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畢業論文
企業轉型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持續競爭優勢,實施轉型的前提是明確企業轉型動因,而轉型因子的識別是明確誘發轉型動因的前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業務時機選擇
Ebben認為,企業原主營業務難以適時地剝離或潛在主營業務難以適時地引入,即使這些業務能夠相容相長,也會增加運營成本,這樣往往會導致企業競爭優勢弱化。因此,轉型戰略時機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尤其是在充滿動盪性、突變性和隨機性的不確定環境下,時機也被認為是一種租金。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業務及時機選擇影響因素分析
1.企業轉型業務選擇分析
企業的業務方面,需要建立三個層面的產業:在第一層面發展和保有核心業務,在第二層面建立新業務,在第三層面選擇企業長遠發展的新生業務。當企業成長出現有持續無成長、持續成長或衰退等情形時,需要對業務的進入或退出做出如下判斷:建立保持核心業務;選擇企業長遠發展的新生業務,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大,利潤空間多;原主營業務與潛在主營業務的取捨。
2.企業轉型時機影響因素分析
由上文分析知,對企業戰略業務的進入與退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業務生命週期;業務間資源的銜接度及企業發展的內外環境;進入和退出業務的市場競爭度。考慮其他競爭者的進入和退出市場的時機選擇;戰略業務退出的動力結構。通過企業層動力和產業層動力之間的相互關係確定;公司內部選擇環境。包括形成中層管理人員行為的結構背景和戰略背景。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最佳時機的選擇分析
1.企業成本利潤曲線下轉型時機分析
為了便於對轉型時機的研究,現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劃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枯竭期五個發展階段。生命週期下企業的收益、成本與利潤在生命週期理論前提下,綜合企業運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比較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生命週期階段成本、收益及利潤,界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的最佳時機。中線為企業總收益,即TR=PQt,P為單位產品價格;Qt為產量隨時間變化的函式為便於研究,將企業收益函式簡化,忽略其他因素。在企業形成期、成長期總收益曲線持續增長,當企業進入成熟期時,m點收益最大,隨著成熟期結束收益曲線呈現下降趨勢,直至枯竭期。線①與線②的間距為企業成本。該成本包括固定成本FC和變動成本VC兩部分。線為企業未進行轉型時的企業利潤。該利潤為企業收益與企業成本之差。其變動規律與企業收益曲線一致,均是先升後降,在與橫軸交點e處利潤為零。隨著產品市場不斷擴大,技術不斷成熟,利潤空間巨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潛在以及現有競爭者進入當前市場,激發了更多的企業競爭者尋求替代產品,然而,隨著消費者偏好發生改變,產品市場趨於飽和狀態,企業經營利潤被分散。最終無利可圖。此時,轉型必須強調原主營業務的退出和潛在主營業務的接替,因變數D附值為1。這表明,企業進行轉型時,首先需完成主導業務的轉換,與轉型前相比,需要多付出行業轉換成本。其中,企業轉型成本等於行業重構成本與行業轉換成本之和;D為時間定性虛擬變數。線③表示進行轉型時的企業利潤。處於轉型時期的企業需要承擔日常經營成本外,還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致力於轉型,因此,該曲線低於未進行轉型時的企業利潤,企業轉型時的利潤與未轉型時企業利潤變化規律一致,先升後降,到達n點時已無利潤,直至虧損。
2.企業轉型最佳時機的界定
首先,企業若選擇在技術已經成熟,消費者偏好發生改變,產品市場趨於飽和時轉型將要付出較多的行業重構成本和行業轉換成本。因此在枯竭期進行轉型,事實上已經延誤了最佳時機,成本不經濟。可見企業轉型應選擇在市場飽和前進行,即t
範文二:管理會計理念在企業轉型中的應用
一、企業成功轉型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會計理念
1.企業產品轉型中管理會計理念的運用
國內企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率持續下降,僅依靠數量的人口紅利已然成為歷史,而21世紀以來,中國擁有高學歷高素質背景的畢業生與日俱增,企業環境知識化,不僅依靠人口更依靠知識技能的人口紅利是未來的優勢。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趨勢已然不可改變的情況下,企業增長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盈利能力來實現,利用新的人口紅利來解決舊的人口紅利消失的問題,揚長避短,積極推進產品轉型,大量引入高知識高技能的優秀人才來研發生產市場需求量大、高附加值、盈利能力強的差異化產品,加快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集勞動、知識、技能為一體的密集型產業,大力研發、設計、生產高科技裝置、資訊化智慧化等高附加值、高盈利性產品,進而獲取利潤,將由於員工知識水平上升引起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弊端轉化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一種人力資源優勢。