資料表示層3層結構,如圖1O所示。

  資料互動層建立與標準化IEB互連的介面,根據應用層的資料要求向匯流排進行資料請求。資料分析層是對請求得到的各類資料按應用進行規劃、分類、整理和統計,並進行資料組織。資料表示層將農網資料以不同應用的方式進行展示。

  【農網營配調綜合應用系統_】伽的功能構成如下。

  1企業門戶:建立農電企業的入口網站,實現統一登入認證、資訊釋出和維護、資源上傳下載、文件管理、廣告、公用資訊管理等功能。

  2農網執行概況分析:以地理資訊為背景,展現農網的整體執行情況,提供各類裝置的資訊查詢。

  3業務情況分析:從時間、電壓等級、用電型別、業務處理型別等方面分析業務處理情況並進行考核,分析業務趨勢。

  4客戶情況分析:從時間、電壓等級、用電型別、業務處理型別等方面分析客戶群體構成,統計各類客戶的新裝、增容、減容等業務情況。

  5售電情況分析:從不同角度分析各個供電所售電構成情況、同期售電量和電量變化趨勢。

  6裝置狀態檢修:對裝置進行綜合管理,從臺賬、執行情況等方面分析裝置狀態,安排合理的檢修計劃,並利用地理資訊分析最佳檢修路徑等功能。

  7線損分析:從時間、供電單位、電壓等級等不同角度進行電量的彙總統計,分析線損電量、線損率等。

  8票據分析:從時間、供電單位、工作票以及操作票不同種類等角度,統計各類票據的執行情況、統計執行率、合格率等內容。

  9其他應用:根據農網的發展,在IEB模式下擴充其他各類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