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脈說家訓閱讀答案

  已廣為人知的家書,是家訓的一種重要形式。家書往往隨事而寫,有感而發,儘管不很系統,但富有情感,詞氣真切。在家書中,有的直接點出了教子的主題,如西漢劉向的《誡子歆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文化一脈說家訓》文章閱讀:

  家訓,是中國歷史上的家長用於訓誡、教育子弟後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誡、家規、家書、家範、家箴、家誥、遺訓等形式。

  家訓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從周文王的《詔太子發》算起,成文的家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學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訓的形式訓誡子弟、垂飭後代。這些家訓有不少一直流傳到今天,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很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有些家訓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語,並將這些警世哲語加以編排、分類,讀來朗朗上口,對今人也頗有警策意義。有些家訓,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除了教子、治家等內容外,還涉及音樂、風俗等內容,簡直可以說是一部家教百科全書了。

  一般來說,家訓的內容包括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立志、氣節、為政等幾個方面,其中又以修身、處世、治家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歷來重視對子孫後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訓中,就是勉子立志、勸子為學、教子修身的內容。教子為學方面的家訓,關於學習方法和治學態度方面的論述所佔比例極大,尤其在家書中,更是佔絕大部分。其中如“志當存高遠”、“有志者當勉學以就業”、“君子憂天下不憂個人”等,,足可讓人奮發;“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當以家聲為要”等,又足可讓守定氣節,義不受辱;反映戒驕戒躁、反躬自省、節慾制怒、淡泊寡慾等思想的訓誡之言也舉不勝舉。

  因為是“家訓”,所以“治家”在其中佔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於中國封建時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僅僅是父慈子孝,耕讀傳家,而且包括了相當部分的有關宗族禮法、墓域祠堂、田產房屋、奴僕侍役等方面的規定。其中立家以勤儉為本的思想為主,中間還夾雜安貧樂道、耕讀傳家、教子當早、教子當嚴、齊家以和、忍讓興家、教子以正等思想,這些思想都是今天應該加以弘揚的。

  已廣為人知的家書,是家訓的一種重要形式。家書往往隨事而寫,有感而發,儘管不很系統,但富有情感,詞氣真切。在家書中,有的直接點出了教子的主題,如西漢劉向的《誡子歆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等。

  與家誡的板起面孔的訓誡相比,家書中那些娓娓道來的長者之言,更富於感染力,更能啟發、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彭端淑的“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堅”等,都是家書中的教育名言。這些名言,今天讀來,仍使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

  ***選自《華人時刊》,2011年第十期,有刪改***

  《文化一脈說家訓》閱讀題:

  小題1:下列關於“家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家訓分家誡、家規、家書、家範等多種形式,歷史上家長用其對子弟後代進行訓誡和教育。

  B.家訓的產生和發展歷史悠久。有些家訓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家訓是周文王的《詔太子發》。

  C.有的家訓除了教子、治家等內容外,還涉及音樂、風俗等內容,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D.家訓中“治家”這一內容佔主要地位,其中安貧樂道、齊家以和等現在也應弘揚的思想在家訓中都有所體現。

  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家訓的內容主要是修身、治家、處世,而家訓中關於學習方法和治學態度方面的論述佔絕大部分。

  B.“治家”不僅僅倡導父慈子孝,耕讀傳家,還起到了強化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作用。

  C.古代家書富有情感而又詞氣真切,那些娓娓道來的長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訓誡更富於感染力,更能啟發、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D.古代家書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充分表現出諸葛亮對求學者的教誨與期望。這些名言今天讀來仍使我們受到鼓舞。

  小題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訓訓誡子弟,這些家訓既教育鼓舞了子孫,又為今人留下了一筆很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

  B.家書中那些含有讓人奮發、守定氣節、戒驕戒躁、淡泊寡慾等思想的訓誡之言舉不勝舉,這和封建士大夫重視對子孫後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關係。

  C.封建士大夫注重“勉子立志、勸子為學、教子修身”,尤其注重“勸子為學”,也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D.對於家訓中有關宗族禮法、墓域祠堂、田產房屋、奴僕侍役等方面的規定,今人需要辯證地看待。

  《文化一脈說家訓》閱讀題答案:

  小題1:B

  試題分析:曲解文意,原文“從周文王的《詔太子發》算起,成文的家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原文強調是“成文的家訓”,並不意味著《詔太子發》是最早的家訓。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瞭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精讀選項涉及到的段落語句,根據對文章的理解,並運用所學的說明文知識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確答案。

  小題2:C

  試題分析:A偷換概念,原文中說“教子為學方面的家訓”關於學習方法和治學態度方面的論述所佔比例極大。B無中生有,“起到了強化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無據。D張冠李戴,“表現出諸葛亮對求學者的教誨與期望”錯誤,文中舉例為家書,自然是教誨子弟後代的。對於說明文語句的理解,一定要精讀選項涉及到的段落語句,並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否則就可能改變原意,造成曲解。

  小題3:C

  試題分析:“尤其注重‘勸子為學’”一句錯誤,文中只是說“教子為學方面的家訓,關於學習方法和治學態度方面的論述所佔比例極大”,可見選項是對原文的主觀臆斷。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瞭解文章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精讀選項涉及到的段落,根據對文章的理解,並運用所學的說明文知識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確答案。當然,運用排除法選擇或驗證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