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一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天津四中 呂惠妍
本學期,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我被備課組老師推舉為獻課教師.自從接受了這一任務,我深感惶恐,深恐自己學是有限,辜負了全組的希望.因此,從教學篇目的選定,到教學內容的設計,再到課件素材的蒐集以及製作,我都下了很大功夫,經常工作到深夜,並且虛心地向其他同行請教,聽取他們的建議.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為教學重點.匯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說明物件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說明物件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為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為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訊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為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這次獻課,得到了同組老師的大力支援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範文2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來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利用學校的問題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因為本校地處鄉村,學生們關於橋的形式知之甚少,所以本節課匯入時,我給學生們放了有關橋樑的圖片,使他們從家鄉的獨木橋這一層面一下子開闊了視野,勾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慾望。接著,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字詞和作者簡介等,通過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在自學中把不會的問題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學生們以組為單位相互合作,重點商討這些不會的問題,對於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交全班,全班解決不了的,老師重點講解。然後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對趙州橋和盧溝橋、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兩個方面進行精講點撥,然後老師找出文章中的例子進行訓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並且通過親身參與加深了印象。
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課後延伸環節,目的是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時間掌控上不是很合理,課堂不是很緊湊,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範文3
收穫是:1、備課首要的是備知識,老師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及要傳授的語文知識,要了如指掌。對於知識,教師要自成體系,這樣教學過程才會循序漸進。2、課堂提問要有梯度,使學生每次回答起來都不覺得太難。3、有學生不會的知識,及時講解;有學生遺忘的知識,及時提醒溫習路徑。如:說明方法,學生不容易明確。老師先提示學生看說明方法列表,等學生用排除法判斷準確後,再詮釋一下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4、及時小結,注重前後學習內容的相互照應。如:先分析4-6段,分別總結說明元素,比較兩座橋的異同。然後分析1-3段,聯絡前面的內容總結文章主要部分的思路。歸納9-10段內容後,再聯絡全篇總結文章內容、構思、以及說明元素在其中的呈現方式。5、利用好教材配套習題進行拓展延伸。如:重視對練習四提供的材料與課文對應內容進行比較思考。
不足之處是:在整堂課上,我意在培養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說明文的能力,故課文的相關拓展沒有涉及。再有就是多媒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我的講解和同學們的回答造成了束縛,因為我的預設答案,使得課堂師生銜接不夠自然。
今後需改進的措施:課文的講解不能僅限於講清楚的階段,可適當給學生相關的拓展,以豐富並運用所學知識;多媒體的使用可適當而不必過量,做到我使用它而非被它所左右。
的人還: