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溶解度說課稿

  初中化學出現了關於溶解度的知識介紹,那麼關於溶解度的說課稿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溶解度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九年級下冊第七章溶液第2節《物質溶解的量》的第二課時,包括固體溶解度、溶解度曲線、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不可缺少的身邊的化學物質,溶液是同學們經常接觸的一類成分比較複雜的化學物質,也是同學們比較熟悉的一類分散體系。在上冊化學就經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鹽酸等。學生雖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現象,但缺乏深入的瞭解,也沒有從化學角度去研究。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物質溶解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下一章酸、鹼、鹽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是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討論交流的方法去認識溶解度,享受互助的樂趣,來達到培養學生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實踐的精神。

  3、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固體溶解度的涵義、溶解度曲線、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固體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及應用;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二、說教法

  授課採用設疑、分組討論、啟發、講授、歸納、多媒體等教學方法。在“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感性認識,把教與學統一起來。同時在教學中不斷地設疑,提問,鍛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景。以討論交流的方法來理解溶解度,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此外,其他各種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將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學法指導

  在“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指導下,引導學生學習,要讓學生明白:

  1、在理解溶解度時,只有在一定的溫度下、100g溶劑、達到飽和狀態才能確定溶解度。

  2、某些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情況

  3、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關係

  4、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學設計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根據以“溶解度的涵義→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係→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為知識線索,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複習引入

  複習: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其相互轉化關係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衝一些溶液,例如糖水、鹽水、葡萄糖等,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糖溶得多點?還是鹽溶得多點?如何進行比較?這樣設定問題讓學生感覺驚愕、意想不到,就會積極的思考由此產生了學習動機。

  2、分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根據各自經驗和知識不同,得出比較條件。

  3、練習鞏固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分析比較

  通過閱讀課文,瞭解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係,再通過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得出,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由此引出不同溫度下,同一物質的溶解度不同。

  5、讀圖分析

  通過溶解度曲線圖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再對溶解度曲線進行分

  析瞭解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關係

  6、遷移與應用

  通過設計一些練習使學生真正會利用溶解度曲線

  7、自學

  列出自學提綱,讓學生自學,再利用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加以鞏固所學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交流收穫,體驗成功,學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總結自己的收穫。

  8、佈置作業

  讓學生通過作業,把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問題中,也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本節課的知識能得到延續、提高,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新課內容真正被學生所接受。

  二

  3.2溶液中教參註明是3課時,我們基本上是這樣來分配這幾塊內容的:1.物質的溶解性及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2.物質的溶解度;3.物質從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組成和溶質質量分數。而第二課時物質的溶解度也是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課堂教學的容量比較大,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晰,我的教學方法也不是最靈活。所以藉此機會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來突破自己的瓶頸問題。

  首先我談談自己對教材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有三個主要內容:溶解度的含義,溶解度與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的關係,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即溶解度曲線的知識。後面還有一部分關於利用溶解度計算的內容我們是放在下一課時講的。這三部分的主體都是溶解度,是學生對溶解認識的一個跨越,是從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個由性到量的跨越,我們授課時由淺及深,從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義,而溶解度與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的關係,其實是對溶解度引入的意義的一個鞏固,讓同學們更清楚“度”的重要性。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說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情況,2句話。氣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還通過一個曲線顯示氣體溶解度受壓強影響的情況。以教材的思路看,它提供了簡潔的內容和流程,是想我們引導學生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得出一些規律。然而我們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知識不是我們說一遍或是學生寫一遍就能理解的。為了加深學生對溶解度的理解我們還要加入一些內容來輔助教學主體內容。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義。

  2知道並能使用溶解度曲線。

  3掌握固體、氣體的溶解度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在區分物質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於水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的方法。

  2在總結物質溶解度的變化過程中,運用圖表的方法。

  3培養自學、閱讀、查詢有關資料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絕對和相對的辨證關係。

  其實,這一課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都是重點,對學生來說都是難點,而對考試來說沒有什麼太難的,基本上就是關於溶解度曲線的運用的題目。然而就教學的延續性來說,這一課時在培養學生的一些能力上有比較大的幫助。如過程與方法的目標2在總結物質溶解度的變化的過程中運用圖表的方法,其實豈止是溶解度的變化,以後的質量及質量分數的變化、pH的變化等等都可以用圖表的方法,所以我們更重在一些分析過程而非結果的運用。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感悟絕對與相對的辯證關係這一條只能說是拉上來的,我覺得理科的教學也就是國外的科學的教學中有太多的點都能夠讓學生深刻的感悟到絕對與相對的辯證關係。其實我個人覺得影響事物變化的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而內因是不能或不易改變的,能夠改變是外因這一點也是滲透在這一目標中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所以沒有寫出來。

  三、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1.新課匯入

  複習提問什麼是物質的溶解性,如何比較幾種物質的溶解性。同學們利用上節課內容回答,並舉例說明。然後請同學找出方法的不足之處,加以完善,由此引出溶解度這樣一個概念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舉一反三的過程,完成舊知到新知的過渡。

