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論文範例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生存環境。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企業管理創新

  摘要 管理創新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實現企業發展願景的內在需要。對管理創新進行清晰地界定,全面分析管理創新的有利因素和阻力,深入探索實踐管理創新的方式方法,對於指導企業有意識地開展管理創新活動,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企業管理 創新 途徑

  管理創新是企業的內在屬性。對於一個不斷在市場競爭中磨礪、不斷謀求發展的企業而言,適時、適當地開展管理創新,既顯得十分必要,也顯得十分自然。很難想象,在殘酷、激烈的市場中,哪一個企業在管理上固步自封而能夠存活下來。但我們必須同時認識到,管理創新本身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風險,不恰當的管理創新,或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不僅不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反而可能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害,甚至可能將企業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管理創新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認識,指導我們的企業科學地開展管理創新。

  一、管理創新的界定

  1、管理創新的定義

  到目前為止,國際、國內對於管理創新並沒有一個統一、全面、準確的定義。持不同觀點的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為管理創新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根據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闡述的“創新”的含義,中國人民大學王建軍博士認為:管理創新,就是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組合列入企業管理系統,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創新活動並創新效益,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種較為穩妥的表述,我們暫且採用這一定義。

  2、管理創新的目的

  對企業而言,無論是進行具有全域性性還是區域性性的管理創新,其目的都在於變革和改良企業各類資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業利用各類資源的效率,提升企業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適應當前及未來各種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好地實現企業未來的發展願景。

  3、管理創新的內容

  管理創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知識、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創新。按照管理職能的不同,管理創新可分為目標、計劃、實施、控制、領導、組織、人力資源等管理職能的創新。按照業務組織的分類,管理創新可分為管理模式創新、競爭戰略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標準創新、企業文化創新、組織結構創新、管理制度創新。按照職能部門的不同,企業管理創新可以分為研發管理創新、生產管理創新、市場營銷創新、供應鏈管理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財務管理創新、資訊管理創新等。

  4、管理創新的主要階段

  根據管理創新方式的不同,管理創新可以分為全新型管理創新和引進型管理創新。這兩種管理創新所需經歷的過程基本相同。

  第一階段:發現問題。這也往往是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起因所在。在企業的運營中,企業的管理者面對競爭對手,經常能夠感受到企業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距,致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缺乏競爭優勢,又或者管理者居安思危,感覺到企業在提高效率、培養競爭力的過程中,某些方面明顯還有改進的空間,促使管理者對企業運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界定並探究原因。

  第二階段:尋求創新方案。這一階段是全新型管理創新和引進型管理創新的主要區別階段。企業既可以根據所發現的問題,採用全新的思想或方法,自主發明和實施全新的管理方式來進行改進,這就是所謂的全新型管理創新,也可以從外界借鑑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即所謂的引進型管理創新。一般而言,企業會從不同的角度,就某一方面的管理內容選取多種創新方案以備選擇。

  第三階段:評估和決策創新方案。根據自身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必須對創新方案進行評估和遴選。全新型管理創新未必經濟,引進型管理創新又未必適應企業實際情況。又或者,其所尋求到的創新方案的效果未必就能超過目前既有的運作方式,是否進行管理創新還不一定。但無論如何,企業都必須全面權衡之後作出一個決定。

  第四階段:管理創新實施階段。管理創新必然涉及新技術運用、業務流程改造或者人力資源調配,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必須積極穩妥地予以實施。如果沒有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實施方案,或不能及時調整管理創新的步伐、步驟,又或不能獲得員工理解,往往可能導致管理創新的半途夭折。

  二、管理創新的動因和阻力

  前面已經提到,管理創新存在一定的風險。要想成功地實施管理創新,達到預想效果,必須對有利於企業管理創新的因素加以利用,對阻礙管理創新的因素予以化解和排除。

  1、管理創新的動因

  1外部動因。

  一是新思想、新技術的出現。一種新的管理思想、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往往可能推動整個行業管理方式的轉變,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忽視新思想、新技術的運用,就很有可能使企業的管理方式趨於落後。二是社會和文化環境的改變。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都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需要企業不斷對管理方式進行調整,更好地適應這種改變。三是資源環境的約束增強。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和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人們越來越普遍認識到很多資源不可再生,生存環境一旦破壞難以修復,從而使人們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這也對很多企業的管理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適應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四是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可供人們選擇的新產品、新服務越來越多,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必須不斷進行自身調整,提高生產力。

