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是怎樣的呢?大自然的奧祕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異同點。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資料和圖片,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總結的能力。
2.分析比較不同昆蟲發育過程,形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概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關注昆蟲在自然界和人類的生活中的作用。
2.辯證地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
1.描述家蠶、蝗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
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異同點。
三、教學難點
說出昆蟲變態發育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有關家蠶、蝗蟲生殖發育的視訊、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新課引入 |
PPT展示:腦筋急轉彎──毛毛蟲過河。展示答案──變成蝴蝶後飛過去! 【提問】這個表述可能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是卻揭示了蝴蝶的一個生命現象。毛毛蟲是直接變成了蝴蝶嗎?你還知道哪些昆蟲具有這種現象?是所有的昆蟲發育都經過這些階段嗎?這就是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 |
學生思考問題,利用生活經驗只要能答出從毛毛蟲到蝴蝶還有一個繭的過程就可以,以此進入新課的學習。 | 設定情景,旨在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命現象並提出問題的能力。 |
家蠶的生殖和發育──變態發育 |
請飼養過家蠶的同學簡單介紹飼養過程。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觀察與思考1中的排序。 依次出示PPT,根據圖片提出相應問題,例如:1.幼蟲的身體顏色為什麼會變化?幼蟲期出現的一些淡黃色片狀物是什麼?2.什麼時候開始吐絲?等等,根據學生回答講述有關蛻皮、各時期發育時間等一些發育過程中的現象。 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任務:課本觀察與思考2及討論。將討論題2放在最後討論回答,同時視訊播放花椒鳳蝶的發育過程,PPT出示蒼蠅和蚊子的發育過程,簡單介紹。 【提問】為什麼低窪多水的環境中蚊子比較多? 在不同的發育時期,家蠶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也不同,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請同學介紹我國的養蠶歷史和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 |
仔細傾聽同學的介紹,認真完成課本練習。 根據PPT展示的圖片思考問題,並通過回憶八年級上冊的內容,瞭解家蠶在發育時脫去的殼是它的外骨骼,因為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長大。 小組自主討論交流,通過比較家蠶三個時期的特徵,領悟變態發育的概念。理解昆蟲的變態發育使其能適應多種環境,是它們能廣泛分佈的原因之一。 |
希望經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自己總結歸納出知識。 設定有關蚊子的問題旨在使學生領會到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並通過介紹我國的養蠶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蝗蟲的生殖和發育 |
自然界中有那麼多昆蟲,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和家蠶的發育過程一樣呢?我們來看看蝗蟲這種常見昆蟲的發育過程。 PPT出示蝗蟲的發育過程,讓學生觀察。 【提問】1.為什麼圖中把蝗蟲的幼蟲稱為若蟲?2.仔細觀察,幼蟲和成蟲區別在哪裡?3.蝗蟲的發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根據學生回答講授若蟲與成蟲的區別,為什麼還可以叫做跳蝻。 【提問】哪些昆蟲和蝗蟲的發育過程相似?視訊播放蟬的發育過程。 |
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問題,瞭解若蟲、跳蝻等一些生物學名詞,理解蝗蟲的發育過程,並能舉例說出一些發育過程類似的昆蟲。 觀看視訊,再一次熟悉發育過程。 |
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視訊,並提出相關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事實中抽提出生物學知識的能力。 |
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 |
小組討論:家蠶與蝗蟲的生殖發育的異同點,完成PPT表格。通過比較兩種生殖發育的不同點,明確兩種變態發育的概念和不同。 | 通過比較不同的發育過程,總結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 呈現兩種發育過程,便於學生比較。 |
技能訓練 | 討論課本的“技能訓練”,【提問】問題的具體、明確、可探究性方面考慮。 | 分析討論,回答交流 | 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 |
課堂小結 | 請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寫出知識結構。 | 整理知識 | 學會歸納總結。 |
作業 | 蒐集昆蟲和人類生活關係的資料,製作小報,班級交流。 | 課後實踐 | 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關係的教育。 |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
1.變教材為故事,以故事說科學
將教材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展現出來,將科學知識溶入故事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配以視訊剪輯,進一步調節了學生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寬鬆、愉快而和諧,學習變得輕鬆愉快,體現了快樂學習的特點。課堂表現了對學生足夠的關注,體現了《生物課程標準》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將感情教育滲入到課堂,彰顯人文關懷
通過對花椒鳳蝶的幼蟲“從出生變失去了媽媽,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勇敢獨立面對”的感悟,不僅使學生領悟到花椒鳳蝶的幼蟲這種獨立自強的精神值得學習,同時也聯想到人類從一出生便有媽媽的百般呵護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由此激起對母愛的深思。在這裡,不僅使學生感受了情感的培養,同時也體現了人文的關懷和對生命深層的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義既是勇敢面對生活完成肩負的使命!
3.開放的 教材使用理念
傳統的教材觀將教材神聖化,強調教師必須對其絕對服從它認為教材的價值在於“規範”教學,教師必須持有一顆“崇敬”之心,不主張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設計者和組織者,積極主動地去選擇和增添教學資源。這種教材觀割斷了課堂教學內容與豐富的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絡,限制了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空間,抑制了教師的創造性及其教學的個性化,容易導致學生對教材乃至所有書本的盲目崇拜,扼殺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也使教師無法在教學中找到其生命的價值和職業的樂趣。有鑑於此,我在深刻理解和領會《
生物課程標準》
的要求基礎上,轉變觀念,樹立更加開放的、科學的、人性化的“材料式”教材觀,將教材看作是學生學習的“資料”,是教師加工和創造的“材料”,是實施學科教學的工具,是達成“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載體,對教材可根據學生情況顛倒呈現順序、增刪等,應變教師“教教材”為“用教材”。將教材內容更以興趣盎然的電影故事的方式呈現,正是這種教材理念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