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市場營銷分析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市場各種經濟體制的完善,我國廣大農民的收入已經有很大提高,消費環境條件越來越健全,我國農村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購買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村市場營銷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村市場營銷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市場各種經濟體制的完善,我國廣大農民的收入已經有很大提高,消費環境條件越來越健全,我國農村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購買力。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農村市場的重要性,從農村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特徵出發,制定出企業開闢農村市場的具體策略,從而對企業的開闢農村市場產生指導作用。

  [關鍵詞] 農村市場 農村消費者 4P策略

  中國消費水平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活力進一步增強,農村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消費政策、消費體制、消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全面啟動,並有力地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據分析,國家糧食直補、農業稅取消等惠農政策的落實使我國農民現金收入得到切實增長;城市消費帶動力強勁,其輻射面波及到農村市場,使得農村市場表現突出。

  一、農村市場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有8.68億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近70%,這便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群體,中國農村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這一市場的啟動是消費需求持續擴張的潛力和動力所在。因此對於處在困境中的國內企業,開闢農村市場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城市市場的消費空間有限

  國內市場從區域角度可分為城市市場和農村市板塊。在未來幾年內,城市消費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因為城市消費結構的升級正處於“空檔”,即城市居民對一般消費品的需求已飽和,而住房、車等高檔消費品因收入積累不夠,因此在短期內城市居民將難以形成消費熱點,處於消費“空檔”,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會很大。與城市市場形勢對比,有著8億多人口的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市場消費結構的升級對經濟增長的帶動,將對農村市場帶來不可估量的發展。

  2.農村市場巨大的需求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總的來說,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因而消費支出也很低。我國目前農村消費水平大體相當於1985年時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落後了15年左右。因此,農村居民消費的滯後區間,就是我們所要開拓的需求增長區間,這個巨大的需求增長區間,為我國企業走出困境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果我國企業能調整產品結構,設計、生產和銷售符合農民需要和農村市場特點的亮點產品,定能擺困解危。

  3.農村消費者消費理念提高

  現在農村人群的消費水平及消費理念也跟著時代發展,從過去的純物質消費,到現在富足的情況下追求精神層次的消費。在物質消費上,過去是吃飽、穿暖、溫飽問題解決就可以了,現在是吃講營養、穿講高檔、閒暇旅遊等。

  二、農村消費者行為分析

  由於文化層次、自然條件、收入水平、思想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以下具體的表現:

  1.生產性消費與生活性消費的一體性

  農村家庭作為一個消費單位的同時又是一個生產單位,在農民的家庭收入中有相當多的部分要作為生產性消費和生產建設性投資,農民消費時往往首先考慮這一部分。按一般測算,這種消費、投資要佔農民人均收入的35%左右,居消費比例第一位,這是我們開拓農村市場應考慮的這方面的影響。

  2.消費上的保守性

  在中國廣大農村,半自給經濟的消費方式仍然存在,這種消費的觀念仍然影響著農民的消費,農民不願把收入一次性用於消費,更談不上信用消費形式。按現行的分類,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年的農戶即為溫飽型,這類農戶約佔農村總人口的42%。按典型調查有85%以上的農戶認為不會把當年收入全部用於消費,91%以上的人認為如無特殊情形不會採用信用生活性消費。能自己產的不買,能湊合用的不換,能不花錢的不花,是農民消費的基本思路。節儉是第一位的,要“積穀防饑”,而不能“寅吃卯糧”。86%以上的農戶認為如果收入沒有明顯增長,不會擴大生活消費所佔收入的比例。這是我們開拓農村市場應考慮的基礎因素。

  3.消費的實際性

  中國農民是一個講究“實惠”的群體,在消費時,這一特點表現的更為突出,農民消費更多的注意是“值不值”,“低廉”是首選,“結實”、“耐用”、“低耗”也很關鍵,往往不太注重產品的包裝,外觀品樣。更不注重消費的文化內涵和內在質量,送鮮花總不如送等值的現金“實在”。這使得農民在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等文化、服務性消費升級緩慢,,支出很小,加之農村地域廣闊,管理困難,也使得假劣商品猖獗。

  三、農村市場營銷的策略

  1.產品策略

  企業在農村市場營銷自己的產品時應該慎重,受收入水平、消費環境以及消費習慣的制約和影響,要做到“量體裁衣”,選擇合適的產品。目前農民大量購買的依然是一般的中低檔商品,對所購商品一般要求經濟實惠,經久耐用,價格便宜,使用方便。其具體策略有以下幾點:首先,產品設計要注意到農村居民消費的特殊性,採用“量體裁衣”、“終身售後服務”的措施,即從產品設計開始,深入目標市場調查農村居民消費環境的諸多影響因素,生產對路適銷的產品,供應目標顧客。