  2內部動因。

  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不只是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企業管理者總是在追逐成本的最小化、利潤的最大化,這促使管理者不斷尋找企業運營管理中不合理、效率不高的環節,謀求改良或改革途徑。同時,受市場競爭環境的影響,企業管理者有一種自然的危機感,主動尋求創新、超越競爭對手的方式和方法。而對於被管理者而言,他們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受眾,按照組織行為學的理論,這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也直接關係到被管理者的工作滿意度,關係到被管理者自身價值的實現,對他們而言,也有一種改良管理方式的願望,這種願望也同樣是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內部動因之一。

  2、管理創新的阻力

  儘管企業管理創新有著有利的外部、內部動因,但它的推行絕不可能一帆風順,它必然面對以下一些因素的阻力。

  1文化因素。企業文化伴隨企業的成長不斷強化。在中國,受東方文化的長久薰陶,企業普遍較為缺乏創新、冒險精神。另一方面,存續時間越久或者規模越大的企業,愈加趨於保守。對於這些缺乏創新、冒險精神的企業來說,他們往往會擔心創新的管理方式可能導致企業的狀況不如從前,會使企業走下坡路。

  2利益因素。在特定的管理模式下,總有部分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獲得一些特定的利益。一旦企業進行管理創新,很有可能觸動他們的利益,甚至讓他們砌底失去特定利益。一經權衡,這些既得利益者會採取各種方式抵制管理創新的推進。

  3習慣因素。對於一些長期在某種管理模式下工作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他們已經習慣於他們日常的工作方式、內容,害怕適應不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內容,或是無法掌握新的管理技術,從而對管理創新懷揣一種牴觸情緒。

  4認知因素。儘管管理創新與科技創新同樣重要,但是相對於科技創新而言,管理創新顯得較為“隱性”,且其產生的效果,往往沒有科技創新帶來的效果那麼直接,因此往往也容易得不到足夠重視,難以保證實施力度。

  三、企業增強管理創新能力的途徑

  1、建立創新型的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是全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們都有可能成為管理創新的發起者和執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須在企業建立一種與時俱進、敢於創新的文化氛圍,幫助員工培育和建立創新觀念,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始終依靠創新。一旦企業全體員工建立起了樂於創新、勇於創新的價值觀,企業的發展也就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例如,海爾連續14年以年均82.8%的速度高速前進,就得益於其創新型的文化激發出的發展活力。

  2、建立有利於管理創新的組織結構

  從西方企業的創新實踐來看,為了應對日益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和市場需求,增強管理創新和適應能力,其組織結構逐漸朝著三個方向發展:一是小型化。即對企業進行“化大為小”,把大公司分解為小公司或模擬小公司,鼓勵小公司擔負職責,激發創新活力。二是扁平化。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層次不斷增加,企業的管理呈現官僚式的低效率,因此目前很多企業開始在組織結構設計上採用管理層次很少的扁平結構。例如日本的豐田公司,從總裁到第一線基層管理員工之間只有五個層次。三是有機化。也可稱為組織結構的柔性化。有機的組織結構類似一個生命有機體,這種組織結構在複雜多變的條件下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可以及時地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作出靈活而有效地反應。對我們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而言,在一味強調“做大做強”的同時,也應該向國外先進企業學習,吸收借鑑他們這些優化組織結構的做法,不斷增強自身創新和適應能力,才能在複雜激烈的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3、建立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分享機制

  21世紀是屬於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不斷更新,企業必須努力將自身打造成學習型組織,才能不斷從外部吸取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才能保持企業的知識、理念不至於落後。而外部不斷更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正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源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實質上也正是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對這些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加以吸收應用的過程。與此同時,當外部這些新的東西吸收到企業內部後,還應當建立起知識分享機制,每個員工都奉獻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並隨時可以學習他人貢獻的知識,互通有無,更加有利於企業員工的知識積累。

