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常見損傷的急救及其預防

  運動損傷時大家在體育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損傷,為此小編為大家推薦了常見損傷的急救及其預防方法,歡迎參閱!

  

  一、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指由於肌肉的猛烈收縮或被動牽伸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組織損傷。

  ***1***症狀與體徵

  有明顯的受傷史、疼痛、腫脹***嚴重者皮下瘀血***、壓痛、肌肉收縮試驗陽性***嚴重者肌肉收縮畸形,如部分斷裂傷處凹陷;肌腹完全斷裂“雙駝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狀”畸形。***、功能障礙。

  ***2***處理

  ***1***肌肉微細損傷或少量肌纖維短裂時

  ①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等。

  ②疼痛嚴重者,可口服止痛藥。

  ③24小時後,外敷新傷藥、痛點注射、理療或按摩等。

  ***2***肌纖維大部分斷裂或肌肉完全斷裂者,經處理後,儘快送往醫院處理。

  ***3***預防

  1、要作好準備活動。

  2、加強易傷部位的鍛鍊。

  3、運動負荷要合理

  4、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二、關節韌帶拉傷

  關節韌帶拉傷:是指在間接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範圍的活動而引起的關節韌帶損傷。

  1、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

  ***1***症狀與體徵

  ①膝內側疼痛***區域性壓痛明顯***

  ②膝內側紅腫、***2-3天后***瘀血。

  ③屈伸活動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護性痙攣***

  ④若內側韌帶完全斷裂,則關節間隙增寬和小腿異常外展。

  ***2***處理

  ①冷敷、加壓包紮。若側副韌帶完全斷裂須夾板固定。

  ②24-48小時後,外敷新傷藥;痛點注射。

  ③按摩、理療***3天后***、鍼灸等。

  ④及早進行功能鍛鍊

  ⑤若韌帶完全斷裂者,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手術縫合。

  ***3***預防

  ①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性練習。

  ②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③避免犯規與粗野動作。

  2、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

  ***1***症狀與體徵

  ①有受傷史

  ②疼痛***壓痛明顯***

  ③腫脹和皮下瘀血

  ④出現跛行或功能喪失。

  ⑤若韌帶完全斷裂,則關節間距增寬,出現超常內翻。

  ***2***處理

  ①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

  ②24-48小時後,外敷新傷藥。

  ③按摩、鍼灸、理療、痛點注射。

  ④及早進行功能鍛鍊。

  ⑤若韌帶完全短裂,經冷敷加壓包紮後及時送醫院手術治療。

  ***3***預防

  ①準備活動要充分。

  ②加強足部力量及踝關節的穩定性與協調性的練習。

  ③完善場地設施。

  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三、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

  脛腓骨疲勞性腹膜炎是初參加運動訓練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較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典型的運動史、發病史和反覆疼痛史。

  ***1***症狀與體徵

  ***1***疼痛:疼痛多隱痛或牽扯痛,嚴重者出現刺痛或燒灼感,個別有夜間痛。疼痛部位為脛骨內側中下段及腓骨外側緣下段。

  ***2***腫脹:急性期出現凹陷水腫。

  ***3***壓痛:區域性骨面上有壓痛,並可觸控到硬塊壓之銳痛***晚期***。

  ***2***處理

  ***1***早期症狀較輕者:

  ①減少下肢的跑跳練習。

  ②區域性熱敷和外周按摩。

  ③彈力繃帶包紮患部,並抬高患肢。

  ***2***症狀嚴重者:

  ①停止跑跳練習。

  ②彈力繃帶包紮,並抬高患肢。

  ③中藥外敷、按摩、鍼灸、理療等

  ***3***預防

  ***1***合理安排運動量,注意改進訓練方法。

  ***2***避免在堅硬的地面上過多進行跑跳練習。

  ***3***要及時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勞。

  四、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1***症狀與體徵

  ***1***有明顯的受傷史

  ***2***疼痛:由於滑膜受牽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損傷沒有牽扯滑膜則疼痛不明顯。

  ***3***壓痛:關節間隙內側或外側疼痛。

  ***4***腫脹:早期有積血和積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積液。

  ***5***響聲

  ***6***絞鎖

  ***7***嚴重者骨四頭肌萎縮

  ***2***處理

  ***1***控制傷部活動,避免加重損傷。

  ***2***腫脹明顯者,可通過穿刺法抽取積血與積液。

  ***3***採用石膏或夾板於膝關節微曲位固定2-3周。

  ***4***加強骨四頭肌的功能鍛鍊。

  ***5***解除固定後,可採用按摩、鍼灸、理療和中藥外敷等療法。

  ***3***預防

  ***1***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2***合理安排區域性的負荷量

  ***3***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敏性。

  ***4***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五、腦 震 蕩

  ***1***症狀與體徵

  ***1***精神恍惚或意識喪失***時間:數秒或30分鐘不等***

  ***2***呼吸表淺、脈率緩慢、肌肉鬆弛、瞳孔擴大但左右對稱、神經反射減弱。

  ***3***清醒後,短時間內反應遲鈍,出現“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頭痛、頭暈、噁心或嘔吐等症狀。

  ***2***處理

  ***1***使傷員安靜平臥,頭部冷敷,並注意保暖。

  ***2***昏迷者,刺激人中、內關、湧泉、等穴位,呼吸障礙者進行人工呼吸。

  ***3***昏迷超過5分鐘,瞳孔擴大且不對稱,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後有劇烈疼痛、噴射式嘔吐或再次出現昏迷者,說明腦組織損傷或繼發顱內壓增高,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4***患者清醒仍需臥床休息,直到頭痛、噁心等症狀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後遺症