  2.新課講解

  不同物質在相同條件下溶解性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條件下溶解能力也不同。介紹溶解度是衡量溶解能力的尺子。即把大家討論的各個因素溶入溶解度的概念中。然後剖析各個要點,一定溫度、100g溶劑、飽和溶液是一個點,代表物質在溶劑中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實質是一定條件下溶質的質量此處與溶解度本身的含義有一定出入,但是有助於學生理解和運用溶解度、單位、符號。告訴學生溶解度就是某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通常是水裡最多能溶解的克數。然後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如20℃,食鹽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的含義。提問反之,20℃時,硝酸鉀在100g水裡溶解了31.6g就達到飽和狀態意味著告訴我們20℃硝酸鉀的溶解度。鞏固練習,將課本77頁表格中各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說出來,有些同學會漏說溫度或是水的質量,或是遺漏單位,同學間加以糾正以鞏固溶解度的各個因素。反覆練習以加深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增加練習簡單的計算物質某溫度時的溶解度,如20℃時某物質在50g水中溶解了20g就不能再溶解了,它的溶解度是多少。通過不斷的遞進的小練習將難點溶解。

  提問:我們之前經常提到的某物質可溶於水等,如果兩種物質都是可溶於水的,它們的

  溶解度是否是一樣的呢?通過閱讀課本77頁最後一段,回答老師的問題。然後請同學們把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用數軸表示,以加深理解。並根據表中資料判斷它們各屬於什麼情況。向學生介紹溶解的絕對性和不溶解的相對性。通過讓學生感悟辯證關係的同時糾正我們日常的一些不夠規範的說法。

  一定溫度下,一種物質有一個溶解度的值,那麼某種物質在各個溫度下的溶解度該如何測得呢?學生討論發言。化學上也常用一些座標圖表的方法把實驗測得的資料顯示出來,介紹溶解度曲線,由學生完成78頁思考與練習。比較氫氧化鈣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比較時指出不同物質比較溶解度應在同溫下。通過觀察硝酸鉀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得出硝酸鉀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情況。結合79頁圖觀察一些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完成思考與討論,並得出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規律。再請學生通過看79頁圖完成一些小練習來體會溶解度曲線的用途:如在溶解度曲線上找到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找到硝酸鉀溶解度為110g/100g水時的溫度、說出兩條曲線交點的含義或是從曲線圖上能夠讀到的資訊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圖表座標的方法來處理資料,並運用運用圖表獲取有用資訊。

  介紹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除了溫度還有壓強。如何影響用大家熟悉的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雪碧汽水為例講解。對於氣體而言,飽和溶液的判斷是有些抽象的,例如河水中氧氣的溶解情況,有時我會運用夏天雷雨前魚兒會跳出水面的例子。這個例子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化學知識很好的結合起來,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別學生不容易理解,那需要我們額外的講解。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自己說出本節課學到的溶解度的知識的一些要點。

  4.鞏固練習

  通過一些小的題目加強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三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張鋒旺,來自尉氏縣南曹鄉中心學校。我說課的題目是新課程標準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六章第三節第二課時的內容:溶解度。下面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的設計。

  一、教材內容:

  溶解度在整個第六章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在學習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之後,來探討固體物質在一定量溶劑裡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為下節學習結晶做好鋪墊。學生雖然對於一般物質溶解後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上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課題將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問題。學生學起來不會感到吃力,還是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同時,在利用資料研究問題的同時,使學生從中能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學習和研究問題。

  結合新課標、本節課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能力。我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2、 學會繪製並使用溶解度曲線圖;

  3、 知道溫度、壓強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2、 對溶解度曲線圖繪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處理實驗資料,進一步提高在實驗探究中控制實驗變數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圖的應用;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學情與學法分析:

  經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已掌握飽和溶液、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學習溶解度知識難度不大。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仍需要教師的管理和引導。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教法與學生的實際,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採用交流討論、歸納應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做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考慮教師的教,也要考慮學生的學;即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也注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目標導學法、引導啟示法、歸納總結法進行教學。

  1、目標導學法: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學功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慾望,並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2、引導啟發法: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引導學生逐步探究,發現歸納,使學生領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

  3、歸納總結法:對於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線圖應用,可以通過閱讀、學生間交流討論,總結。此過程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課時我首先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誰能說出二者的轉換方法?”學生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問:“實驗證明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有那些?”學生會說與溶質、溶劑有關,還跟溫度有關開啟課件問:“怎樣來描述物質溶解性的強弱呢?大家不妨討論一下。”引導學生:物質溶解性是難於直接測定的,能否用一個可測的物理量來表示一種很難測定的物質的性質?用溶解“最大量”來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就是一個可供選擇的辦法。這個溶解“最大量”就是這節我們學習的溶解度。接著展示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探討何為溶解度。

  二、講授新課

  1、 固體物質溶解度:

