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二泉映月》優秀的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能通過欣賞《二泉映月》,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音樂和由琴聲聯想表達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⒉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樂曲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⒈播放錄音,創設情境。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

  ⒉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⒊你從音樂中彷彿聽到了什麼,或看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嗎?

  音樂委婉連綿,夜深人靜,泉清月冷,阿炳彷彿正坐在二泉邊沉思往事;

  琴聲淒涼,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頭、賣藝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憤怒質問:人世間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不平?

  彷彿感受到了阿炳的剛直頑強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⒋阿炳用心創作音樂,我們用心領悟音樂,所以感受都很準確。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體現這首名曲內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嗎?能那我們就來找一找,找出來後認真讀一讀,並結合《語文補充閱讀》中這篇課文的助讀部分去仔細體味它的豐富內涵好嗎?

  二、中心突破,精讀第5自然段

  ⒈自由讀,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找出描寫琴聲變化的語句,用“══”畫出;找出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畫出。

  ⒉小組討論,說說自己對所畫語句的理解,並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別人聽聽,同時仔細聽聽別人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⒊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⑴出示:

  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

  ⑵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可以看出阿炳抒發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作的狀態。

  你是從哪些關鍵詞語看出來的?

  禁不住、不停地滑動、流瀉

  ⑶“傾吐”是什麼意思?誰能聯絡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

  “傾吐”即“傾訴”

  ⑷阿炳要“傾吐”什麼?他是通過什麼來“傾吐”的?

  ⑸誰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⒋交流描寫琴聲變化和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⑴出示: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①聽音樂起始部分,看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課文作者是怎樣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怎樣把阿炳通過琴聲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排比句

  [板書:委婉連綿  讚歎  懷念  思索]

  ③琴聲“委婉連綿”,阿炳用琴聲表達著自己的情懷,我們該怎樣讀呢?

  指導用徐緩、抒情的語調朗讀,加深體會。

  自由讀——→女生齊讀。

  ⑵出示: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①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板書:升騰跌宕  表達出  抒發了]

  ②欣賞音樂高潮部分及相關畫面,進一步體會阿炳通過琴聲表達的感情。

  ③指導朗讀:

  這時樂曲的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我們朗讀時語調要——加快,音調要——加高,讀出什麼樣的氣勢?勢不可擋

  自由讀——→男生齊讀。

  ⑶出示: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①這兩個句子中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是哪些?

  [板書:舒緩而又起伏  恬靜而又激盪]

  ②引導理解這兩對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達的樂曲的豐富內涵。

  ③樂曲表現阿炳的悲與苦、恨與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對生活、對家鄉的愛。

  引讀並板書: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三、中心發散,粗讀課文其餘部分

  ⒈阿炳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這種內涵豐富、優美無比的不朽名曲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其他段落,看出阿炳究竟有哪些“積澱已久的情懷”?

  ⒉第1自然段。

  ⑴交流:家鄉美好風光對阿炳的薰陶。

  ⑵指導讀出美感。

  ⒊第2自然段。

  ⑴交流:師父對阿炳的啟迪和教誨。

  ⑵分角色朗讀指導用啟發、語重心長的語氣讀好師父的話,注意突出“傾聽”、“年紀還小”、“許多”、“飽經風霜”等詞語。

  ⒋第3自然段。

  ⑴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阿炳飽受磨難?雙目失明、賣藝度日

  ⑵磨難並沒能泯滅阿炳對音樂、對生活深深的愛,所以這段後兩句話中哪些詞語在朗讀時要突出出來,表現他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泯滅不了”、“熱愛”、“嚮往”、“多麼希望”

  ⑶練習朗讀,指名讀。

  ⒌第4自然段。

  ⑴指名朗讀。

  ⑵交流對這段課文的理解。

  中秋之夜,月光依舊,泉水依舊,可聽泉的阿炳已經歷了無數坎坷,不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了,兩個“想到了”,兩個“漸漸地”和“聽到了”後面並列的短語及語意未盡的省略號,準確、充分地表現了他此時此刻的萬千感慨。他觸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出來。

  ⒍第6自然段。

  琴絃即心絃,琴聲即心聲。正是長期積澱在胸的種種情懷,化作創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名曲。

  齊讀第6自然段。

  四、配樂朗讀全文根據時間機動處理

  五、作業

  ⒈有感情朗讀全文,練習背誦4、5自然段。

  ⒉找出課文中描寫月夜景色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二泉映月》課文閱讀推薦:

  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野花遍地。山腳下有一股涓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著師傅來到泉邊賞月。天上明月高懸,水面月光如銀,師傅靜靜地傾聽著泉聲。突然,他問小阿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為除了淙淙的流水聲,他什麼聲音也沒有聽見。師傅說:“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小阿炳望著師父飽經風霜的臉,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十多年過去了,師傅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靠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邊。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撫弦,要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傅,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當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熬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從此,這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便迴盪在無錫的大街小巷,傳遍整個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