  ***5***傷員康復後,可用閉目舉臂單足站立平衡試驗來判斷能否參加體育活動。

  ***3***預防

  注意糾正錯誤動作,提高保護與自我保護能力,遵守體育比賽規則。

  六、骨 折

  ***1***症狀與體徵

  ***1***患處會形成血腫,同時附近軟組織受到損傷也出現水腫

  ***2***出現青色或紫色的瘀斑,觸之疼痛感強烈,若是要移動傷處則疼痛更甚。

  ***3***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

  ***4***骨骼的中斷出現異常的活動骨擦感或者是發出骨擦音

  ***2***處理

  ***1***封閉傷口:對骨折伴有傷口的病人,應立即封閉傷口。最好用清潔、乾淨的布片、衣物覆蓋傷口,再用布帶包紮,包紮時,不宜過緊,也不宜過鬆,過緊時會導致傷肢的缺血壞死。過鬆時起不到包紮作用,同時也起不到壓迫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給予註明,並在後送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3***、止血:方法有:用手壓迫止血:如出血量較大,應以手將出血處的上端壓在鄰近的骨突或骨幹上。用清潔的紗布、布片壓迫止血,再以寬的布帶纏繞固定,要適當用力但又不能過緊。不要用電線、鐵絲等直徑細的物品止血。如有止血帶,可用止血帶止血。如無止血帶可用布帶。上肢出血時,止血帶應放在上臂的中上段,不可放在下1/3或肘窩處。以防損傷神經。下肢止血時,止血帶宜放在大腿中段不可放在大腿下1/3、膝部或腿上段。傷止血帶時,要放置襯墊。上止血帶的時間上肢不超過1小時,下肢不超過1個半小時。

  ***4***、臨時固定:傷肢的位置:儘可能保持傷肢於傷後位置,不要任意牽拉或搬運病人。固定器材的選擇:最好用夾板固定,如無夾板可就地取材。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可利用自身固定,如上肢可固定在軀體上,下肢可利用對側固定。手指可與鄰指固定。

  ***5***、傷員搬運:

  a、現場搬運

  單純的顏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臨時固定後可挽扶傷員離開現場。

  膝關節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運傷員離開現場。

  頸椎骨折:一人雙手托住枕部、下頜部,維持頸部傷後位置,另兩人分別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

  胸腰椎骨折:一人托住頭頸部,另兩人分別於同側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雙下肢,維持脊柱傷後位置。

  髖部及大腿骨折:一人雙手托住腰及臀部,傷員用雙臂抱住救護者的肩背部,另一人雙手托住傷員的雙下肢。

  b、途中搬運

  傷員在車上宜平臥,一般情況下,禁用頭低位。以免加重腦出血、腦水腫,如遇昏迷病人,應將其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窒息。

  頭部應與車輛行進的方向相反,以免暈厥,加重病情。護送中如病人有生命危險,應一邊搶救一邊護送。

  ***3*** 預 防

  通過運動改善身體平衡 增強體力

  七、肌肉痙攣

  ***1***症狀與體徵

  肌肉劇烈而突然發生的痙攣性或緊張性疼痛,肌肉堅硬、疼痛難耐,往往無法立刻緩解,處理不當時會造成肌肉的損傷。

  ***2***處理

  小腿肌肉痙攣:改臥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緊握前腳掌,忍著劇痛,向外側旋轉抽筋的那條腿的踝關節,劇痛立止。旋轉時動作要連貫,一口氣轉完一週,中間不能停頓。旋轉時,如是左腿,甩逆時針方向:如是右腿,按順時針方向:如有人幫助,因是面對面施治,施治者的方向正好相反,而腳關節的旋轉方向不變。要領是將足向外側一扳,緊跟著折向大腿方向並旋轉一週,旋轉時要用力,腳掌上翹要達到最大限度。

  如果是游泳時抽筋,採用上述法止痛在操作手法上有一定困難。因此,游泳時抽筋仍是採用手使勁往身體方向扳腳拇趾的方法。扳拇趾時,大腿要儘量向前伸直,同時腳跟向前蹬。

  ***3*** 預 防

  1、注意保暖

  2、運動前熱身

  3、合理飲食

  八、運動中腹痛

  ***1***處 理

  ***1***運動中出現腹痛不應驚慌,應當減速慢跑,加強深呼吸,調整呼吸和運動節奏。

  ***2***用手按壓腹痛部位,或彎腰慢跑一段距離,一般腹痛可以減輕或消失。

  ***2***預 防

  ***1***遵守科學訓練原則,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負荷,加強身體綜合訓練,提高心肺功能。

  ***2***充分的準備活動,能加快體內代謝過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靈活性,保證器官系統間協調工作,而且通過肌肉活動起到協調作用,使人體儘快進入運動狀態,避免了運動過快使胃腸道缺血缺氧發生胃腸痙攣或功能紊亂。

  ***3***合理安排飲食,運動前不能吃得太飽或飲水過多,特別是運動前喝大量冷飲料、飯後應休息1.5~2h才能進行劇烈活動,運動前避免吃容易產氣或難以消化的食物,也不能空腹參加劇烈運動。

  ***4***運動中注意呼吸節奏,中長跑時要合理分配跑速,避免呼吸肌疲勞或痙攣。

  ***5***夏季運動時要適當補充鹽分,以免水鹽代謝失調。

  ***6***對學生原有疾病應有一定的瞭解,勸其早就醫,在治癒前應避免高強度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