  4、建立管理創新激勵機制

  管理創新激勵機制的建立,有利於激發員工研究、提出管理創新方案的熱情。事實上,僅僅依靠少數的管理者,很難使企業持續保持管理創新的動力,也很難全方位地在企業內部開展管理創新,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全部員工的創新熱情和聰明智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認為,僅靠單純的行政命令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力,個人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遠遠超過企業的期望,同時員工同樣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而言,所需要做得就是把創新的權利真正賦予每一位員工,給予員工持續的創新支援,充分發揮員工的創新自主性。例如豐田公司,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汽車企業之首,很大原因在於它每年有100萬個創新,人均貢獻35條創新,這也是它保持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國內很多企業,都建立了員工創新建議一旦採納即給予物質獎勵的措施,這樣的措施和機制無疑對加強管理創新是十分有利的。

  篇2

  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摘要:受企業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著種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和發展。為更好地規避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必須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提高企業風險識別、評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於未然,將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保障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生存環境。風險是市場的靈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其運作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有產生風險的可能性,企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各種風險,其中有些風險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危及企業的生存。從本質上來講,企業經營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偶然性等特點。因此,對於企業來講,要完全消除企業生產經營中所有的風險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另一方面來講,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贏利能力與其抗風險能力是成正比的,沒有對於風險的準確認識和把握,從而實現對於風險的主動防範和控制,就難以保障企業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因此,為有效地規避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必須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全面分析形成企業經營風險的各種因素,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提高企業風險識別、評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於未然,將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一.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市場經濟條件下收益與並存,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最為重要的獨立主體現代,其生產經營活動處於一定的環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具體包括政策因素、市場因素、社會因素、科學技術因素、自然因素等。

  首先,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離不開國家的巨集觀調控行為的支援。而國家巨集觀調控相關政策,如國家信貸、銀行利率等,尤其是產業、行業政策導向的變化等都使得企業的經營環境面臨重大的改變,對企業的運營造成直接的影響,而且往往是負面影響,使企業經營遭遇風險,影響其正常運作[1]。

  其次,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市場的急劇變化,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具不確定性,隨時都有可能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替代性產品或服務的出現導致產品銷售受阻,影響企業的存貨流動率,大大提高了企業存貨變現的風險;對正處於衰退時期的產品或服務企業自身必須積極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否則將失去消費者,無法保障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採購市場價格變化劇烈將會對於企業原材料的採取將產生直接的影響,甚至於出現因庫存不足而停工待料或影響銷售的狀況。

  第三,各種不可抗力導致的風險,如地震、海嘯等各種自然災害都極有可能使企業面臨巨大的損失。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地區或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波動都或多或少地對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如2008全球金融海嘯中我國許多企業面臨倒閉的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二內部因素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企業經營風險產生的原因絕大部分源於企業內部,產生經營風險的外部因素除了更種不可抗力所導致的風險外,一般都可以通過良好的風險預警和機制進行有效的識別和採取積極的調整措施。因此,對於企業經營風險產生的內部因素要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注。具體來講,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的內部經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風險意識。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對於風險的認識還明顯不到位,只是簡單地憑藉個人個人的主觀判斷和經驗進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主觀隨意性大,對於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風險管理往往是呈間斷性的特點,難以保障企業對市場的變化作及時積極的應對[2]。另外,風險管理意識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缺乏和不健全,根本談不到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日常化和專業化,導致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始終停留於追求眼前利益的較低層次上。即使成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也難以真正地履行其應有的獨立、有效的風險管理職能,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流於形式。

  二是,根據我國企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來看,決策失誤成了導致我國企業經營風險的關鍵性因素。究其原因在於當前我國很大一部分的企業決策機制不完善,決策目標的短視化,只顧眼前利益,無視企業資源條件的限制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現代,決策程式規範化有待強化,決策行為個人色彩濃重,等。

  三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及健全是提高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水平的前提。整體上來看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狀況不容樂觀,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來看,當前部分企業管理層仍未正確認識到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聯絡,兩者未能實現有機結合。

