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貿易定價權缺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摘 要]中國買什麼,國際市場就漲什麼;中國賣什麼,國際市場就跌什麼,針對這一特殊怪局,本文進行了原因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國際貿易;定價權;大宗商品
1 前 言
“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2010年5月16日直言,“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姚堅做出如此激烈表態的最大依據就是連年落敗的鐵礦石談判。“鐵礦石談判由年度定價轉為季度定價後,以現價結算,中國鋼企按2009年進口量全年要多付700多億美元。”在2010年5月16日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商務發展論壇上,姚堅算了這樣一筆賬。從2002年至今,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由不足30美元漲到150美元,而鋼材價格僅由20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4400多元。“在國際市場中,雖然我國佔65%的鐵礦石進口量,但是沒有發言權。” 姚堅表示,事實上,不僅是鐵礦石,石油、銅、糧食等大宗商品的進口也面臨類似局面:供需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海外收購遭遇阻力,對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只能被動適應。進入21世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漸漸出現了“中國買什麼,國際市場就漲什麼;中國賣什麼,國際市場就跌什麼”的怪現象。雖然我國進口量非常大,但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定價權已經“幾乎全面崩潰”。由於缺少定價權,中國在“買”的方面不得不多付錢;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國在“賣”的方面也是屢現“肥水外流”。稀土便是最好的例子。“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話道出了中國稀土大國的地位,不過這一資源優勢並未被利用,反而遭遇了賤賣。我國擁有超過全球50%的稀土資源儲量,並佔據全球90%的市場份額,但1990—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平均價格卻跌至1990年時的一半。“中國因素”成為世界市場的熱點,但這顯然是尷尬的“被熱點”。如何破解“中國買什麼,國際市場就漲什麼;中國賣什麼,國際市場就跌什麼”的怪局,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維護國家利益,已經成為再也無法迴避的事實。 2 國際定價權缺失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弊病
一是決策機制老化。國有企業傳統的風險管理體制已嚴重不適應國際市場瞬息萬變的考驗。二是行業管理缺位。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稀土就被列為我國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還設立了國家稀土辦公室。但是,實際情況是稀土的採礦權歸國土資源部管理,而出口配額歸屬於商務部,部門銜接的不順暢造成了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另外,配額發放的傾斜和區域性不公,再加上個別地方亂採濫挖,造成了中國是世界稀土供應的壟斷者,卻在國際市場定價問題上失語的局面。三是政府各部門缺乏協調。我國政府各部門和進口企業沒有形成統一對外的格局,出現了多家採購、內部競爭、互相抬價、外商獲利的局面。同時也造成了進口企業只知道到國際市場購買商品,缺乏參與和調控國際價格的主動權和積極性。
2.2 行業集中度低導致無序競爭
行業集中度低是當前影響我國原料市場話語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目前貿易主體過多、平均規模較小,企業在談判能力方面很難與國際大集團形成對抗。以鐵礦石為例,我國沒有一個企業能夠與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個主要跨國集團形成同一級別的對話。同樣由於經營主體過多,廠家之間不惜低價競銷,使我國無法掌握定價權。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我國的焦炭等行業。“因此,商務部提出通過行業協會整合行業集中度,再輔以國家扶持,形成行業龍頭,從長遠來看非常必要。”
2.3 資訊不對稱
目前中國在大宗商品的談判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急需解決,那就是中方的意向常常暴露在商家尤其是國際炒家的眼下,兩者之間資訊不對稱。我們不瞭解他們的機制和資訊,他們對我們卻是一清二楚。2004 年的大豆即是如此,當年,在得知中國大豆採購代表團即將前往美國採購250 萬噸大豆後,國際炒家聯手將CBOT 大豆期貨價格從220 美元/噸力推到391 美元/噸;但合同簽署完畢後,期價最高下跌了125 美元/噸,最終造成了國內一半大豆壓榨企業的倒閉。
2.4 產能彈性缺失