  比如:海爾在四川發現農民用洗衣機洗地瓜,就設計出一種大水管洗衣機;在貴州農村發現農民喜歡外殼多彩的電視機,就生產色彩繁多的“探路者”型彩電;看到農村的孩子每天都把衣服弄髒,就設計出"小小神童"洗衣機。 其次,產品名稱在反映產品特點的同時,要易懂、易記和意思喜慶吉祥,產品顏色、外形等適合農民審美情趣。這樣農民能很快記住它,形成潛在的購買機會。紅桃K集團在為產品起名字時,就很注意名字是否通俗易懂,紅桃K生血劑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名字。再者,要求包裝簡單實用,能保護產品使用價值,方便攜帶和保管;產品用中文標識,使用說明書簡明易懂;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學易修,產品耐用耐損,使用壽命較長。最後,要求產品功能適當並能適應農村的消費環境。如彩電,只要求其影象和聲音清晰,能適應農村電壓低或電壓不穩,電視接收訊號較弱等情況。一些在農村不適用的附加功能,如麗音、畫中畫、環繞立體聲等,農民是不歡迎的,企業可以考慮刪除這些功能。

  2.價格策略

  根據農村消費市場的環境,價格制定的關鍵是要把價格降到農民能真正接受的水平,要符合農村的實際消費能力。企業應該在生產適銷對路產品的基礎上合理的運用價格策略。

  農村消費平時以節儉型為主。針對這種情況,企業應採取低價策略,謀求在短時間內佔領市場。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大量質次價低的洗衣機正在農村市場熱銷。其產量至少有200萬臺,正迅速搶佔我國農村市場,甚至在部分地區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同類正規品牌產品。這些雜牌洗衣機之所以有競爭力,其原因非常簡單―價格低廉。

  此外,農村消費者比較注重實惠。因此除了低價策略外,還可實行折扣定價策略。如:農民一次性大批量購買某產品時,企業應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對某些季節性強的商品種子、農藥、化肥,在銷售淡季可採取季節折扣法,刺激農民購買。對於積壓庫存而又在農村市場有一定需求的商品,可實行折讓定價的方式。

  3.促銷策略

  中國傳統的消費習慣:“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農村消費者更是堅信這一點,中華民族的克勤克儉生活習慣牢牢紮根於農民消費上,因此促銷一定要做到讓消費者看得見的實惠。鑑此,我們在開拓農村市場時促銷媒介的選擇上就應當有相當的針對性。企業在開拓農村市場的同時,須向農民灌輸一些新的消費理念,同時營銷人員在作農村市場的營銷推廣工作時,應當強調產品的必需性,訴求的重點是讓農民覺得這種產品是日常生活中必須要用到的。

  促銷活動之前,要深入農村市場作資訊採集,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消費習慣,向農民提供諮詢服務,給其灌輸科學的消費理念等。這下前期工作做的深入到為的情況下,促銷活動才能真正的發揮其作用,加快產品的銷售速度。

  企業應採取靈活的促銷策略,做好銷售服務工作,要特別發揮廣告宣傳的作用。要想收到實效,就必須切實掌握農村市場的稟賦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真正瞭解農民的所想所思,為創意提供依據。

  4.渠道策略

  從農村的地理環境思考,針對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分佈範圍廣,交通不便,農村經銷終端多,但規模較小,流通不暢等情況,企業在鋪設營銷網路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第一,利用供銷社建立委託代理系統。目前,供銷社正重振當年“農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雄風,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型工業企業可與供銷社聯手,通過總經銷、總代理等形式,利用其網路、信譽、經銷、人才和資訊等優勢,逐步形成“企業―供銷社―供銷社農村商業網點―農戶”的渠道格局。

  第二,建立企業產品專賣店。規模大、實力強、品種多、品牌知名度高的工業企業可以在經濟比較發達、人均收入較高的縣城和鄉鎮吸收當地經銷商成為自己的專賣店,形成“企業―本企業產品專賣店―農戶”的渠道格局。同時對當地經銷商提供各種支援,如免費為經銷商做門臉等。這種渠道格局便於企業控制,有利於提升企業形象。如TCL的專賣店已達幾千家,成為其產品走入萬千農戶的橋樑和紐帶。

  第三,聯合農村超市代銷店網點。超市代銷店長期服務於農村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網點多,分佈廣,形成了獨特的優勢。把產品通過這種途徑分銷到農民手中,企業只要配合銷售並在一定集中區設立維修站進行售後服務點即可。這樣就節省了大量重新布點的成本,用以提高競爭力,開發另外的投資途徑。

  參考文獻:

  [1]王 納:農村市場營銷環境特點及其對企業營銷策略影響分析[J],北京: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402:35-38.

  [2]龔曉光 易法海: 開拓農村市場的營銷策略[J],北京: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06

  [3]錢 津:論開發中國農村消費市場[J],廣州: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