此外,在自然環境與資源承載力接近極限的情況下,現代企業產品需要轉向低能耗、低碳化、迴圈化。產品轉型會增加一定的研發管理成本,但一方面管理者應該具有戰略意識,認識到其對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益處,差異化、節能環保型生產有助於提升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增強客戶忠誠度,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另一方面,全面進行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核,可以抓住商戰先機,降低機會成本,以需定產,減少庫存,消除非增值環節,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流程,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合理的獎懲機制可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縮短勞動時間,降低勞動成本的同時增加產品附加值。可見,產品轉型中充分合理運用管理會計的理念可以減少其風險,降低機會成本,增加利潤的同時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
2.企業管理轉型中管理會計理念的運用
企業轉型的一個重點便是管理轉型,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有以下特點:追求由投資和需求拉動的規模增長,這在經濟增速下滑以及國內外需求降低的情況下顯然難以實現;熱衷於哲學層次上的管理思路和經營戰略的思考,過度關注空泛的理論,管理理念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在實踐中也是遵循形式主義,浮於表面,停留在“差不多”的層面上,並沒有科學具體的計劃方案,導致整體效率低、成本高、浪費嚴重,企業價值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管理會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利用大量資料處理技術方法及管理理論思想對企業進行全方面、全過程的預測、決策、考核、評價,追求科學與藝術、嚴謹與靈活、理論與企業實際的結合,使管理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理有據,分階段分步驟地有序進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另外,人性化和戰略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高效率的資源配置、全面系統控制及風險管理、成本最小化及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管理會計理念都能有效解決傳統粗放型管理的“差不多”現象,使管理更深入,更到位,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長期規劃企業發展。在企業管理中充分合理地運用管理會計理念將會有效的幫助其轉向精細化、戰略化、將藝術與科學相互結合,強調精確性、具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集約化,即精細管理。不僅如此,從財務、顧客、內部業務、學習和成長四個不同視角進行績效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理念,能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3.商業模式轉型中管理會計理念的運用
總結我國傳統的商業模式:工業企業是投資建廠、招聘工人、採購物資、組織產生、銷售產品、回收貨款、再生產、再銷售,沒有整合供應鏈,沒有打通價值鏈,成本高,利潤小;商貿企業是先採購後銷售,或者先銷售再採購,或者代理採購銷售,其中融資性貿易、大宗商品融資有一些創新,而一些企業出現了重大經營損失廖家生,2015。企業管理者不能只關注內部動態,還需要充分及時地瞭解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等企業群體的相關資訊,運用以需定產或者以產定銷以及對業務流程進行績效管理等管理會計理念,利用網際網路其特有的資訊傳遞共享功能,及時有效的蒐集處理大量資訊,及時有效的蒐集處理大量資訊,提高企業管理效率以及規劃、決策、控制能力,進而運用價值鏈分析,計劃、協調、執行、控制和優化各種活動與過程進而降低成本;此外,可運用促進價值創造、支援投資決策以及風險管理等理念幫助企業財務管理從傳統的核算型、管控型向價值型決策型轉變,以緩解融資難且資金週轉緩慢等問題。充分合理地運用管理會計理念,組合“產業、金融、網際網路”三個要素廖家生,2015,促進商業模式轉型。
二、管理會計發展面臨的問題
1.管理層對管理會計的不重視
雖然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較快,國內需求較大,但部分企業管理者對管理會計並沒有予以重視,企業中也沒有設定單獨的管理會計機構,而只是作為財務部門的一個分支,其應用範圍也比較狹隘,部分企業財務人員甚至並不瞭解管理會計。部分企業高層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僅僅是銷售核算、成本核算、利潤核算、編制預算等簡單的運用,其角色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支援決策的資訊系統,並沒有上升到參與決策、制定戰略、風險控制、績效管理的高度。在企業管理層對管理會計不重視的組織環境下,管理會計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只有上升到戰略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控、投資決策的高度,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考評才能最大程度的幫助企業成功轉型,然而這一理想狀態必須結合良好的企業規章制度、企業文化,企業組織結構,所以,高層管理者對管理會計應該有正確的認識,為管理會計理念企業中充分運用提供支援,尤其是企業面臨轉型,更需要管理會計理念保駕護航。
