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的急救護理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都因暴力作用造成的,那麼對此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急救措施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顱腦損傷方面的急救護理,供大家參考。
顱腦損傷的分類及院前急救
1頭皮血腫:多數血腫均自行吸收消退,不用手術治療。區域性可用熱敷,促使血腫早些吸收。血腫較大長期不消散或繼續擴散,可以在嚴格的消毒條件下作血腫穿刺術,將血液吸淨後用繃帶加壓包紮。帽狀腱膜下血腫多見於小孩,失血較多時可適當輸血。如血腫已感染應即作切開排膿。
2頭皮撕脫傷:多見於頭皮大塊撕脫,這是一種嚴重的損傷,創口常有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同時暴露的顱骨由於缺血可致感染壞死。
3顱骨骨折:顱骨線形骨折不必處理。顱骨凹陷骨折骨折片塌陷深大於25px引起腦壓迫症狀時病變時側肢體運動障礙、有癲痛發作可手術復位。顱底骨折分前顱底骨折有眼瞼和結合膜下出血、鼻孔出血或流出清水樣液體腦脊液鼻漏、中顱底骨折有耳道出血或流出腦脊液,同側面神經癱瘓、耳聾、耳鳴等、後顱底骨折有咽喉壁出血,乳突周圍皮下瘀血。
4腦震盪;是閉合性腦損傷中程度最輕的一種,意識喪失在半小時以內,近事遺忘,是判斷有否腦損傷的主要依據。有輕微的頭痛、頭昏、噁心、嘔吐。生命體徵正常、神經系統無陽性體徵。
5硬膜外血腫:由於頭部直接著力時硬腦膜與顱骨發生分離、撕裂硬腦膜的血管或顱骨骨折時損傷硬腦膜血管引起的。一般出血來源於硬腦膜中動脈、靜脈竇、板障靜脈出血。中間有一段清醒期或好轉期,血腫多發生在暴力打擊點。
6硬膜下血腫:急性、亞急性時需急診手術。慢性硬膜下血腫多見於凸面上的表淺靜脈出血所致,約4~6周後出現腦壓迫症狀,由於外傷較輕微,傷員往往遺忘,多見於老年患者。
7顱內血腫:顱腦損傷病員如有顱骨骨折,骨折線通過血管溝,同時伴有意識由昏迷——清醒或好轉——再昏迷的過程,出現一側瞳孔進行性擴大,對側肢體不全癱瘓及病理反射陽性,血壓升高收縮壓升高可診斷為顱內血腫,需急診手術。
8對衝性腦挫裂傷:對衝性腦挫裂傷的暴力打擊點常在頂、枕部。而挫裂傷則遠離打擊點在該點對側額極、額底及顳極。常伴有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繼發性腦幹損傷,是極嚴重的顱腦損傷。
9腦幹損傷:是指中腦、橋腦、延髓某處的損傷。因為腦幹是生命中樞,受傷後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症狀——昏迷、去大腦強直、病理反射等。
因為顱腦損傷常由刺、砍、打、砸、彈擊、撞、撕拉、震動、擠壓、碰跌等方式引起,作用的力和受力部位不同,強度、面積、傷勢亦各異,所以情況不同。院外急救顱腦外傷多為比較嚴重、未穩定的早期患者,為了給患者贏得進一步治療的時間,急救需要及時、全面、連續地進行,必須按照科學有效的方法:
1.置病人安靜平臥,抬起下頜,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及時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有條件應給氧、輸液。
3.禁食、限水、頭高位、靜臥放鬆,避免搬動和情緒激動。防再擠壓傷。
4.檢查其他部位有否傷口、出血、骨折,應及時處理。
5.休克時給氧、輸血、輸液。
6.頭顱有創傷要用1%生理鹽水清洗包紮。
7.迅速護送醫院搶救。
顱腦損傷患者的飲食護理
1、不宜過飽,宜進食易消化食物
高壓下唾液分泌減少,往往有口渴感。氣壓較高,腮腺分泌抑制愈明顯,胃液的反射性分泌也明顯受抑制,故不宜飽餐後立即進行高壓氧治療,最好在餐後0.5~1h進艙進行治療。高壓氧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增強,腸道內氣體被壓縮,體積縮小腸蠕動增強,氣體彌散,吸收增強,常會引起便意,進食過飽會引起艙內排便。
2、不要給易產氣的食物
治療當天禁食牛奶、豆類、韭菜、芹菜,夏天不要喝汽水、啤酒。因為產氣的食物在腸道內產氣,治療減壓時,氣體膨脹而易引起腹痛。這不僅引起病人的痛苦,而且易與減壓病相混淆。
3、營養充足膳食合理多樣化
蛋白質、脂肪是維持腦功能恢復的主要物質 。宜選用優質蛋白質,營養豐富製作細碎軟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肉、雞蛋、魚、蘋果、花生、動物內臟、核桃等食物。此類病人每日進食還應予以粗糧、細糧、雜糧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正常情況下腦組織可用脂肪分解的中間產物酮體來作為能源。但腦功能受損後,酮體不能恢復其功能。因此每日膳食中必須有適量碳水化合物,以保證酮體來源。每日保證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包括:根莖類、葉菜類。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菠菜、胡蘿蔔、桔子、香蕉等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無機鹽、微量元素,人體內含量雖少,但對人體健康及腦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芝麻、海帶、蝦皮、黑木耳、花生、乾果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指導病人在飲食中增加這些食物。
4、注意食品的味美
應注意食品感官形狀、色香、味美以增加食慾,烹調方法要合理,避免營養素的損失。
5、要注意食品衛生
顱腦損傷病人身體抵抗力差容易出現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夏天更不要讓病人進食生冷不潔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多做宣傳,家庭配合 良好的進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食特別是恢復期病人,加上高壓氧使食慾增加,合理安排三餐,早餐佔25%左右,中餐佔50%,晚餐佔25%,建立良好的進食環境,如數人同時進餐,進餐播放輕音樂等,飯前後不做大運動量的康復鍛鍊,忌強迫進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