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閱讀答案

  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如果沒有包容之心,就很難以平等的態度尊重他人的意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閱讀材料

  當今世界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在單一語境中自給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當代世界文明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與對話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涵的“包容”精神是當前特別值得重視與倡導的。包容,既是“和諧”的表現形式,也是達成“和諧”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的先哲就已經認識到“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道理,將“和”作為最理想的社會政治狀態。在中國古代先哲看來,過分狹隘的視野與心胸,無助於事業的成功和社會的發展。在治國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虛懷若谷,寬容包納,不以一人之智為智,而以眾人之智為智。具體到文化選擇上,便是在堅持思想主體性的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充分汲取其他學派理論中的合理因素,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構建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保持更為積極的活力。

  從世界歷史的經驗來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諧的時代,多是世界處於相對和平,社會經濟走向繁榮,國際關係相對緩和,民眾生活安寧平靜的時代,多是充滿生命力、創造力的時代。歷史上也不時出現過以自我為天下中心,企圖壟斷真理、壟斷思想、壟斷言論、壟斷利益的現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拒絕包容,拒絕交流,這樣的立場、態度、做法,曾使民族陷於巨大的災難,導致各種矛盾愈演愈烈,爭鬥紛至沓來,後果極其嚴重,教訓至為深刻。

  可惜,直到今日,那種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捨,依然還有市場。在一些人那裡,文化自大症,文明優越感,並未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他們總以為真理在握,總是熱衷於扮演“教師爺”的角色,總是喜歡佔據著道德與政治的制高點對其他國家與其他民族指手畫腳。這樣一來,導致正常的文化對話與交流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對弱勢一方來說,他們主張對話,卻無法贊成居高臨下式的不平等對話;他們希望交流,卻難以認同只有被動妥協式的單向型接受。所以,這種罔顧歷史教訓與文明發展規律的做法,不僅無益於世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而且也會阻礙自身的發展與進步。

  目前,在對中國發展道路懷有疑慮、對中國現實政治抱有牴觸、對中國文化傳統展示存有偏見的人之中,真正持敵視的立場與態度、總在“妖魔化”中國的只是極少數。而這“極少數”之所以會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與缺乏包容的思想有關。因為沒有包容之心,就很難以平等的態度尊重他人的意願,很難去理解並接受異質的文化,就一定會常常處在隔膜與誤解之中,也就很難以積極的態度去認同並開展正常的對話。

  在這種情況下,認知並借鑑中國傳統文化中立足於“和而不同”基礎上的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了。老子有云:“大邦者下流”,“大者宜為下”,王弼釋雲:“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價值觀,可謂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完全值得今人思考與借鑑。

  關於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說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但我們也要明白:“各美其美”與“美人之美”是一個事物的兩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美人之美”,甚至還竭力醜化他人,那這個世界是不可能“美美與共”的。我們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為迷失自我的迷魂湯,包容與堅守應該是一對孿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為人類不同文明之間良性互動、共謀發展的一項價值層面上的指導原則。

  *** 選自《 人民日報 》2013年10月24日24 版,作者紀寶成***

  《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閱讀題目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在當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B.在治國上的包容,就是要海涵大量,虛懷若谷,不以一人之智為智,而以眾人之智為智。

  C.從世界歷史的經驗來看,各種矛盾爭鬥的產生,往往與拒絕包容不無關係。

  D. 一些擁有“西方文明優越感”的民族,總是喜歡佔據道德與政治的制高點對其他民族指手畫腳,總以為自己掌握著真理。

  E. “包容”能成為人類不同文明之間良性互動、共謀發展的一項價值層面上的指導原則。

  13. 下列推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不懂得包容,會影響事業的成功和社會的發展,會阻礙文化的繁榮。

  B.在以開放的心態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時,亦要堅持自己思想的主體性。

  C.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捨,被證明是不合時宜的,已被東西方國家拋棄。

  D.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包容的核心價值觀,也適用於當今世界。

  14. 為什麼說“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請結合文意概括。***4分***

  15.“1656年,俄國特使巴依科夫受沙皇委託準備向中國皇上提交國書,因拒絕行跪拜禮而始終未獲準覲見皇帝。時值東正教齋期,作為虔誠信徒的巴依科夫嚴守教規拒絕飲朝廷賜給的奶茶,進一步激怒了朝廷。”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以失敗告終的內在原因是什麼,請結合文中的觀點分析。***4分***

  《包容是文化對話的前提》閱讀答案

  12.***5分***考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C。

  答案:B、C***A,原文是說“值得重視與倡導”;“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與對話”也不能用“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替換;D,用“一些擁有‘西方文明優越感’的民族”替換原文中的“一些人”不符合文意;E,原文是“衷心期待‘包容’能成為人類不同文明之間…指導原則。”***

  13.***3分***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B。

  答案:C.原文是說“可惜,直到今日,那種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捨,依然還有市場。”

  14.***4分***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層級B、C。

  答案:①包容能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構建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保持更為積極的活力。②拒絕包容,拒絕交流,會導致正常的文化對話與交流變得困難。③有包容之心,才能以平等的態度尊重他人,才能去理解、認同、接受異質的文化並與之開展正常的對話。④懂得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有可能實現文化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

  15.***4分***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全文內容及作者觀點的理解分析與概括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原因是中俄雙方缺乏對對方文化的理解與包容***2分;說“中國皇帝對異國文化和宗教缺乏理解和包容”也可***。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當時中俄雙方都沒有跨文化交流經驗,對對方文化缺乏理解與包容,雙方都很難以平等的態度去尊重對方的意願,很難去理解並接受異質的文化,就必然會處在隔膜與誤解之中,也就很難以積極的態度去認同並開展正常的對話。***2分******說明觀點2分,分析2分。分析僅從中俄一方的角度談“理解和尊重別國文化”也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