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分析論文

  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好音樂賞析教學是做好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小學生音樂素質、全面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 》

  一、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首先,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後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遊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遊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遊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係,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

  而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間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

  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聽眾和機械的模仿者,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三、以課堂為主渠道,從生活取材,展開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經驗,最後又回到生活。這些設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平凡化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實音樂就在我們身邊。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採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捨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於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並允許標新立異。例如,在教授“愛唱什麼歌”這個專題時,我讓學生欣賞《青蛙合唱》這首曲子,首先向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後對學生說“:夏天到了,池塘裡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們又開始了唱歌比賽。你聽……”我開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的歌聲。

  並問學生“:你覺得哪個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個是小青蛙?他們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呢?”接著我給學生播放鋼琴曲《青蛙合唱》這首曲子,然後讓學生分小組做遊戲:聽到小青蛙的聲音迅速站起來,聽到大青蛙的聲音迅速坐下,反應迅速整齊的小組獲勝,得到青蛙合唱團送出的智慧星。遊戲做完後我組織學生學習歌曲第一段。我說“: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現如此的出色,它要為小朋友唱首歌獎勵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給忘了,請聰明的小朋友聽完後幫它起個歌名。”

  隨後,我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唱第一段歌詞。之後我對學生說“:想不想學小青蛙唱歌?”學生們很積極,於是學生用聽唱法學唱。學生學完之後我對學生說“:看著小青蛙唱得那麼開心,其他小動物都坐不住了了,你還能替它們唱出自己的歌?”於是,學生們替小蜜蜂、老虎、小鳥等唱歌,氛圍十分活躍。之後,我向學生揭示本次課題為“愛唱什麼歌”。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並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篇二

  《 小學音樂教育內容優化與拓展 》

  當今,素質教育問題已成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關心的問題,提高人才素質是我國邁向21世紀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戰略決策。小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學音樂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學音樂的教學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促進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3、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瞭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文化視野。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4、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啟迪智慧,培養共處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總體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識譜等。首先從唱歌方面來說:1、學習中外優秀歌曲。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能夠獨立地、有感情地歌唱,並積累和背唱一定數量的歌曲;2、學習輪唱和二聲部合唱。提高與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聲音和諧、均衡,能夠理解指揮的意圖;3、在小學基礎上,進行唱歌基本技能練習,提高歌唱表現力。瞭解保護嗓音的常識,防止喊叫和用嗓過度。

  其次從欣賞方面來說:1、欣賞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重視學習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2、進一步瞭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聽辨常見樂器的音色,瞭解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和常見的音樂體裁。再次從器樂方面來說:1、根據不同條件,可選學簡易的樂器。所選樂器,應注意音準和音色。鼓勵師生自制簡易樂器;2、在小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所選樂器的演奏方法;3、提高演奏表現力,能演奏並積累一定數量的簡單樂曲。最後我們從識譜技能的掌握來說:1、在小學基礎上,繼續學習簡譜或五線譜知識。五線譜教學用首調唱名法;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聽辨節奏、旋律和視唱樂譜的能力。

  二、我們在音樂課堂實踐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然而今天我們反思課改以來的音樂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我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實習的幾個月實習時間,發現主要有如下幾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1、音樂課的內容設計雖形式多樣,但缺乏目的性。教師們應該想一想,每一個教學環節你想達到什麼目的?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在各個環節上圖有虛名,擺花架子,不管教學每一個環節的目標達成的怎樣,最後草草收場。如:音樂欣賞課,在引導學生學習與聆聽的環節上學生還沒有靜下來,沒有更多關注學生的感受,教師就急於讓學生用各種形式去表現,結果影響了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適得其反。

  2、歌曲的學唱,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完的怎樣,或怎樣來完成。教師要關注和引導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過程,挖掘歌曲歌詞與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達,挖掘與音樂作品相關的文化背景,使得音樂課更加生動、吸引學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動情,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樂教學任務。

  3、課改後使用新教材情況。小學應掌握的簡譜、線譜知識程度是否達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設計有沒有過於簡單,或者有沒有過於難唱,超出標準的要求?

  4、讓學生創編舞蹈動作。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創編一一提煉一一再表演,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給學生一個美的啟發。舞蹈語彙的積累很重要,教師的提煉與評價也同樣重要。將學生們好的舞蹈創意或簡單的舞蹈語彙彙編成一個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還給學生。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分享美的快樂。

  三、根據當今音樂教學中的現狀,結合音樂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對其加以完善與補充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孩子們喜歡什麼樣的音樂課?新世紀的音樂課,應該教給孩子們什麼?音樂教師應該向什麼樣的趨勢發展呢?通過這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和在實習期間課堂上的的實踐與分析,我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現代教育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不僅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要想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我們必須明確音樂教師雖然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樑,但是音樂課程不再是一個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師生平等互動的交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從無限主體轉化為有限主體,把課堂的主體地位真正還給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地位,給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和發揮潛能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樂趣。

  二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教學氣氛。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他們在音樂活動中獲得美感和享受。為學生終身音樂學習打好基礎。從教育的本質上看,音樂教學中不但要注重音樂實踐的結果,更應該注重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不同的過程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美。

  1、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媒體種類不斷豐富。要想使先進的教學手段更好地運用並服務於教學,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掌握操作相關技能與使用方法,還應該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樂軟體的使用和音樂課件製作的常識。教師在選擇使用錄音帶、光碟、電腦軟體時,應該精心挑選,細心操作,將最優質的聲音效果與完美的畫面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美妙、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2、音樂要與其他學科相結合。音樂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現象之一,是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因此把枯燥的音樂知識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用每個學科之間橫向聯絡,相互配合,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全面發展。

  a.音樂與美術課相結合,可以增加了音樂課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級上冊的《青藏高原》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繪出歌詞中所表現的場面和意境。同學們興趣很高,有的學生畫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畫青藏高原周圍的風景等等。同時我又及時調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風景圖片供學生們觀賞,再進一步調動學生繪畫積極性,促使學生開動腦筋,認真學習歌曲,不但加強了各科之間的聯絡和相互滲透,而且也達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b.音樂與語文課相結合。今年我在鹽城某個中學擔任臨時老師時涉及到初一《渴望春天》一課時,我就結合季節順其自然激發學生對春天事物、人物的變化進行觀察、歌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熱愛生活的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美,也感受到了語言的美。

  三愛護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統一。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前提下,首先,音樂課要變得充滿了生機,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激活了音樂課堂,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才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其次,在課堂上學生改掉往日的沉悶與被動,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活潑與開朗,他們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查詢與音樂相關的背景資料,動手製作小頭飾、小道具,製作打擊樂器,編寫小音樂劇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認識了五線譜,學會了簡譜。學生願意上音樂課,喜歡音樂課。給學生創設一個愉悅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地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使趣味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就是音樂教學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讓我們乘風破浪,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深化改革,為新課改的順利進行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總之,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狀態,不斷地學習、掌握本學科與教學領域的前沿資訊與知識,更好地全身心投入課程改革中去。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