運轉產能彈性的缺失並非僅限於鋼鐵行業。作為稀土資源大國,中國在稀土領域定價權的旁落同樣受制於產能彈性不足。2009年,國際稀土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國內各媒體紛紛指責國內資源型企業的“稀土賤賣”。在國際需求大減之際,國內稀土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非但沒有及時減產、停產,反而提出國家收儲以維持企業運轉。大型央企五礦集團也正是在此時南下江西,收編了兩家稀土分離企業,並在金融危機全程滿負荷運轉。好在全球經濟迅速走出低迷,稀土價格在2010年快速攀升,否則,真不知五礦要如何面對滿負荷生產出的庫存。
無論作為資源需方或是供方,中國企業在產能運轉率方面似乎都缺乏一定的彈性。這就直接造成了在市場向好時,企業快速擴產滿負荷生產,過度競爭造成全行業利潤微薄;市場一旦下滑甚至持續低迷時,企業只能適量減產,卻慎言停產,必要時藉助政府之力拉動需求。正是這樣缺乏彈性的工業產能,讓中國無論作為供方還是需方都面臨相對於交易對手的過剩問題。解決之道,恐怕絕非將100家企業整合為2~3家、在國內建立期貨市場這般簡單。因為,即便國內只有1家鋼廠,7億噸產能如不能彈性運轉,面對市場的變化,三大礦仍有底氣漫天要價;即便上期所開設了銅、鋁、鉛、鋅、鋼鐵等所有的金屬期貨,具有反映和放大供需關係的期貨價格仍然不能反映中國的利益。
2.5 期貨市場發育不完全,缺乏國際定價中心
在現代市場體系中,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風險轉移和提高市場流動性三大職能。目前,我國有3家期貨交易所,只有10個交易品種,而美國商品期貨市場則有多達 348個交易品種。交易品種稀少、市場規模小、市場開放度不高、市場參與者有限等因素制約了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使之難以發揮對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作用。目前,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基本上掌握在幾大期貨交易所手裡,國際石油價格的確定主要由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期貨價格決定,國際農產品價格主要以美國芝加哥期貨價格作為參考,國際金屬價格主要參照英國倫敦期貨價格確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大宗商品進出口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與此同時,由於外國的供應商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瞭解或預測我國的庫存狀況及採購時間、品種和數量,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抬高價格,賺取鉅額價差。此外,由於我國沒有相應的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規避,這就使我國企業進口面臨的價格風險絕大部分由自己承擔。
3 積極爭取國際定價權的對策
目前,針對供求之外的不確定因素,我國在大宗能源類商品進出口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必須注意到各種看似“非理性”的溢價或折價,我國應在更高的理性層面採取相應對策。
3.1 改革我國大宗商品流通體制
大力推進我國大宗商品的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打破流通行業的行政壟斷,鼓勵市場競爭,儘快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增強企業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服務意識。儘量減少行政干預,逐步讓大宗商品的價格由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來形成,進出口決策由企業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決定。鼓勵民營企業到國外低價購買大宗商品,然後進口到國內。政府從完善和規範市場入手,制定市場規則,靈活管理和調控市場。當前要完善市場法律體系,特別要建立反暴利、反壟斷等法律法規,保護市場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2 儘快建立和完善期貨市場
目前在上海、大連、鄭州三大期貨交易所發展的基礎上,我國應儘快建立和完善各類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市場,發展避險工具,通過遠期合同化解價格風險。
要儘快把期貨品種上市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理順期貨品種上市程式,適度擴大期貨公司的業務範圍,使期貨市場能根據市場需要及時推出有利於維護我國經濟利益的石油、鐵礦砂、鋼材、農產品等大宗期貨品種,並適時推出國債、外匯等金融期。貨品種,有效規避國際市場風險,增強我國對大宗商品定價的“發言權”,力爭使我國成為某些大宗進口商品的全球定價中心。
3.3 加強政府的有效協調與指導
儘快成立專門機構,或通過行業協會,收集國際市場資訊,跟蹤國際利益集團與國際炒家的動態,消除我國進出口貿易資訊不對稱問題。建議財政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成立專門協調機構,加強對大宗商品國際採購的巨集觀指導。要協調好國內各大進口商的關係,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聯手採購影響和壓低國際價格,使得我國獲得與進口需求相匹配的國際價格的參與權重。政府應重視對重要資源性商品資訊的開發並服務於國內企業,努力消除國內企業在參與大宗能源類商品國際市場定價過程中的資訊劣勢。
3.4 採取靈活多樣的採購方式,並建立戰略儲備