2.管理會計理論缺乏中國特色
管理會計具有技術,組織,行為,情景四個維度,後三個維度可以統稱為管理情景,具有鮮明的本土化特徵,充分反映著我國特有的制度文化背景,而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在現實中的運用也強力受到管理情景的影響,共生互動胡玉明,2015。但是,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和應用開始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歷程比較短,雖然取得了不少進步,但其中很多理論都是直接借鑑國外的,並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國外的管理理論照搬到中國並不能很好的適應國內的本土化特徵,比如美國CMA公司金融中的金融工具拿到我國並不適用,因為我國沒有美國活躍的金融市場,籌融資環境。好的管理會計理論必須立足其發揮作用的環境,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因此,要想管理會計理念在經濟“新常態”、企業轉型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結合中國國情,瞭解中國特色,瞭解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瞭解管理會計理念應該在企業轉型中發揮何種作用,從而成為企業成功轉型的得力助手。
3.管理會計資訊化的安全問題
經濟全球化,企業集團化,企業組織結構無邊界化都促使企業需要蒐集處理大量資料資訊,從眾多的資訊中提取對企業經營管理有用的,並進一步分析加工,傳統的手工記賬不可能勝任,目前國內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財務資訊共享中心,所以,管理會計資訊化是必然趨勢。管理會計資訊化是運用計算機、網路通訊為主的資訊科技對管理會計進行獲取、加工、傳輸、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及時、全面的資訊。但是,管理會計資訊的安全卻並沒有很好的保障,企業內部控制的不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業人工資訊保密性意識不足、操作的不規範、及網路本身的安全問題等等都會是資訊的安全性沒有保障。所以,要想實現管理會計資訊化還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
4.管理會計教育不足導致管理會計人才缺乏
管理會計地位在近幾年才日益凸顯,之前並沒有受到高校教學的重視,一直都是納入財務會計教學範圍之下,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教育體系,這導致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嚴重缺乏,不能滿足目前國內對管理會計人才需求劇增的情況。在政府積極倡導支援管理會計發展的情況下,應對國內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專門的CMA管理會計師培訓機構,培訓時間只有一兩年,而實際的教學時間只有半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應試教育”,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管理會計專業人才不具備綜合知識素養,面臨變化迅速的複雜外部環境,能否靈活運用書本知識滿足企業轉型的對管理會計的需求存在很大懷疑。管理會計專業型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相關技術,還要懂經濟學知識,懂公司治理,具有戰略思想,瞭解中國特色與國情,具備大資料時代資訊處理能力,目前國內的管理會計教育卻遠遠滿足不了這些要求,管理會計專業型人才缺乏成為必然。為了填補管理會計人才缺口,高校教育必須有意識加大對管理會計人才綜合知識素養的培養,管理會計不應只是財務會計教學中的一支,而應該形成自己的課程體系,國家應支援管理會計教育工作的快速順利進行。
三、總結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時期,伴隨著經濟“新常態”,企業所處的營商環境迫使企業也必須進行轉型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獲得可持續發展,企業轉型主要指企業產品轉型、管理轉型以及商業模式轉型,而管理會計理念的充分合理運用能有效地促進企業各項轉型。高層管理者應該正確認識企業成功轉型中管理會計理念的重要性並給予支援,提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以使其能充分發揮其應用的作用。雖然,管理會計理念是企業轉型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但考察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及實際應用都存在一些問題,管理層的不重視、管理資訊保安問題、教學不重視導致專業人才缺口大、缺乏中國特色等,都制約了管理會計理念在企業轉型中的運用,只有解決了這些已顯現及潛在的問題,才能充分合理的運用管理會計的諸多理念,為我國企業轉型甚至我國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