  播放課件:展示三張圖片,圖片1質量相同的溶劑,一個溫度為10℃,一個溫度為40℃,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Cl和KNO3。問:能不能比較它們的溶解性大小?學生:不能。問:為什麼呢?引導學生得出:應該在同一溫度下。圖片2溫度相同,質量不同的溶劑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Cl和KNO3。問:能不能比較它們的溶解性大小?學生:不能。問:為什麼呢?引導學生得出:應該在一定溶劑中。圖片3溶劑質量相同,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NaCl和KNO3。問:能不能比較它們的溶解性大小?學生:不能。問:為什麼呢?引導學生得出:應該達到飽和狀態。得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應定溫度、定溶劑的量,定狀態。學生閱讀教材168頁內容,播放課件打出溶解度的定義注重指出“三個條件”。問:你能理解這樣規定的意義嗎?學生思考討論會得出:只有做出以上規定用溶解度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才有意義。

  學生討論:20℃時KNO3溶解度為31.6g,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在20ºC時,該物質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質量為31.6克。或說:在20ºC時,該物質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

  播放課件讓學生簡單瞭解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係。為了加深學生對溶解度的理解,我設計了下面的練習。

  反饋練習:

  1、某物質在20℃時溶解度為21.5g,其含義是什麼?

  2、我來當法官:

  1、在20℃時100g水中溶解了23gNaCl則NaCl在20℃時的溶解度為23g;

  2、在20℃100溶液中含有溶質23g則該物質的溶解度為23g;

  3、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則NaCl的溶解度為36.5g;

  4、在20℃時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則NaCl在20℃時的溶解度為36.5g。

  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總結123句的錯誤之處。對錶現好的小組大家鼓

  掌激勵。

  問:“同一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表示這種變化關係,最直觀、形象,又便於應用呢?”學生思考引出溶解度曲線圖。

  2、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圖:

  我們用縱座標表溶解度,橫座標表示溫度,根據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可以畫出某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通過繪製觀察NaCl溶解度曲線,你能得到什麼資訊?播放課件學生自己領悟繪製的方法。“學生自己閱讀教材169頁6——10表格KNO3的溶解度並將圖6——15完成,看誰做得又對又好,小組內展評。”

  讓學生閱讀教材169頁圖16、17幾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由學生相互交流總結出曲線所表示的資訊。

  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及意義:

  播放課件請同學們看圖a 、b點表示的含義,學生討論得出:曲線上的點即a 點表示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溶液為飽和溶液;b點交點表示這兩種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為了增強對溶解度曲線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然後播放課件中的兩題學生交流討論當堂完成。教師巡視點評。

  3、 氣體物質溶解度:

  介紹氣體溶解度的概念,播放課件在壓強為101KPa,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水裡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著重指出它們是體積關係沒有單位。然後說:大家想一想0℃時,氧氣的溶解度為0.049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立即回答:在0℃,氧氣壓強為101kPa時,1體積水最多能溶解0. 049體積氧氣。追問:生活中有這些現象,開啟可樂飲料瓶蓋會冒泡;喝過可樂後會打嗝。誰能解釋是什麼原因?學生思考討論引導學生得出氣體溶解度的特點:當溫度一定時氣體溶解度一般隨壓強增大而增大,隨壓強 的減少而減少;當壓強一定時,氣體溶解度一般隨溫度升高而減少,隨溫度降低而增大。然後學生小組搶答:1:開啟健力寶瓶蓋時我們為何會看到有氣體冒出?

  2:給水加熱時我們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現氣泡?

  4、留下問題:

  能否將溶解的溶質從溶液中取出來?怎樣將溶質從溶液中取出來?這是下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結晶。

  三、由學生自己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還有那些疑惑?

  為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又設計了三個達標測試。目的檢測學生對溶解度曲線圖的應用。由學生同時動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而後統一答案。

  四、達標測試:

  1、2008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中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

  問題:

  1t1℃時,B物質的溶解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將t2℃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t3℃,A溶液的溶質

  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填“大於”、“小於”或“等於”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假設升溫過程中水的質量沒有變化。

  2、2010右圖是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3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 g。

  250℃時,將40g該物質加入到l00g水中,攪拌後得到的

  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水,飲料大多數是碳酸飲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氣體,開啟汽水瓶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 有關。喝了汽水後,常常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還與 有關。

  五、作業:教材170頁觀察與思考,173頁4題、5題。

  五、板書設計:

  溶解度

  1、 固體物質溶解度: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注意:條件:一定溫度。

  標準:100克溶劑

  狀態:飽和狀態

  2、 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1、繪製方法;2、曲線圖表示的意義。

  3、 氣體物質溶解度:

  影響因素:當溫度一定時.氣體溶解度一般隨壓強增大而增大,壓強減小而減小。當壓強一定時.氣體溶解度一般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溫度降低而增大。

  這是我設計的板書,這樣設計條理清晰,簡單明瞭,能突出要點,便於學生記憶。 這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