國家應幫助和引導企業及時根據國內需求和國際價格行情的變化,自主、靈活地確定進出口數量。在採購過程中,既要避免分散採購導致內部競爭使外商獲利,也要避免集中採購導致商業機密洩露引起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上升。對大宗買賣,必須在高度保密情況下統一策劃,採用靈活多樣的採購模式與具體策略,特別是要把現貨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組合買賣,規避市場風險。要積極通過國際投資等方式,參與大宗商品國際基地的建設,從源頭上消除價格波動的影響,保證大宗商品的安全供應。
3.5 實施企業聯盟,爭取國際價格談判優勢
從整體上看,中國在某些大宗產品上是國際大買家,但由於有太多企業從事這方面的國際貿易,很難形成一個有效的統一定價的聯盟,國內單個企業的聲音很容易被湮沒。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價格卡特爾” 體系,是規避國際大宗產品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手段和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有利武器。
大宗商品實施集中採購是在海外建立價格卡特爾的有效途徑,這樣可以使行業內各個企業統一協調和自律,團結起來進行聯合議價,打破各企業在國際市場各自為政的格局,避免由於相互競爭而競相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實現利用數量上的優勢來換取在價格等方面的談判優勢,並最終規避進口價格波動風險。中國作為需求和消費大國,更需要由幾家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建立一個聯盟,由這個聯盟負責海外集體採購原料。價格卡特爾是一種有效的規避價格風險的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考慮其合法性問題,不能與國內外的反壟斷法等約束競爭行為的法規相沖突。可主要通過行業協調、企業自律來實現,儘量避免行政力量的介入。
參考文獻:
[1]顧列銘.中國如何擁有國際市場定價權[J].中國外資,20062:50-51.
[2]王萬山,伍世安.我國爭取大宗進口物資國際定價權的基本策略[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65:14-18.
[3]諸永,賀婷婷.國際鐵礦石貿易結構和定價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物價,20075:5-8.
[關鍵詞]國際貿易;定價權;大宗商品
1 前 言
“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2010年5月16日直言,“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姚堅做出如此激烈表態的最大依據就是連年落敗的鐵礦石談判。“鐵礦石談判由年度定價轉為季度定價後,以現價結算,中國鋼企按2009年進口量全年要多付700多億美元。”在2010年5月16日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商務發展論壇上,姚堅算了這樣一筆賬。從2002年至今,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由不足30美元漲到150美元,而鋼材價格僅由20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4400多元。“在國際市場中,雖然我國佔65%的鐵礦石進口量,但是沒有發言權。” 姚堅表示,事實上,不僅是鐵礦石,石油、銅、糧食等大宗商品的進口也面臨類似局面:供需矛盾突出,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海外收購遭遇阻力,對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只能被動適應。進入21世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漸漸出現了“中國買什麼,國際市場就漲什麼;中國賣什麼,國際市場就跌什麼”的怪現象。雖然我國進口量非常大,但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定價權已經“幾乎全面崩潰”。由於缺少定價權,中國在“買”的方面不得不多付錢;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國在“賣”的方面也是屢現“肥水外流”。稀土便是最好的例子。“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話道出了中國稀土大國的地位,不過這一資源優勢並未被利用,反而遭遇了賤賣。我國擁有超過全球50%的稀土資源儲量,並佔據全球90%的市場份額,但1990—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平均價格卻跌至1990年時的一半。“中國因素”成為世界市場的熱點,但這顯然是尷尬的“被熱點”。如何破解“中國買什麼,國際市場就漲什麼;中國賣什麼,國際市場就跌什麼”的怪局,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維護國家利益,已經成為再也無法迴避的事實。 2 國際定價權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是決策機制老化。國有企業傳統的風險管理體制已嚴重不適應國際市場瞬息萬變的考驗。二是行業管理缺位。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稀土就被列為我國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還設立了國家稀土辦公室。但是,實際情況是稀土的採礦權歸國土資源部管理,而出口配額歸屬於商務部,部門銜接的不順暢造成了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另外,配額發放的傾斜和區域性不公,再加上個別地方亂採濫挖,造成了中國是世界稀土供應的壟斷者,卻在國際市場定價問題上失語的局面。三是政府各部門缺乏協調。我國政府各部門和進口企業沒有形成統一對外的格局,出現了多家採購、內部競爭、互相抬價、外商獲利的局面。同時也造成了進口企業只知道到國際市場購買商品,缺乏參與和調控國際價格的主動權和積極性。