  四是,我國企業,尤其是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仍處於較低層次,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並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必須會危及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如不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忽視人力資源要素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造成企業人才的短缺和不足,無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員支援。另外,受財務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財務風險成為企業經營風險種類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資本結構不合理、應收賬款管理不及時等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風險。

  二.企業經營風險控制的對策分析

  一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首先,風險與機會並存,企業經營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各類的風險,經營風險存在於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經營管理者,尤其是核心決策層的風險意識則是企業有效進行經營風險控制的前提。只有經營管理者從思想上重視企業的風險管理,認識到風險對於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提高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對可能面臨的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企業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將風險防範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的整個過程,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預測、識別、判斷、控制和處理,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3]。另外,培育和深化富有特色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既能夠有效的整合企業各類資源,為企業經營風險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業氛圍,更有利於風險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規避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二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

  對於企業來講,外部環境的變化是難以準確預測的,企業一定程度上對來自於外部風險是難以實現對其的全面控制。但另一方面,並不等同於企業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難以有所作為。為有效應對各類外部風險,可以通過對外部環境的密切關注、深入分析,把握其變化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對於外部環境及時做出適時的靈活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強化企業對於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將可能產生的損失降至最低水平。企業要時刻關注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化現代,尤其是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方面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對政策的變化對企業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及時做好預算;時刻關注競爭對手及市場的變化,對市場進行深入全面的調查,強化企業對於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注重產銷的有機銜接,及時調整策略;另外對於企業目標群體的變化要給予全面關注和把握。

  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對於企業經營風險的管理重點在於對於經營風險的事前預測與防範,將風險遏制在其產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系統,對於可能出現的風險有明確的認識和詳細的克服預案,積極做好準備應對措施以將控制風險的進一步擴大。通過相應的診斷工具對於經營風險的各種徵兆進行分析、判斷,一旦發現可能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的因素就及時發出警告。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應時刻關注風險預警系統的運作,根據相應的指標,尤其是可量化的財務指標,準確評估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危害,適時地調整企業的發展策略,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其次,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防範必須有一套與之相配合的企業風險防範制度作為支援,實現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制度化、程式化及科學化。具體來講,建立健全企業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如資金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等,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負責的良好生產經營秩序,尤其要注意制度規定的可操作性,加強制度落實的監督與管理工作。

  四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

  企業內控的加強是保障企業經營合法性、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和防範企業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為有效的途徑。從企業發展具體實踐來看,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責任之一。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完善內控業務流程、制度體系的建設工作,落實企業內控執行情況的檢查工作,將內控理念融入企業的日常經常管理過程中[4]。另外,企業財務內控作為企業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其在企業經營風險防範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五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首先,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最為核心的資料,不論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防範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強化最終都離不開企業員工的支援,尤其是核心員工的流失、人員的頻繁流動等將直接對於企業經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需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在於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與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不斷地強化員工與企業兩者間的合作互利共贏關係。培養起員工對於企業的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企業的發展與自身緊密結合起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為推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現代,有效的防止企業的人才危機。

  其次,以財務管理為核心,通過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體帶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達到有效防範企業經營風險的目的。具體來講,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管理工作置於事關企業穩定發展的位置,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分析、預測功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充實的資料支援[5]。同時在負債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實現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安排和優化調整,避免因財務負擔過重影響企業的償付能力造成財務風險的產生。

  第三,在做出相應的決策前,需加強市場調查,對於投資決策的可行性分析進行全面分析,對於可能遇到的各類風險做全盤考慮,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或非理性的決策使企業面臨巨大的風險。

  另外,誠信經營,塑造企業良好的商品信譽和品牌形象,也是企業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重要途徑。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誠信為本,培育和強化企業的誠信經營理念,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企業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企業形象和企業品牌的美譽度。

  參考文獻:

  1.邢春萍.淺析如何發揮財務作用以防範企業經營風險[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2.姜豔豔.基於財政政策的中小企業經營風險規避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019,11,21-23.

  3.張炳蓮.淺談金融危機下的企業經營風險防範[J].現代商業,2009,30,12-13.

  4.賓愛琪.論我國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與控制[J].學術論壇,2009,10,34-35.

  5.豐國金.建立內控制度防範企業經營風險[J].內江科技,2009,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