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與城市記憶閱讀答案

  宜居城市建設不可缺少城市文化建設,而城市文化建設首先是要留住城市記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城市文化與城市記憶》閱讀材料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為了生活,聚集於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於城市。”然而,在城市化程序中,給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字——“拆”。這個“拆”字不僅出現在一些該去除的建築物上,也出現在保留有城市文化歷史記憶的建築物上。這樣的一個“拆”字,拆去了城市的記憶,“對大多數普通的城市居民而言,城市越來越陌生,越來越與他們無關。他們越來越感覺到被城市拋棄的憤懣與絕望。他們與城市記憶一起,像節節被卸下的破舊車廂,遺落在鐵軌上,而城市的車頭呼嘯遠去。它不會返回,因為它已不記得來路。而它所奔向的遠方,卻怎麼也看不清楚”。這種城市人文意象和感受的斷裂,破壞了人們對城市的家園歸屬感。這裡成了“城市文化的沙漠”。

  城市文化的發展既是一個長期的物質環境建設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文化積澱過程,城市中各種文化要素通過城市中的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的載體代代延續下去,形成“城市文化”。美國著名城市學者劉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觀點,非常形象地表達了城市與文化的關係。“城市文化”的內容雖可分為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幾種型別,但其作為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很難界線鮮明地去區分。城市中各種空間環境要素是城市文化最直接和最集中的表現者,城市文化以此為主要載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並左右著城市的品質。

  宜居城市建設不可缺少城市文化建設,而城市文化建設首先是要留住城市記憶。城市記憶以古代遺址、歷史街區、民間藝術、市井生活、傳統建築、民風民俗等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存在著。它不僅代表了城市的過去,更孕育著城市的未來。另外,城市歷史性元素是城市特色的重要體現。每個城市都有在本地域自然環境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記憶。這些文化記憶就是幾千或幾百年來所形成的獨特的歷史傳承、人文景觀、民風民俗、本土特產等,它們集中表現著城市的特殊內涵和風貌,是穩定的異於其他區域的特色資源,是形成城市差異性、特色性的重要構成元素。對城市記憶的價值,專家學者都給予了極高的肯定。義大利建築師阿爾多·羅西畢生探討建築與人類集體記憶之間的聯絡,他說:“記憶是城市的靈魂。” ***選自2011年第5期《新華文摘》有刪改***

  《城市文化與城市記憶》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城市文化”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長期的物質環境建設和長期的文化積澱產生了城市文化。

  B.城市文化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其內容可分為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幾種型別。

  C.城市文化以城市中各種空間環境要素為主要載體,這個載體是城市文化的表現者。

  D.城市文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小題2:下列對文字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普通的城市居民面對一個“拆”字表現的憤懣與絕望,反映了他們對城市的家園歸屬感的淡漠。

  B.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因為城市作為載體包含了種種文化要素。

  C.留住以古代遺址、歷史街區等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存在著的城市記憶就能建立起令人嚮往的宜居城市,使我們重歸亞里士多德定義的城市。

  D.在城市化程序中,我們必須防止城市文化的缺失,對所有過去的建築要做好保留工作。

  小題3:聯絡全文,請簡述你對“記憶是城市的靈魂”的理解。***3分***

  《城市文化與城市記憶》閱讀答案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城市記憶代表了城市的過去,有著歷史的印痕;同時,這記憶也是城市人的心理歸宿的要素,沒有了它,人們對以往生活的印記就成了空白,就像無根的浮萍,不知從哪來,不知到哪去;城市記憶還能使城市各具特色,擁有異於其它城市的特色資源,成為城市名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