行業集中度低是當前影響我國原料市場話語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目前貿易主體過多、平均規模較小,企業在談判能力方面很難與國際大集團形成對抗。以鐵礦石為例,我國沒有一個企業能夠與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個主要跨國集團形成同一級別的對話。同樣由於經營主體過多,廠家之間不惜低價競銷,使我國無法掌握定價權。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我國的焦炭等行業。“因此,商務部提出通過行業協會整合行業集中度,再輔以國家扶持,形成行業龍頭,從長遠來看非常必要。”
2.3 資訊不對稱
目前中國在大宗商品的談判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急需解決,那就是中方的意向常常暴露在商家尤其是國際炒家的眼下,兩者之間資訊不對稱。我們不瞭解他們的機制和資訊,他們對我們卻是一清二楚。2004 年的大豆即是如此,當年,在得知中國大豆採購代表團即將前往美國採購250 萬噸大豆後,國際炒家聯手將CBOT 大豆期貨價格從220 美元/噸力推到391 美元/噸;但合同簽署完畢後,期價最高下跌了125 美元/噸,最終造成了國內一半大豆壓榨企業的倒閉。
2.4 產能彈性缺失
運轉產能彈性的缺失並非僅限於鋼鐵行業。作為稀土資源大國,中國在稀土領域定價權的旁落同樣受制於產能彈性不足。2009年,國際稀土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國內各媒體紛紛指責國內資源型企業的“稀土賤賣”。在國際需求大減之際,國內稀土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非但沒有及時減產、停產,反而提出國家收儲以維持企業運轉。大型央企五礦集團也正是在此時南下江西,收編了兩家稀土分離企業,並在金融危機全程滿負荷運轉。好在全球經濟迅速走出低迷,稀土價格在2010年快速攀升,否則,真不知五礦要如何面對滿負荷生產出的庫存。
無論作為資源需方或是供方,中國企業在產能運轉率方面似乎都缺乏一定的彈性。這就直接造成了在市場向好時,企業快速擴產滿負荷生產,過度競爭造成全行業利潤微薄;市場一旦下滑甚至持續低迷時,企業只能適量減產,卻慎言停產,必要時藉助政府之力拉動需求。正是這樣缺乏彈性的工業產能,讓中國無論作為供方還是需方都面臨相對於交易對手的過剩問題。解決之道,恐怕絕非將100家企業整合為2~3家、在國內建立期貨市場這般簡單。因為,即便國內只有1家鋼廠,7億噸產能如不能彈性運轉,面對市場的變化,三大礦仍有底氣漫天要價;即便上期所開設了銅、鋁、鉛、鋅、鋼鐵等所有的金屬期貨,具有反映和放大供需關係的期貨價格仍然不能反映中國的利益。
2.5 期貨市場發育不完全,缺乏國際定價中心
在現代市場體系中,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風險轉移和提高市場流動性三大職能。目前,我國有3家期貨交易所,只有10個交易品種,而美國商品期貨市場則有多達 348個交易品種。交易品種稀少、市場規模小、市場開放度不高、市場參與者有限等因素制約了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使之難以發揮對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作用。目前,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基本上掌握在幾大期貨交易所手裡,國際石油價格的確定主要由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期貨價格決定,國際農產品價格主要以美國芝加哥期貨價格作為參考,國際金屬價格主要參照英國倫敦期貨價格確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大宗商品進出口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與此同時,由於外國的供應商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瞭解或預測我國的庫存狀況及採購時間、品種和數量,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抬高價格,賺取鉅額價差。此外,由於我國沒有相應的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規避,這就使我國企業進口面臨的價格風險絕大部分由自己承擔。
3 積極爭取國際定價權的對策
目前,針對供求之外的不確定因素,我國在大宗能源類商品進出口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必須注意到各種看似“非理性”的溢價或折價,我國應在更高的理性層面採取相應對策。
3.1 改革我國大宗商品流通體制
大力推進我國大宗商品的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打破流通行業的行政壟斷,鼓勵市場競爭,儘快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以增強企業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服務意識。儘量減少行政干預,逐步讓大宗商品的價格由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來形成,進出口決策由企業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決定。鼓勵民營企業到國外低價購買大宗商品,然後進口到國內。政府從完善和規範市場入手,制定市場規則,靈活管理和調控市場。當前要完善市場法律體系,特別要建立反暴利、反壟斷等法律法規,保護市場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2 儘快建立和完善期貨市場
目前在上海、大連、鄭州三大期貨交易所發展的基礎上,我國應儘快建立和完善各類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市場,發展避險工具,通過遠期合同化解價格風險。
要儘快把期貨品種上市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理順期貨品種上市程式,適度擴大期貨公司的業務範圍,使期貨市場能根據市場需要及時推出有利於維護我國經濟利益的石油、鐵礦砂、鋼材、農產品等大宗期貨品種,並適時推出國債、外匯等金融期。貨品種,有效規避國際市場風險,增強我國對大宗商品定價的“發言權”,力爭使我國成為某些大宗進口商品的全球定價中心。
3.3 加強政府的有效協調與指導
儘快成立專門機構,或通過行業協會,收集國際市場資訊,跟蹤國際利益集團與國際炒家的動態,消除我國進出口貿易資訊不對稱問題。建議財政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成立專門協調機構,加強對大宗商品國際採購的巨集觀指導。要協調好國內各大進口商的關係,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聯手採購影響和壓低國際價格,使得我國獲得與進口需求相匹配的國際價格的參與權重。政府應重視對重要資源性商品資訊的開發並服務於國內企業,努力消除國內企業在參與大宗能源類商品國際市場定價過程中的資訊劣勢。
3.4 採取靈活多樣的採購方式,並建立戰略儲備
國家應幫助和引導企業及時根據國內需求和國際價格行情的變化,自主、靈活地確定進出口數量。在採購過程中,既要避免分散採購導致內部競爭使外商獲利,也要避免集中採購導致商業機密洩露引起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上升。對大宗買賣,必須在高度保密情況下統一策劃,採用靈活多樣的採購模式與具體策略,特別是要把現貨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組合買賣,規避市場風險。要積極通過國際投資等方式,參與大宗商品國際基地的建設,從源頭上消除價格波動的影響,保證大宗商品的安全供應。
3.5 實施企業聯盟,爭取國際價格談判優勢
從整體上看,中國在某些大宗產品上是國際大買家,但由於有太多企業從事這方面的國際貿易,很難形成一個有效的統一定價的聯盟,國內單個企業的聲音很容易被湮沒。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價格卡特爾” 體系,是規避國際大宗產品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手段和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有利武器。
大宗商品實施集中採購是在海外建立價格卡特爾的有效途徑,這樣可以使行業內各個企業統一協調和自律,團結起來進行聯合議價,打破各企業在國際市場各自為政的格局,避免由於相互競爭而競相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實現利用數量上的優勢來換取在價格等方面的談判優勢,並最終規避進口價格波動風險。中國作為需求和消費大國,更需要由幾家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建立一個聯盟,由這個聯盟負責海外集體採購原料。價格卡特爾是一種有效的規避價格風險的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考慮其合法性問題,不能與國內外的反壟斷法等約束競爭行為的法規相沖突。可主要通過行業協調、企業自律來實現,儘量避免行政力量的介入。
參考文獻:
[1]顧列銘.中國如何擁有國際市場定價權[J].中國外資,20062:50-51.
[2]王萬山,伍世安.我國爭取大宗進口物資國際定價權的基本策略[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65:14-18.
[3]諸永,賀婷婷.國際鐵礦石貿易結構和定價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物價,20075:5-8.
最近訪問
- 中國國際貿易定價權缺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 菜譜豌豆的做法
- 八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範文五篇
- 牽手母愛閱讀練習及答案
- 高三教學工作會議講話稿
- 球賽開幕式領導講話3篇
- 中專生會計專業求職信範文
- 華碩筆記本鍵盤失靈怎麼解決
- 適合六年級的英語笑話閱讀
- 中華武術的文化特性
- 專利代理的懲戒規則是什麼
- 英語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四年級
- 大學生創業實踐心得體會
- 二手汽車轉讓協議書樣本
- 一年級生活中的數學日記
- 電腦主機板軟故障解決方法
- 關於日常聊天的英語情景口語對話
- 售後技術支援工程師崗位的工作職責描述
- 五年級的英語上冊手抄報格式樣板
- 描寫友誼的經典詩句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